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1-11-21顾益民顾蓓妍朱酊烨
文/顾益民 顾蓓妍 朱酊烨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因此,中高职院校在扩张办校规模的同时,还要切实注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改善教学理念,针对性地制定更加符合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从而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当下,为学生未来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本文就现阶段中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现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意义,提出几点合理的创新培养途径,并予以简单的阐述,以作参考。
一、现阶段中高职贯通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现状
就目前中高职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成效来看,其与现代社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首先,大多数院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与创新,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其对于创新教育实践理念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认知,且没有实时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趋势,采取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力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无法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高度的一致,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生群体相比,在基础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当下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相对而言其竞争力处于劣势一方。而中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时,对现阶段的创新教育意识与实际人才培养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使得其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中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进行科学融合,造成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中高职贯通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实际意义
新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其对于创新创业实践的实际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中高职院校作为现阶段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更要实时地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统一,才能够为国家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提供足够的动力。因此,中高职院校结合更具创新性的创业教育实践理念,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机制,是未来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更加具有科学性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另一方面,在这种体系的催化之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创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效率。这样,不仅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各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快速进步,还能够通过对创新创业意识的高效传导,适当地摒弃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构建一个更加具有完善性与高效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在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从本质上达到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
三、中高职贯通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应用途径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理念的认知
首先,中高职院校要切实认识到我们国家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适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从各方面加深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理念认知,从而制定更加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进一步拓展中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领域的有效途径,以此最大程度地促进中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更具有科学性以及高效性。改变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知识传承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本位教育的价值观,从顶层设计、制度设计、推进步骤、整合资源等维度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开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2]。
其次,教师要不断改善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将多元贯通式教学深入贯彻到日常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优势,并通过确立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教育目标,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体系,从而采取更加具有时效性的创业教育策略,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与潜能,强化其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在创业教育课堂上不定期播放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实践路程的视频,除了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教学氛围、增强师生关系的黏合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创新创业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积累更多的创业实践经验,全面培养中高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创新思维强度,加深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认知。另外,教师要带头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教学水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内容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核心内容,创新教育实施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之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还要重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3]。中高职院校在实现贯通式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学习基础及学习心理,结合各项专业的实际特色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来实行。比如,在中职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时,其正处于接受通识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创新创业的实践认知并不全面,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来设置更具创新性的创业教育实践应用课程,从基础知识的普及开始展开相关的学习,使得学生对其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为后期难度更大的创业知识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可以联合校内外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专家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等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甚至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探讨与交流。一方面,可以借助成功人士创新创业的大量经验,来拓宽学生的创业视角,帮助学生产生更加深入透明的认知与理解,为其日后的创业方向提供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在更具创新性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学生能够更加快捷地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进行融合,建立初期的创业目标。另外,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可以根据该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及发展优势来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内容,并结合实际创业案例进行更具实效性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知与理解,并根据创业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创设相关的实践性试验要求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完成并予以适当的创新,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领域的学习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条件。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获取知识的方式影响运用知识的方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极其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4]。教师在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还要根据各专业的发展特点,制定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加浓厚的实践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更快捷地实现专业应用能力的强化。中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更具全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如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参与创新创业的岗位实践,使其储备的专业技能知识及时转化,积累更多的岗位实践经验,充分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企业中的实际发展趋势及相关的晋升流程,为职业发展找到更加准确的方向。
此外,“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相当具有实践意义。这种更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得学生了解到自身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并在日常学习中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与提升,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来规划更加清晰的创业目标。同时,企业在参与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优势,使得学生的专业与职业精准地过渡,有效提升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校企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综上所述,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中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符合现阶段我国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保持高度的一致,全面推动中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