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的研究
2021-11-21李昊
李昊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兴义5624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偏重于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导致不少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出现较多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始总结经验,推行将职业道德教育加入高职院校教学,多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保障学生在技能和思想意识范畴都获得长足进步,提高学校就业率。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况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用人单位也更注重人才的品德与技艺,这也对高职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需不断优化自身教育理念,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推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正确认知这些问题,才能妥善解决学生德育教育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够明确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职业道德水平。大多数职业院校即使确认了“两手抓”的教育模式,但对德育教育最终目标定位却比较模糊,并未将德育教育实施进行有效量化,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其中不少高职院校缺乏对职业道德进行评鉴的方法及体系,不少学生即便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也不知道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很难对职业道德形成深入的理解与明确系统化的学习[1]。
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目标之外,一部分高职院校以形式化教育为主,更倾向学生技能理论的培养,没有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大多数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也不是以主要课程的形势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而是以公共课或考查课、甚至是主题班会的形式存在,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认为“只要最终成绩过关,拿到及格分数即可”。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忽视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技能而轻理论,实践课程的安排超过了理论课程安排,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较低,而这样的现象普遍地存于我国职业院校中。
在课程设置阶段,由于考核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在德育课程上的设置也存在差异,加上用人单位的要求模糊,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能够有意识地开展德育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束缚导致整体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学质量下降,无法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2]。
(三)职业教学模式和手段较为传统
高职教学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偏向于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较低。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示范为主,有些学校甚至不设置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没有深入认知,学习内容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
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方式还导致德育教育无法贯彻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接受单一教学模式的洗礼,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极低,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对授课内容完全不接受。
(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弱
高职院校要想实施全面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就需建立专业化教师团队,当前高职院校一部分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方向都存在不足,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高职院校德育的落实发展。职业院校逐渐开始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在针对教师德育教育的培训以及考核机制上后劲不足,导致相关的要求和政策无法顺利实施。
(五)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质量较低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主题活动的推广形式,这种模式能够推进德育教育理论发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内容,还可以提升实践活动效果。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等原因,要实施全面化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较多困难,加之部分高职院校本身校企合作关系不够深入,导致主题活动发展缓慢,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发展需求调整高职院校教学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应当针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全方位的培养计划,在实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强化针对职业化的实践内容,推进高职教育全方位发展[3-4]。
一方面,根据如今高职院校存在院系、专业较多较复杂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实行道德细化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道德教育的思想指导,落实新课改的细化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能同步发展,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依照行业道德教育整体发展实现德育教育规范化管理,推进道德教育顺利落实,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有更加明确的准则与目标[5]。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培养要在文化基础上。随着时代发展,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为满足企业发展和用人要求,就需要及时了解动态情况,高职院校与企业应设计和谐的职业道德发展标准,同时发挥榜样和模范力量,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基础制定切实的、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规划标准,完成职业道德内容的修订与改进,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导向。
(二)以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需在专业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式的教育模式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还需促进教学专业课程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实现职业化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步优化发展,利用职业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兴趣。借此机会,学生可以切实理解到具体工作中的行业道德标准,同时兼顾实操内容,授课更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6]。
高职院校应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的有机融合,促使行业内的道德具有普遍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融入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秉公办事、不怕吃苦,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基本精神,在提升学生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具有职业荣誉感。
(三)改革职业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学生产相结合,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讲解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式教育。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时,学校应注意将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高效对接模式,寻找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模式[4]。
此外,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实际岗位实习,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职业道德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推进课堂讨论的发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完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立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评价体系,教师应在优化自身教学观念以及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接受学校定期培训、考核以及评价分配等。院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鼓励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在调整教学模式的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在整个高职院校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同时推进职业道德主体活动发展,以艺术演出、体育赛事、演讲比赛、辩论赛的形式,推进职业道德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学习职业道德的内容,夯实职业道德教育基础,同时将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相融合,形成完善的职业道德体系。
三、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当针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找出有效方式,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在实现学生专业化、职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高职院校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推进教学稳步发展,实现技术与职业道德的均衡提升;在改进高职教育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实践教学与德育教育间的结合,推进高职教育全面发展,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