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探究

2021-11-21刘雪冰

大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绩效评价

刘雪冰

(宁夏大学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宁夏 银川750021)

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推进及落实,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以往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重点在“985”“211”院校,“双一流”建设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在新时期,高校应该充分领悟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改革任务,着力思考高校如何促进学科建设去功利化的转变、激发学科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和学科内涵式发展等关键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根本依据

“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要建设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树德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向导的“双一流”大学。其中以“双一流”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和改革发展的动力,以此构建学科发展总格局,这也是支撑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架构,对高校科研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是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应用的基础,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及能力对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当按照国家总体布局进行学科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和人才核心竞争力在学科内涵以及整体实力的提升方面多下功夫。绩效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事、组织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各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应当多下功夫。具体的学科建设及评价机制与总体方案的落实都是分开来的,而总体方案下的“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应着力于学科研究水平提升、拔尖创新型人才建设、改革成果推进、创新文化传承等各工作,做到同步发展,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二、当前政策环境对高校学科建设和绩效评价的影响

(一)教育政策为“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为“双一流”学科高质量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也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保障。在此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并制定了总体的实施方案。在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下,“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应该在新思路、新战略上做出突破。同时,这对凸显高校办学特色,推动内涵式“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帮助[1]。

(二)国家及各部委提供了十分有价值导向的政策环境

“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的文件,这些文件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强化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标和要求。在关于教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相关指导意见当中,明确了教师的第一责任人身份,突出了教师的具体职责;在关于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对关于创新性人才机制的改进,对发挥人才作用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明确,对改进科学人才的评价方式、科研机构的评估制度、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制定了具体实施举措[2]。

(三)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门以第三方形式开展的服务性项目评价方式,也被称为水平评估,重点在于提升关注度与成效度。教育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在2020年实行,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相关论述的重要精神,以此保持原有的指标体系架构,在价值导向、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人才质量培养、师风师德建设、强化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地改革与创新,使学科评估体系渗透到学科评价的各个方面,也为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价值导向。

三、“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关系

(一)被动因应与主动改革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科建设想要时刻保持活力,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坚持传统主业的优势,并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大趋势融合。各高校应设定学科发展的目标,随后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知识和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以此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广泛地结合起来,与社会大环境进行有效互动。第一,高校学科建设与评价应直面新时代的思想与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迎合新时代的改革意识,摒弃传统的被动因应。随着国家及各部委出台对于高质量发展相关绩效评价的多项政策,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双一流”建设的新纪元。各高校应把握好历史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主动改革的意识,制定科学的学科建设以及评价体系,主动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保持学科建设的活力,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而对于高等学科应如何进行改革,总体方案当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积极践行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原则充分发挥好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以此加强学科组织建设,创新学科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提升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3]。

(二)综合考量和重点攻克的关系

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部委的指导意见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重点以及改革任务等都做出了详细计划,并且明确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师资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要求,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落实、加强协同教育、“双一流”内涵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指导。各省市在落实国家的政策时,应该将综合考量与重点攻克结合到一起,结合本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办法。因此,各省市要保证落实国家战略,坚持系统的、全面的考量。对于学科建设及评价方式,要充分地体现建设与评价内容,强化系统性、全面性、协调性、普遍性的要求,从而更加全面地体现出高校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内涵,以此推动“双一流”在高等教育中的全方位落实[4]。另外,在高校学科建设与评价方面,还应坚持统筹兼顾、重点攻克的方式,立足院校本身特色,做好办学定位,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学科发展的弯道超车。

(三)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的关系

高校在学科建设与评价方面要做好经费投入。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产教融合的自筹性经费、获批项目的研究经费、社会捐献和资助等,以此为高校学科建设输血,保证其稳定性,并获得持续性的造血能力。但是这部分的经费浮动比较大,高校需要针对自身的筹集能力进行重点提升。同时,高校要针对性地做好资源的精准投入,用以保证学科建设的效益产出。“双一流”大学汇集了大量的人才,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优秀的人才将成为“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资源。所以高校应该将重点放在对一流科学家、学科带头人以及创新团队的培养上,充分发挥高质量人才的引领作用。另外,在学科建设与评价建设中,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必须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此确定经费投入的效用,对建设目标的达成、学科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考量[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指标的创新,必须要从总体的实施方案入手,充分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中的要求,处理好被动因应和主动改革、全面考量和重点攻克、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科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学科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绩效评价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