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将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融合①
2021-11-21彭芙蓉
彭芙蓉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毕节 55170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隐患,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对外交流比较便捷,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然而由于网络资源的不安全性,很多内容存在着安全隐患,更不适合大学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等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社会经验较少,还处在成长期,对待各种问题的看法也不够全面,思想比较单纯。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就需要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体育教育的开展大都在开阔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氛围比较轻松,学生的情绪也能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和思想状态也能很好地暴露出来,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比赛规则、竞技规范中,能更加有效地增强教育目的。因此,针对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这对促进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积极进取精神等方面的道德品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 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作用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积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接受德育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转变,这种特有的育人方式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现代体育观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1.1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现代体育观念
由于体育教学与别的学科有所不同,体育不是坐在教室里研究和讨论问题,更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和说教来学习,在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比较开放、轻松,教师能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及运动健身中真实地感受和体验,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达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外与静动结合。这对提高大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现代体育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1.2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思政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向上及严格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良好精神,而由于体育课程是在室外进行,活动空间比较自由,在体育教学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训练情况,这时学生就要克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水平,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与意志力品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体育教育活动的各个项目及环节都为思想政治教育准备了素材,由于体育活动是一项讲究规则的活动,学生要想完成教师的要求和课程任务,首先就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和体育规则来进行,各项运动的规则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遵守规则的意识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是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这对培养学生互相协作、互利共赢的团结精神非常有帮助。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这些集体球类项目的进行都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所以,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会注重彼此之间的配合,也会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2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很多高校中,虽然已经提高了对体育课程和思政教学的认识,但是,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明显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学科,两者没有有效融合,更不能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对体育课程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
在当前大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很多学校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体育育人的方针,但是,很多高校还是普遍存在“重文化、轻体育”的教育现状,在实际培养中,学校会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等教育方面的培养,忽视对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体育课程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
2.2 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不够创新
在现代高校中,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仍是教师讲授一些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由于这些思想内涵比较丰富而深刻,如果只是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思政课程,对这些思想敬而远之,并没有充分理解这些思想的内涵,从而也就难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利的影响。这种被动的授课方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高校忽视了对思政课程的实践活动
教师通过对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深刻的理论思想,但是,却缺乏对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忽视了体育教育环节中应该时刻渗透的情操、意志及观念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 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具体措施
在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体育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体健康,这对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思政教育课程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可以将体育活动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3.1 加强对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作用的认识
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体育观念和思政理念,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体育课程中高校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并兼顾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思政教学理念,发挥思政教学的德育作用。
3.2 创新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在体育课程中,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体育课程,并且在课程安排上,加入了一些德育内容,但是,这离开放化、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结构,优化体育教育模式:一是将体育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情景教学,将思政教育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二是完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评价制度。由于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体能情况很容易进行定量考核,而人们的思想和品德等心理活动就难以进行定量考核,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中应该重视对体育活动德育方面的评价和考核,这样才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才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3.3 加强体育校园文化建设
一方面,不断加强校园体育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课程开展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体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在大学校园中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完善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设备,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发挥体育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积极建设体育精神文化,可以在大学中树立先进的体育典型事迹,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保证体育活动的灵活开展。
4 结语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高校的体育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体育课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多种体育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但是,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带有一定的竞争性、挑战性等特点,这就导致在体育活动中,很多学生对待体育活动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高校应该将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才能有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有强烈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这也是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