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探索
——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2021-11-21侯宝华李建军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电气工程改革

侯宝华,李建军

(塔里木大学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1 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提出五大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以满足当下社会对各方面的需求[1]。在21世纪能源领域的挑战和机遇,电气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才能的电气工程人才的重任[2]。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机构,因此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电气行业和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智能化教学的新形势下,专业课程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3]。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综合改革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内涵,突出地域特色优势;研究与创新课堂授课方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开展翻转课堂和网络课堂,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评处改,以评处建,评建结合。通过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成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改进并完善一批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特色,引领并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南疆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2 电气工程专业改革研究现状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对前一阶段的“质量工程”进行总结。同时,以“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对下一阶段的“质量工程”进行了部署和实施,相继出台了教高2011(6)号文件和教高司函2011(226)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十三五期间,国务院下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重点指出专业改革6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旨在提升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各个校积极组织申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高校仍存在重申报、轻落实,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地处偏远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其本科教学改革仍缺乏具体指导意义和引领示范作用。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由原电气化学科组、农机系、应用物理学科组整合而成。电气工程系在原电气化学科组的基础上成立,专任教师17人,硕士研究生 16人,高级实验员1人,均具有良好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现开设了两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共计578人。通过选配教师到内地各个高校进行培训,以及对新疆地区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对学习经验和用人单位需求反馈进行总结,形成符合该校专业培养方案和南疆地域特色大学生培养模式。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早已将素质教育列入发展战略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缺乏对科学生实践操作和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①从学校、学院角度来说,对本科生的引导工作较少,并且遵循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本科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导致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欠缺。②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不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暑期三下乡、安全用电宣传月和送电到我家等活动),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缺少社会实践能力,最终造成学生毕业后与工作岗位脱节现象。

(2)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①对于教师来说,巨大部分老师仍然选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较少地引用所授课程中前沿技术,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对于学生来过,绝大部分通过学生过分沉迷于游戏,上课期间玩手机比较严重,不能仔细听讲;课后对于本专业的先进技术了解较少,无法掌握前沿知识,导致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强。

3 电气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针对塔里木大学校电气工程专业存在的不足,提出电气工程专业改革的几点建议。首先,通过对疆内和疆外对口支援学校电气工程专业的调研,以及毕业生用单人位的回访。其次,凝练本校电气工程专业特色,重新构建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整教学计划,调整学时分配;统筹协调理论、实验、实践环节;增添第二课堂,扩展学生的课内、课外内容,适应本专业课程改革。最后,实施本专业改革方案,为其他高校提供一种新的改革思路。具体有以下几点方案。

3.1 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拟定新的教师发展方案,为每位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选派本专业老师到对口支援学校学习,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聘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业和企业工程师,重点改革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以提高实验、实习、实训指导水平。支持并鼓励教师进企业实践,构建一支师德高尚、师风优良、专业技术强、产学研、协同开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3.2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逐渐开设地域特色鲜明、专业方向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电气工程设计、高低压电器设备、电机学、输变配电课程,新增新能源、智能电网、光伏分布电源和电气制造工艺学等,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扩大学生今后工作的适应范围,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组织老师进一步建设好三门专业主干基础课省级精品课程“电路”“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搭建网络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邀请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新疆阿拉尔市一师电力公司、新疆阿拉尔市盛源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和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教师从该校实际情况着手,共同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和实践项目,力求制定出定位准确、符合南疆地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加大力度建设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使之满足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3.3 教学方法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倡导专业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实验实践环节,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发挥电气专业的工程性、实用性、实效性,鼓励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制定教研室分层次的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考评机制,促进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了专业综合改革的实施。

4 结语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凝练自身专业特色,修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创新课堂,调整教学计划,完善理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专业综合改革,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和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大力发掘和开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新途径,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电气工程改革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改革之路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改革备忘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