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探究

2021-11-21刘睿王刚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院校汽车高职

刘睿,王刚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生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社会更加需要汽车制造以及维修等相关人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中十分火热的专业之一。培养操作型高级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的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是促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适当的运用课程评价所产生的效果可能大于教学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课程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可以及时有效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技能的养成,知识的获得以及个性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也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大多采用百分制的终结性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仍以教师为主体,不能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教育特点,同时也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进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1]。

1 高职课程评价的内涵

世界最早对课程评价本质进行研究的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柏拉图,他提出世界上最早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观点,他认为只有经的过检验的课程才是值得学习的课程。美国著名学者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另外,我国不少专家和教授也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定义和研究。通过总结不同学者的观点,最终一致认为,高职院校课程评价通过分析、搜集和整理各种相关资料,对院校内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的评价[2]。我国新课改中将课程评价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课程评价是指评价者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程中所关联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报告,从而作出价值判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课程评价实质是针对课程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广义的课程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学校以及课程发展状况,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既有可以定性评价,又可以定量评价。而狭义的课程评价定义比较简单,课程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课程这一具体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2 影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效果的因素分析[3]

2.1 课程评价的主体

课程评价的主体通常是指课程评价人员,评价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评价效果的好坏,专业的评价团队可以更科学的进行评价,形成权威的评价结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评价团队充分重视课程评价的作用,另外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有些评价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往往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

2.2 课程评价方法

不同的评价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恰当与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可能会使得课程评价的结果出现误差。汽车运用课程在进行评价时要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选择符合专业发展的评价方法,这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的条件之一。高职院校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能够对课程进行精确的分析,但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面对变化较快的课程难以发挥其准确作用,并且对评价内容要求较高。而定性评价刚好与定量评价要求和条件不同,这种评价方式对材料的要求较低,可以更好的开展评价。

2.3 课程评价环境因素

课程制度和执行课程评价的制度共同组成的政策环境形成了课程评价环境因素,良好的课程评价环境因素是课程要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这一评价环境,所形成的评价结果也就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也容易受其他相关因素的作用。

2.4 课程评价结果处理

课程评价结果处理意味着工作人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报告、发布改进等工作。课程评价结果是课程评价人员以及学生都十分关注的内容,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也达不到课程评价的目的,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

3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4]

3.1 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职课程评价理念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职课程评价理念,这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进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另外,在进行课程评价过程中,学校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将“以人为本”作为课程评价的方向和目的,评价人员在展开评价工作时首先要了解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细致的评价,其次还要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掌握教师的教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评价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最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快速发展。

3.2 完善高职课程评价模式

适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评价模式丰富多样,比如CIPP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等都是常用且高效的评价模式,每一种评价模式都有自身独特性,所涵盖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想以及评价目的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课程评价的展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可以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根据评价者的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特点的不同,进行精确的课程评价。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展开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习得知识。多元化评价模式强调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因此,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技能发展,另一方面还能评价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发展,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3.3 构建高职课程评价机制

高效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所必须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可以通过构建评价机制促进课程评价的开展,常用的课程评价机制有目标导向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目标导向机制能够确保汽车运用专业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防止课程在发展时出现不必要的偏差。组织保障机制可以保证课程评价有序进行,成立课程评价委员会对课程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监督机制贯穿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评价的始终,是对整个课程评价进行督促问责的机制,监督机构的成员要包括学校领导、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等, 使得各方面的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责,通过多人反馈评价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避免在课程评价时出现偏差,保证评价过程的有效性。

4 小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课程评价的开展能够使得课程类专业的名称更加规范,汽车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完善,就业目标更加明确,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我国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课程评价的地位,但在课程评价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要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国外课程评价模式,根据本国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课程评价能够促进学校及专业的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院校汽车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汽车的“出卖”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