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hysical Literacy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究①

2021-11-21文晶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本质青少年身体

文晶晶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1 “Physical Literacy”概念的再思考

国内学术界对“Physical Literacy”有两种较为集中的译义,即“体育素养”和“身体素养”。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的学术认知方向。随着学术界对“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概念表述的一致认可,多数国内学者认为“Physical Literacy”的本质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维持身体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将“Physical Literacy”译为“体育素养”,是基于身体和运动的必然关联,是在哲学层面上对“身体活动”的“体育”思考,以及对“Physical Literacy”本质内涵的现实延伸。我国学者历来强调对“体育”的研究应注重“身”“心”并重,“身”“心”合一,“身”“心”两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将“Physical Literacy”译为“体育素养”是具体语境下符合中国体育教育发展实际的语言转译。结合Whitehead 在不同时期对“Physical Literacy”逐渐完善和明确的表述,认为“Physical Literacy”的本质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维持身体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是身体活动与生活责任的融合互进,用身体活动主体观取代身体活动工具观,将满足生存需要转变为追求人生价值[2]。以“身心一体”为前提,如没有身体这一客观载体,“Physical Literacy”便无从产生,更不可能发展。因此,“身体”应被置于首要位置。不应仅限于体育领域,而应包含全部的明确性身体活动,甚至体力劳动。将“Physical Literacy”译为“身体素养”才是遵从源义的正确表达。

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迷失了方向

“健康第一”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具有统领全局作用的教学主导思想,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和关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健康”作为体育的本质功能,愈来愈成为学校参与主体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作为学校体育的本质目标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健康第一”根本目标规定下,学校体育的具体锻炼内容和时间逐渐畏手畏脚,致使出现学校体育的教学地位不断被强调和重视,但仍不能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游离于体育教育的本质之外,弱化了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和教育;二是,由于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学校体育课堂实践中的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的风险和压力更是突出,给他们的具体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操作难度[5]。“淡化运动技术”“减轻运动量”“以不动保安全”的思想引领和具体操作,避免不和谐体育课程局面的出现,“健康第一”越来越等同于“安全第一”,淡化运动技术,使学校体育教育在“枷锁”下开展教学。

2.2 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上走向了边缘

在我国,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青少年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业课程的学习中,尤其是中小学学生,除了正常的在校文化学习之外,他们的课余时间还要忙碌于参加各种不同的文化课程和艺术特长的补习中,留给他们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和知识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虽然国家也在三令五申地要保障学生每天1h的体育锻炼,但实际操作却仍以应试为主,包括学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标准也都是以应试为指挥棒,多数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也主要是为学生更好地应试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2.3 在“体育特长”的政策导向上游离了本质

“功利主义成为现代教育的价值考量,这导致教育的悲哀[6]。”近年来,体育成绩成为应试升学的必要考量项,虽然这一政策举措最初是以实现全面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的,但它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最初的宗旨,被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作为升学筹码,被错误解读,附加了其他功能。在考前进行体育突击,把学校体育这项本该作为长期不间断的身体教育视为临时加强的项目,在体育特长与应试教育的作用下,使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变成工具实用功能,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分”,而不是从强身健体的本质来喜欢和参与运动。学校体育成为手段和工具的理性占据了体育教育目的的认知。

3 “Physical Literacy”对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价值启示

3.1 反思学校体育培养目标,回归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本质

“Physical Literacy”的“具身认知”强调“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人首先是通过身体作用于客观世界而逐渐了解和感知世界的[7]”。“身体”是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联的,人通过身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互动而逐渐实现作为人的本质[8],注重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个体内化性,在持续学习、练习和参与中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从而使个体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感知身体与体育的关系,在不断的身体锻炼中了解人对身体活动的需要,从内而外才能真正地了解体育的本质。学校体育就是要通过教育青少年认知自己的身体而实现他们最终对体育的真实了解和认知。因此,应通过符合身体发展规律,与现实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生活情景相联系的有趣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和主动锻炼身体能力的养成。同时,要鼓励青少年体验运动魅力,探究活动意义,并让体育渗入日常生活,优化其生活方式,从而将参与身体活动的动力源内置于活动者自身,使青少年掌握娴熟的身体技能,喜欢运动、参与运动,从运动中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3.2 统领终身体育发展进程,明确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

“Physical Literacy”与终身体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均是强调教会人们掌握维持身体活动的综合能力,从而使个体对身体活动感兴趣,并坚持锻炼,长期参与,形成习惯。从“Physical Literacy”的本质来看,身体活动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活习惯,也是一种优化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Physical Literacy”蕴含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而且强调的是主动的身体认知和身体活动行为。教育内容是深化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践行“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育课堂延伸。因此,注重从情感、动机、认知和行为4个连贯的要素来培养全面的人,不应单独割裂或突出强调其中某一个要素的影响。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不只是涉及学生体育技能、运动技术知识的掌握,还要体现出体育知识技能与身体、生活相联结中技能和技术的人文与科学教育性,培养青少年个体在体育行为中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能力,探寻运动技能与体育行为和健康产出存在的明确关联。

3.3 致力体育活动融入生活,延伸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

“Physical Literacy”目的在于让体育为生活服务,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服务生活。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的教育效能应深入到生活领域,使青少年具备运动能力且对这种能力充满自信,通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让他们懂得身体、活动、生活之间的关系和联动。当然,这种联动的建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长时期的深入学习和体验,由兴趣逐渐到热爱,体验运动的益处,形成良好的身体互动和体育意识及体育习惯。在这种联动的发展培养中,家庭和社区的参与非常重要,要与学校体育教育相联系,使体育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和频繁出现,促进养成健康持久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学校课程、家庭和社区环境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与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家庭体育意识和观念是深远的,它是确保体育成为青少年所接受和认可的身体与体育、体育教育有效联结的加速器,是有效巩固青少年把体育作为生活行为方式的重要环节。此外,加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的各种身体活动,并保证活动的安全和有效也是必要的体育教育延伸。

4 结语

“Physical Literacy”着力连接贯穿生命全过程的身体活动能力的认知和获得,它已经不是从“体育”表面二字对“身体教育”的解读,而是注重身体、运动、生活三者密切相连和融会贯通的理念和价值,强调增强体质目的的身体技能学习目标,注重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内化,以此实现终身体育学习目标。学校体育既是终身体育养成的基础,又是身体教育内涵延续的结果。

猜你喜欢

本质青少年身体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我de身体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