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制造2025”《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探索*

2021-11-21赵仙花史振萍夏宇敬吴延霞王卫东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匠基础思政

赵仙花,史振萍,夏宇敬,吴延霞,王卫东

(德州学院 能源与机械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引言

“中国制造2025”其宗旨就是将我国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大量的具有精湛技艺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专业和技能的提高,更应注重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2017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3]。”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机械制造基础与课堂思政教育的融合,将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支持。

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机器零件常用金属材料以及加工方法,即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合格零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课,涉及到机械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技术创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教学现状

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职业道德、价值观、爱国奉献精神等方面相对欠缺。加之,对于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本来也比较少,对国家政策、方针、社会发展关注和了解得相对较少。平时也很少有同学去思考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学了之后将来有什么用?更不会去想如何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上述内容尽管在政治课程中有所涉及,但由于政治课和专业课分属不同的课程体系,之间关联性较小,彼此相对独立,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把两者很好地联系起来去学。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分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较为迷茫,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既影响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又影响了以后的发展。加之,理工科专业课本身理论性强,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积极挖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把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方位立德树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积极地探索。

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要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三个根本问题出发,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要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三位一体的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4]。通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的建设,凝练课程中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培养政治正确、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内容及途径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总体上可分为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和焊接)、冷加工工艺基础三大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发展要求,同时紧密结合当前政治理念和科技发展,融入专业知识讲解。根据课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可以采用机械式、典型案例以及项目案例教学等方式,分模块实施。

3.1 结合绪论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绪论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1)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讲述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载体,农业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都与机械制造密切相关。机械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多是由机器制造业和机器生产出来的,而且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和技术先进性的反映主要在装备上、机器上。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由于患者的拥挤,病房严重不足,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即刻开挖,其中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1000个床位、雷神山医院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超过1500张病床。如此巨大的工程,从项目正式开工到进行验收和移交却只用了10天,创造了一个建设神话。在火神山和雷神山的施工现场有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最高峰时,多达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作业。没有机械化施工是万万不可能在这么短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凸显了机械的效率和作用。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成绩,如国产航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高铁等众多高端装备等和存在的“卡脖子”技术中兴“断芯”事件、工业软件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付诸于当前的学习以及学成后的报效祖国之中。(3)线上教学。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辉煌中国》、《超级工程》等与机械制造相关的经典纪录片,进行小组讨论,撰写观后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爱国情怀。与相对教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以普通工人视角的纪录片更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也更容易激起学生内心从事制造业的意愿,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5]。

3.2 结合机械工程材料,进行勇于探究与创新的敬业精神

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创新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进行球墨铸铁教学时,讲述我国球墨铸铁不仅在产量上是世界第一,而且在质量上也是世界第一,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同时引入“以铁代钢”的典型案例东风内燃机车曲轴制造,早期由于我国缺少大型锻压设备,尤其是万吨水压机,无法进行大型曲轴的锻造生产,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段一段的,然后在拼焊在一起。后来我国学者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球墨铸铁,以球墨铸铁代替钢通过低压铸造的方法来生产大型曲轴进行了创新,经过实践证明确实非常好。通过这个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球墨铸铁的性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究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3.3 结合热加工工艺基础发展史,进行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企业和工匠如果具备工匠精神,就会去追求卓越,就会去专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善每一个细节[6]。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保障,工匠精神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传承史,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在近代没有全面的传承。“中国制造2025”正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热加工工艺教学中非常适合加入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思政内容。(1)在介绍铸造和锻压的发展史,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譬如讲铸造史,可以介绍我国是世界冶铸史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而欧洲在十三世纪才出现生铁,比我们国家晚一千九百年。我国铸造生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水平高超,然后通过图片展示,如司母戊方鼎、曾侯乙尊盘、四羊方尊、古代铜马车以及编钟等。尤其是天下第一铸剑师欧治子为了铸成世界第一剑湛卢剑,吃尽人间苦楚的艰辛铸剑历程,说明了能工巧匠所具有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锻压史中,可以引入在历史中享有名气的战国大名剑越王勾践青铜剑,工艺非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2)在讲解铸造、锻压、焊接成形工艺时,采用视频、动画和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引入相关的国家政策、技术发展等,引导学生对国家制造政策、智能制造、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爱国情怀。(3)在铸件、锻件和焊接件工艺设计中,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精神。

3.4 结合冷加工工艺基础,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

在零件机加工工艺部分,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零件图纸,将学生分组,按组进行零件工艺分析和设计,并采用分组答辩和分组质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理解相应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 结语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机械制造基础专业课程非常适合引入思政教育。本文以具体案例的实施过程为例,探索了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切入点。还有很多知识点可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深入探索挖掘。随着思政教育逐步走进专业教学课堂,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猜你喜欢

工匠基础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