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贫困对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影响及干预措施探析

2021-11-21卓文玲

大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归因就业指导

卓文玲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31)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资助服务更贴心暖心,2019年各高校全面取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改为申请人个人承诺。部分高校借助学生日常消费监测数据,将自尊心强、不愿申请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筛查出来,主动给予资助[1]。这些贴心举措的存在充分说明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不仅经济贫困,心理更“贫困”。

一、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经济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都是当地学校的佼佼者,担负着全家人脱贫的希望。就业选择时,他们往往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准确判断,高估自己的就业能力;在校期间,重视学习成绩忽略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不能积极、合理解释就业面试失败等,直接影响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认知偏差导致择业目标过高

经济贫困大学生受生活经历和父母认知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进入了大学校门,就是社会精英了,自然就应该选择那些工资收入高、待遇好、福利好的国家企事业单位[2]。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才能光宗耀祖,对得起父母。即使有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中小企业,他们也不会优先选择。殊不知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不再必然是天之骄子、社会精英,对就业单位的挑肥拣瘦、犹豫不决,会使其错失就业机会。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常态。

(二)自卑、沟通能力弱等问题导致面试失败

自卑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面试的障碍之一。面试是就业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面试结果好坏直接决定着能否被录取。面试能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面试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部分贫困学生,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面试过程中,不仅面试声音小、语速过快,自我介绍时要么说话啰嗦,要么无话可说[3]。

人际沟通是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又一大障碍。由于经济贫困大学生父母多为农民或务工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低,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多为粗暴的棍棒式教育或不闻不问的放养式教育。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缺乏与人沟通的经验和技巧,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他们要么热情过度,被同学们欺负;要么太过冷淡,对别人的好心怀有恶意,封闭自己。

(三)不能积极地分析就业失败结果

失败伴随着个人的成长。有人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避免再次落入“同一条河流”;而有些人面对失败只会唉声叹气,抱怨社会不公。在应聘面试失败时,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不去积极总结就业面试失败的原因,而是把面试失败错误地归因于家庭的贫穷,父母的无能和自己对生活环境的无奈。就业失败的错误归因,让他们容易失去再次就业面试的机会,逃避就业面试。

二、帮助经济贫困学生心理“脱贫”的理论依据

在困难生经济帮扶中,有的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有的则是“宁死不受”。究其原因,后者从内心拒绝承认自己是弱者,更不愿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弱者。而积极心理学认为,经济贫困大学生不仅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还是一个充满潜能的群体。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致力于激发个体潜能和培养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过多关注心理学三大使命中的治疗人的精神或精神疾病,而忽略后面两项:帮助人们更加幸福生活和发展并培养人的潜能。积极心理学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个人品质,使自己更加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寻求积极主观体验、发挥积极的个人特质提升,追寻积极的人生价值,才能通往人生幸福[4]。

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积极的认知干预。此方法主要以埃利斯合理情绪ABC 理论为基础,强调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来纠正人们不合理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在认知和评价之间消除不合理信念,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增加幸福感。2.积极情绪干预,是指有意识地让人们重复回忆高兴的事、感恩的事、克服困难做成功的事,增加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有意识地忽略那些不愉快的事。3.积极的人格特质。就是要激发、唤醒个体身上潜存的各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发挥到最佳的状态,达到最好的状况[5]。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既有优点、卓越之处,也有缺点和无能为力之处,过分关注那些缺点导致我们易忽略人类的优点[6]。因此,用一种积极的视角、欣赏的眼光去挖掘个人的潜能,忽视、消除个体自卑感、挫败感,可以减少个体的负面情绪,增强幸福指数。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很好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改善就业过程中的不自信和挫败感。

三、提升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就业干预措施

(一)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增强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信心

不合理的认知是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挫折,经济贫困大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我不行、我做不好、我早知道结果就是这样”等错误归因。这种错误归因会强化他们的负面情绪,致使他们不愿再去面对应聘失败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应首先帮助他们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家庭贫困、专业不好、性别歧视等因素确实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但这些都不是就业失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具有相似背景的优秀学长成功就业的榜样分享,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能否就业的关键是自己。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只要自己肯努力,明确学习目标,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赢得别人的尊敬。贫困不丢人,更不应该因此感到自卑。只有纠正了错误认知,正确的归因,才能向成功就业迈进一步。

(二)激发积极情绪体验,降低就业心理负担

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就业指导老师要帮助他们不断地、有意识地、重复地回忆令他们感到喜悦、高兴的事情,忽略让他们感到沮丧、难过的事情,增强他们积极情绪的体验。通过不断增强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降低自卑,增强信心。

就业,是大学生经过一定的学习和思考对自己将来发展方向做出的一个主动的行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只能提供一种方法、一种思路。缺乏经济贫困大学生自身积极的、主动的行为,就业指导只能沦为空谈。经济贫困大学生主动就业表现在:其一,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其二,以积极的心态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可测量。通过完成可测量的小目标,增强积极情绪的体验。其三,积极准备面试,并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应聘结果。对于面试失败要积极归因,增强下次面试成功的信心。

(三)激发积极人格特质,注重能力培养和潜能的发挥,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的美德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经济贫困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己努力去解决一些事情。在对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时,我们应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平台,帮助他们挖掘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譬如“免费家教”、志愿者、敬老院等社团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回馈社会,服务他人的美德。在一些助研、助教的岗位体验中,尊重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锻炼其能力,发挥自身的潜能,让他们“主动幸福地脱贫”[7]。

(四)通过快乐、爱等积极情感的体验,提高经济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影响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失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要想针对性地提高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学校应为经济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个与人接触的兼职平台。通过鼓励经济贫困大学生申请兼职岗位,使他们一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方面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其次,学校要为经济贫困大学生多成立一些适合他们参加的社团,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结语

形成积极的认知,挖掘积极的人格特质,构筑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提升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就业,不是一定要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而是要找一份跟自己兴趣、专业相匹配的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体会工作乐趣,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和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归因就业指导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为何越来越爱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