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
2021-11-21龙翔
龙翔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领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习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责任使命意识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高职学生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培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利国利民的家国理念。党的十九大以来,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时代潮流,这无疑为以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当前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责任是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又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从社会学角度讲,责任是集多重社会角色于一身的个体,执行匹配其角色活动并承担其后果的内在要求。高职学生初涉人际社会,自我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融合对其承担的相应责任提出各种要求。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不仅关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重塑及职业生涯发展,更关涉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建设成效[1]。受经济全球化与价值观念多元化影响,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责任意识缺乏
自我责任意识就是要求个人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负责,对自己的现在、将来负责。当前部分高职生自我责任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标丧失,对职业生涯及自我发展缺乏责任意识;第二,心智发展不够成熟,部分高职学生难以完成从被“保姆式呵护”到大学阶段“自我学习独立成长”的角色转变,导致其自我责任意识缺乏;第三,遇事缺乏责任担当。部分高职生处理问题习惯于找借口推脱责任,很少反省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家庭责任意识缺失
当前高职在校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备受呵护。家庭教育多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而不重视人格启蒙,因此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没有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部分同学无视家庭经济现状,吃穿用度追求名牌,“月光族”甚至“校园贷”时有发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的高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职业责任意识,随意怠工请假甚至旷工,造成不良影响;在求职就业时,有的高职生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追求薪资待遇,一旦受挫则脱离工作,并未意识到自身已步入成年,必须承担对父母家庭的责任义务。
(三)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社会责任意识即个体需树立对自己、他人、集体及国家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原生家庭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环境,彰显个性的时代潮流,导致部分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注重个人私利,责任感呈现功利化倾向。在校学习期间,对于运动会、志愿者活动等公益性活动无动于衷;对于三好、优干、贫困补助评选则想方设法极力争取。毕业走向社会,个别同学当工作水平难以达到单位要求时,不是积极思考寻求攻克工作难关的有效途径,而是采用离职甚至轻生的极端手段解决问题,为家庭、学校带来恶劣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课程缺乏,难以满足责任意识提升需求
高职教育是学生完成学业,完善精神人格的重要阶段。然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使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以专业课程优先,人文类基础课程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把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比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深入获取传统文化营养完善精神人格,提升责任意识的需求[2]。
(二)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启蒙缺失,导致学生责任意识失去根基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高职学生日常行为模式大多源于家庭教育。当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置身于关爱氛围浓郁的家庭以及“唯学业成绩论”的社会风气中,形成了只关注自我利益的习惯思维定式,责任意识缺失,处事任性妄为,缺乏自主生活的处世能力,在高职院校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容易盲目跟风迷失自我,难以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价值观,责任担当意识失去根基。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使学生难以抵制网络不良影响,阻碍责任意识培育
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就业和生存的双重压力,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仅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及自媒体过度自由引发的某些过激言论,可能使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偏差。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优良传统,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更是难以践行。这些都成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重大障碍。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路径
注重以爱与责任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以学生接受、感悟传统文化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及人文素养为育人目标,将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中,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审美理念相融,实现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质性提升[3]。
(一)以专业教育为依托,构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新模式
借助传统文化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是指学校既要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又要为学生提供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实践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或兴趣爱好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恰当发掘培育责任意识的传统文化内容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责任意识。技术专业学生,以将传统责任意识培育植入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国际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传承文化的自我责任意识,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传统文化理论教育必修课程,同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建立正确职业责任理念的影响,引导其正确处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4]。
(二)以学生社会实践为阵地,助推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内化
鉴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担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时有脱节,有效的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教育应贯穿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中,凸显养成教育,使学校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构建学生传统文化实践的“社会课堂”,通过开展参与优秀文化展览、传统文化产品制作、非遗文化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传统。另一方面,依托学生社团创设传统责任意识培育“主体课堂”,通过自主领悟及反思式自我教育,重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三)以传统文化营造优良家风,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固本强基
家庭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源泉。在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父母需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人父母者,需厚积传统文化底蕴,引领家庭成员践行弘扬责任担当传统,在生活中做好示范,以责任观念约束自我,指导孩子,充分发掘体悟传统文化蕴含的责任担当精神,以此来激励和规范自我,营造富有责任担当的家风氛围,用良好的家风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够践行自己的责任,为其责任意识的培育固本强基。
(四)以“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为平台,实现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社会化效益
新时代借助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责任意识,需构建“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平台,推动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信息化网络课程建设。创建传统文化职教云在线课程,使传统文化爱好者集中交流探讨,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互动沟通,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
依托QQ、微信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各类社交软件App,设立传统文化公众号,以契合高职学生新媒体使用习惯,丰富传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创新教育途径,拓展教育范围,最终提升责任意识教育实效[5]。高职院校借助新媒体途径建立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学生的关注,依托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传统责任意识理念;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传统责任意识教育相关资讯,建立传统文化专题传播圈。这种新媒体途径不仅可以扩大传统责任意识教育的辐射面,丰富传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还可以将中华传统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高职学生人格修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