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1-11-21钟敏川北医学院

灌篮 2021年32期
关键词:内容体育改革

钟敏 川北医学院

在如今的社会中,物质条件已经不能为人们带来足够的满足感,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空间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体育等与精神相关的事业当中,这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体育课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一门科目。而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课程内容单一,在学生的综合成绩中占比不高,因此始终得不到重视,也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上的革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本文将重点针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如何改革,创新模式展开分析。

一、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问题与革新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中的公共体育课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讲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需要对这些问题充分重视,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进行改革创新。首先,部分学校中的教师仍然存在观念落后的情况,他们对于课程的指导思想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革新时,教师应当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并对其进行精准的解读与具有侧重性的实践,而不是泛泛而谈,想顾及到方方面面,但最后都浅尝辄止,使学生没有在课程中获得足够的体育锻炼,教学最终也就陷入失败。因此,教师需要对健康第一这一概念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和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上的交流,纠正自己以往在认知与实践上存在的误区,积极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其次,高校中的课程体系与设置常常存在形式化的特征,且较为单调,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而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在进行课程的安排时仍然将文化课程作为学生的学习主体,而没有根据体育课程的特性做出合理安排,致使体育课程的内容、上课时间等等地方都存在局限性,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排斥情绪。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要对体育课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革与创新,使体育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加契合。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时,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足的体能锻炼,其自身也会对体育运动产生较大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定时运动的良好习惯。并且,进行体育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与旺盛的经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体育与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做到让学生的体能与文化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二、对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进行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始终坚持将“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是教师能够进行正确教学的根基,也是教学质量与方向上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不能够准确理解这一理念的具体含义,他们往往将其解读为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因此在课堂中加入了大量的体育项目的练习,试图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然而学生的反应却和教师所预料的并不相同,甚至还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产生了怀疑。事实上,教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片面的,却又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已经将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炼,但又在其中增添了更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健康第一”中所指代的健康并非仅仅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包括学生的心理状况,例如他们情绪的稳定性、看待事物的态度与方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等,其中包含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体育教师也就不能只着眼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则要在普遍意义上的体育锻炼之外加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关怀,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能够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并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具体选择时,则需要坚持“以生为本”,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正确选择,使学生爱上体育,在体育课堂中不仅能够得到体能的训练,自身的精神世界也能得到熏陶。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体育内容授课

在对课程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端正了自身的态度、对于教学的方向有了准确的认知之后,下一步就是针对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改革。体育课程可以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程中所要讲授的实际体育知识和要指导学生进行的实践,是课程的“里”,而形式则是课程的外部包装,也就是教师进行内容教授的具体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必须要双管齐下,才能使体育课程质量获得根本性的提升。首先针对内容而言,教师需要立足于自身科目所要教授的内容,此处用健美操作为例子。因为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场地、也不需要专业的器材,健美操已经成为普通高校中公共体育课程的必备科目,但仔细分析,却发现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存在雷同,并没有根据本学校的风格与学生的体育素质情况进行内容方面的设计,并且,教师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往往是随机的,学生很有可能对教师选择的健美操根本没有兴趣,因此也就丧失了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内容选择时,需要综合学校风格、学生兴趣、学生普遍的身体素质等因素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一份问卷,让学生在教师列出的健美操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如果有其他想法,也可以在试卷中标出,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收集,教师可以更为有效地确定授课内容,而学生在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运动时也会更有积极性,也就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针对课程的形式而言,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热情。在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常常是教师一个人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被动聆听,并根据教师的要求作出不同的动作,学生的积极性很低。而当教师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时,学生会发现课堂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健美操的练习,在以往的课程当中,教师会要求所有学生一起通过反复练习使其动作达到熟练,学生必然会觉得课程枯燥;而如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共同练习一遍,然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做出评价,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或者让学生轮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练习,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纠正;还可以举行一场健美操比赛,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学生的体能可以得到充足的锻炼,同时也会对体育课程产生更积极的热情与参与感。在进行课程创新与改革中,教师需要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对课程的内容与改革进行创新,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为学生打造更为高效的体育课堂。

(三)加快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对体育课程进行革新,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必须调整自己的步伐,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给予体育教学以充足的重视,并对其整体的体系结构进行改革与创新调整,实现体育课程的进一步优化,突显体育课程革新的实际效果。如果学校不对体育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那么教师的努力能够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会使教师对自身的课程丧失信心,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再一次退回原点,甚至水平有所降低,导致课程的失衡。就实际现象来讲,如今高校中的体育课程频率普遍为每周两课时,和其他文化课程一样由两课时组成一节课,即每周一节。这看起来十分平常,因为高校中的公共课程如思想政治、语文等课程的安排频率也是如此,但与这些课程有所不同的是,体育重在实践,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保持的习惯,七天一次中的间隔过于漫长,与学生的运动规律特点相违背,很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因而体育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在如今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中,普通高校需要及时发挥自身的作用,打造更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课堂,学生的课程表安排上尽量增加体育课程的频次,使体育课程更为多元化。同时,在进行体系结构的改革过程中,学校也不能将着眼点仅仅放在体育一门科目的规划上,而是要做到协调发展,兼顾学生的诉求、当下的时代形势与要求等等方面,做到从更加宏观更加全面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改革,而不能凭空进行捏造。此外,学校还需要对体育课程的种类进行适当的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利。当今很多普通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都局限于健美操、田径、篮球、乒乓球等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学校可以对本校区内的体育活动场地与场馆进行重新规划,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会更感兴趣的项目,例如野外生存、攀岩、滑冰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体育活动机会。

(四)加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育课程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还有一个就是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路途中,我们必然也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试想,如果只对课程本身进行改革,而忽略了对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素养的提升,那么即使拥有优秀的课程设施与完善的课程安排,教师也无法将其中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最终仍然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学校和教师自己都要注重对个人的教学素质的培养。加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对个人的教学理念进行纠正,唤醒教师的责任感,让教师的水平与教学更加契合。当教师的教学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后,教师的授课手段与对课程的理解都会更加深入,体现在教学中则是个人的教学效率获得明显的提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方向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如今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理性看待革新的优势,通过对课程、教师与学校三方面的调整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锻炼,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内容体育改革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改革之路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