APP下载

人口普查登记“入户难”的成因及破解之策

2021-11-21周锋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普查员摸底人口普查

文/周锋

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力进行了解的一次重要调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需要登记被普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房情况等内容,统计这些信息有助于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就业政策、教育政策以及老年人口政策,人口普查的数据是制定这些政策的依据和前提[1]。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交通条件愈发便利,外出求学、外嫁、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人口流动性大,导致空置房多、租户多,人员信息不好掌握[2]。近年来,防诈骗宣传深入人心,老百姓的隐私防范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入户普查登记的难度。石龙区作为矿区,有着更为复杂的人口结构,随着四大国有煤矿的关闭,工人大多都另谋出路,但户口并未迁出,导致人户分离、空挂户现象较多,为人口普查的入户登记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加之很多小区没有物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入户普查的难度。能否很好地破解“入户难”问题,关乎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分析“入户难”的成因和破解“入户难”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河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的实际情况,对人口普查“入户难”的成因及如何破解进行分析。

一、普查员“入户难”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煤矿陆陆续续被关闭,石龙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人员流动性逐渐增大,为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3]。同时受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拨一拨的入户排查,使得一部分老百姓产生了厌烦心理,消极对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导致入户登记困难。

(一)难找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的越发便捷,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加剧了人口流动。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难找人”成了横亘在普查之路的一个重要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流动人口登记困难。近年来,石龙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交通便利导致这部分人流动性强,很难联系到具体的人员进行入户登记[4];二是入户时间难以把握。为了生计,很多老百姓天不亮就出发去务工,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普查员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入户登记,去的早找不到人,去的晚影响老百姓休息,从而导致登记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三是特殊人群难配合。部分流浪人员居无定所,四处为家,寻找极为困难,即便是找到了,流浪人员这一群体也不够配合。

(二)难进门

一是社会的整体信任度下降,如果普查员是老百姓不熟悉的对象,就不让其进家门,加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要采集公民的身份、婚姻、子女、住房等敏感信息,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老百姓并不愿意提供,更加大了普查员入户登记的难度[5]。加之疫情影响,百姓出于安全防范考虑,也不愿意让陌生人登门。二是一些不法分子伪装成普查员上门行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让老百姓难辨真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对政府人口普查工作的认可。由于现在通讯发达,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诈骗的消息很快就会被广大群众所知晓,老百姓无法辨别真假,所以选择将所有调查人员拒之门外,从而保障自身和财产安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普查员入户登记的难度。三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宿舍难进入,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人口普查的认识不够,出于对安全因素或者隐私方面的考虑,存在把人口普查员拒之门外或者欺瞒谎报真实信息的情况。

(三)难掌握

一是石龙区因煤而设立。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大小煤矿陆续关闭,煤矿工作人员出于生存需要外出务工,但户口还挂在矿区,造成了人户分离现象。还有部分人员出于考驾照或者其他需要,把户口迁入石龙区,但并未在石龙区生活居住,这部分人的信息很难掌握。二是留守老人沟通难。石龙区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留守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听力都有所下降,对普查员的问题往往是听不清或者听不懂,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与留守老人沟通,登记真实信息难度较大。三是查看户口本难。户口本因不常用到,不会随身携带,部分人的户口本可能放在老家或者另外的房产里,还有一部分人隐私意识极强,不愿意提供户口簿,谎称户口本不在身边,使人口普查员看不到户口本,难以确保登记的准确性。

二、破解普查员“入户难”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人口普查宣传力度

只有人人知晓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才能动员大家配合人口普查,因此宣传工作毋庸置疑是人口普查工作的开路先锋,是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普查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人口普查宣传力度,除了通过短信、微信推送人口普查知识外,还要结合石龙区实际情况,通过宣传车播放、悬挂横幅、村委会大喇叭宣传、播放露天电影等方式进行人口普查宣传,加强公众知晓度。区委区政府领导要带头以普通公民身份参加人口普查登记,通过身先示范,让老百姓知晓人口普查人人有责,为人口普查宣传添砖加瓦。

(二)科学选聘“两员”

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是由普查员完成的,因此普查员的选聘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普查的成败。因此,一定要在普查员的选聘上下功夫,可以从村两委班子入手选取普查员,一来他们熟悉辖区群众基本情况,二来群众对他们也比较熟悉,由他们入户登记信息群众也更加放心。最好是“老少配”“老人”更熟悉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适宜作为普查指导员,“脸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难进门的情况。由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采用全程电子录入的方式进行,所以在选取普查员的时候还要考虑是否能熟练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年轻人在这方面就更具优势,可以选取打字速度快、能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作为普查员。

(三)入户时机要得当

中国人做什么事都讲究时机,入户登记工作也不例外。时机对了,群众的配合度高了,可以事半功倍。社区居住人群复杂,有在机关事业单位朝九晚五上班的、有退休赋闲在家的、也有早出晚归打零工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入户时间。可以提前摸排住户的工作情况,对于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选择在周末进行入户登记;对于退休赋闲在家的,可以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入户登记;对于外出打零工时间不固定的,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短信预约的方式,进行入户登记。总之,要根据居住人群的生活特点,因人制宜地做好入户登记工作。

(四)政府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组织推动部门联合联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期的政府行为,不是个人、个别部门的事情,因此,政府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推动相关部门联合联动。政府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以普通公民身份接受人口普查登记,为社会树立榜样。同时,公安、民政、街道办事处、社区也要发挥各自优势,为入户登记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比如,公安部门要配合提供辖区住户的户籍信息,以便普查员登记过程中进行核实;民政部门要提供出生、死亡数据,以便普查员提前掌握住户的特殊情况;社区利用对辖区住户熟悉的优势,提前掌握、了解住户工作情况等。

(五)加大对普查员的培训力度,做到依法普查

由于普查员大多来自基层,很多普查员也是第一次参加人普工作,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工作方法不了解、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就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中国是礼仪之邦,普查员在入户登记过程中,首先要佩戴好普查员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无论是敲门,还是询问都要礼貌规范,做到有礼有节,要讲究询问技巧。通常可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切入话题,对于敏感问题要侧面打听,不可冒失询问,以消除被普查对象的疑虑。普查登记中获取的被普查对象的信息,要严格保密,禁止对外泄露,不得用于与普查无关的工作。录入登记要既快又准,为普查登记的数据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

(六)摸底清查,不走过场、不漏户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在社区排查过程中掌握了很多住户的信息,一方面,有利于普查摸底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让普查员产生依赖,不进行入户摸底,而是坐在办公室开展“摸底”工作,让摸底工作成了走过场。人口普查摸底要保证家家户户都要去,每个人的信息都要清楚掌握,而疫情防控期间收集到的信息并不全面,容易导致漏户漏人。人口普查摸底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要摸底清查,不走过场、不漏户。

猜你喜欢

普查员摸底人口普查
Task 11
人口普查学问多
深入细致摸底数 多措并举抓整改
太仓市摸底危化品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游戏
经济普查工作中普查员职权实现的若干思考
全面清查摸底 提高政府资产管理水平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3个女儿的年龄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