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1-11-21王晔王玲张杰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灌篮 2021年32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体育

王晔 王玲 张杰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这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其根本宗旨是针对各类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充分融入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以此确保课程思政理念在各个课程体系中进行充分融合,以此打造更系统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且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效果。在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和理念,进一步体现出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的协同效应,进而对于学生的思政素养、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此,有必要重点探讨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和融合策略等内容。

一、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效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应有成效

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教育观念,教学体制落后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这样可以更有效改进和创新教学理念,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得到改进和创新。在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确保学生更积极有效地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融入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突破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整体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进一步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可以有效规避体育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技术动作等相关方面的讲述,而忽视了思想内容和精神理念方面的传授和讲解,在融合渗透思政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这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综合价值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形成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在课程思政的融入过程中,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出课程的优势和效能,针对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更充分的整合,这样可以实现全过程全员、全课程的育人格局,更加关注学科课程以及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可以充分体现出更加全面系统的育人格局和育人机制,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的综合价值。在实际的体育教育推进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更充分的融入课程思政的各类内容,在强化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体现出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对于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在整体的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全方位的渗透,全课程的融合,这样可以体现出整体的育人格局,有效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中偏技能、忽视思政工作的相关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的引导之下,使高校思政课程和体育课程进行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体现出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有更加良好的改革成效。

(三)两者的有效融合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教育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分成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确保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效融合,发挥合力的作用,这样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成效。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课程思政和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可以确保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进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合力效应。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和渗透课程思政的内容,这样可以在体育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育技能和身心素质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课程思政的相关影响,在思想层面和价值体系精神领域就会受到相对应的教育和指引,以此更充分的体现出两者的融合效应,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完美融合,进而更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课堂教育过程中隐性思政教育的根本作用和价值,呈现出两者协调同步的作用,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取得有着巨大的推动效果。

(四)两者有效融合可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精神和指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充分强调,在高校思政工作关系方面要培养出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在这种关键问题的引导和阐述背景之下,确保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和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充分融合,这样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此为基准进行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有效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构建更为系统完善的融合体系和体育教学机制,使课程思政的指导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全方位融入,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进行充分的体现,这样可以更有效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和重要指示,以此为着手点,可以显著推动两者的融合深度。同时在领会认知和践行相关会议精神和纲领文件的基础之上,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育成效,为学生思政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想确保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融合和渗透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需要充分明确两者的核心内涵和融合的契合点,在明确两者核心内容和契合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落实相对应的融合策略,这样才能使两者深层次的融合和渗透进而取得合力的效应,在协同推进的过程中,为学生思政素养、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具体来说,两者的融合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全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有效强化沟通

在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融合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互动和个人实践,要突破传统课堂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在语言、肢体等相关方面进一步强化沟通反馈和互动,以此在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动态信息,然后对学生的个人潜能和优势进行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在具体的融合渗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和创新,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个性化以及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得到有效拉近,以学生的爱好兴趣为着手点,使学生的主观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体育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而为学生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的强化,以及心理素质的加强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学以致用,体现出更为显著的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成效。

例如,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的形式,对于体育精神进行有效弘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的画面得到充分的呈现,更加激动人心,通过视频和课件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在精神层面也得到更大的鼓励鼓舞,思想受到启迪,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同时,教师也要融入学生的群体之中,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互动交流,掌握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存在的波动,然后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思政教育的模式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个人品行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通过体育课程的引导和课程思政的充分融入,体现出良好的融合教育效果。

(二)切实开展多种类型的竞技活动,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竞技活动,让学生积极有效的融入进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参加竞技体育比赛的过程中,确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得到相对应的道德情操陶冶,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友爱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设置中长跑项目比赛活动,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对应的比赛和竞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在实际的小组合作过程中,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进而为共同完成相应的比赛目标获得胜利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尽可能为三人或者五人一个小组,要充分体现出能力均衡的基本原则,确保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足够的体育竞技能力,在体能体制等各项指标方面都处于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的状态,以此更充分的体现出公平公正的竞赛体育精神。在整体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辅助的作用和指引的效果,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贯彻落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争原则,不能恶意竞争,创建更加和谐健康的体育竞技范围,以此为学校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使学生获得相对应的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团结向上意识的强化,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此更充分的体现出课程思政的融合效果。

三、结语

从上文的剖析中可以充分明确,在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确保两者更深层次的融合,这样可以充分满足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落实两者融合的策略,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以及课程思政挖掘利用方面进行有效强化,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学生体育素养和思政素养的有效强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体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破次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我们的“体育梦”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