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21范婷婷
⦿范婷婷
通过作业,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思路和方法。作业设计应该从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依据教学经验,对教材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本课时的主要知识,掌握基础内容,为日后学习打下根基。
一、设计富有巩固性的作业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设计富有巩固性的作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有关“面积”的知识点时候,在教学之初,呈现教室情境图,并且提出关键性问题:“黑板面和国旗面比较,谁更大”,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引入面积概念的时候通过不断地举例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如黑板面、国旗面、课桌面、数学书封面,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是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通过直观的生活实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和抽象的关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找到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去摸摸它的面积,拓展性作业是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方格的有趣图形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学生纷纷表达收获。使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设计具有实用性的作业
设计实用性作业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最后再学以致用,学生先在操场上仔细观察,然后两人一组,互相介绍,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这样就达到了自己探索出结果的效果,有利于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学生介绍校园的物体分别在什么方向。学生之间开展一人提问,一人解答,并尝试根据所给方向寻找目的地的活动。用手势表示方位,老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用手指出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快速应变能力。
三、设计有趣的探究性作业
作业布置最好是开放性作业,如思考问题、实验、观察实践等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全体同学都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时候,可以PPT出示情境图:游客游三峡的情境,并出示信息窗内容:“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水位上升9.84米”“三峡五级船闸全长6.4千米,游船通过需要2.5小时”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上信息“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水位上升9.84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9.84÷3。追问:“仔细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先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呈现:把9.84看作9,9÷3是3,结果大约是3。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练习本中,然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想法,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会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总而言之,作业设计是以解决核心知识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意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发展思维的能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练习,为应考能力的提高提供切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