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2021-11-21

现代英语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周 琰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引言

基于“2612”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团队,新疆农业大学在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以创新能力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果。基本建立了“无纸化网络教学、差异化学生培养、第二课堂活动多样、教学对象本土衔接、常态化的教学交流”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这样除正常授课外,学生有了较多的小班授课和线上线下学习讨论时间。从2016级新生入学,大学英语系有意识地定期给学生补充课外英语学习资料,并给学生推荐了如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扎》《大学应该学什么》等人文学科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社会交往能力,补充和推荐的材料很受学生欢迎,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们也经常列举一些国内外或是贴近学生的案例,鼓励学生用英文谈社会、人生、理想、生活和学习。比如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讲述“海德中学”,该校的办学宗旨:如果你向学生传授诸如诚实、勇敢、正直等美德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所以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跨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在大学英语课堂对思政教育进行思考与尝试。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们接收的信息是非常碎片化的,同时在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其中不乏拜金,享乐等不好风气的影响,同时也缺乏对历史与我国国情客观的了解与认识。这让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在思政课堂上,也不仅是辅导员的责任,而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做的事情。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大学英语课堂实际上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上升到语言文化和教育文化的本质去认识这项工作,即对学生“德育”进行培养和塑造。英语教学表面看是培养语言技能,但其附带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学生人生观丶世界观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当今世界信息发达,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想容易引起学生的误判,接受不正确的负面影响,甚至颠覆对我国的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中国的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专业课不能与思政教育“绝缘”。因此,思政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在宽松开放的学术讨论氛围之中不断思考与完善。因此要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更新教学办法,加强工作指导,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也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学习教育、党史革命史的学习传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明辨事理的基本能力,利用英语学习这个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无论是从内容层面还是到讲授的方式方法层面,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培养都具备天然的优势,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思想启迪。语言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对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思考与甄别。通过不断改善与优化传统教育方法,将课堂与课本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潜移默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主要是引导学生思索“人存在的意义”和“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在全新版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一篇文章“The last leaf”(最后一片叶子),描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画家,他一生碌碌无为又热爱艺术为了拯救一位青年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创作出了最伟大的生命之作。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诵读、讨论,并以情景剧的方式再现故事情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夯实了基本知识技能,巩固了词汇又引导学生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反思人的生活理想及存在的价值。此外,课文“Being Honest and Open”(做一个诚实开朗的人)则教会他们应该做一个自尊、诚实、开朗的人。“There i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人生的意义远远不止是谋生)。文中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赚钱,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依此启发学生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对人生及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这些教科书中经典文章的习读与思考,在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思索,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来袭,教师们在上网课期间与学生一起关注英文报纸内的时事,在此期间每一次课程都自然而然成为思政育人课,同学们面对自然灾害时也有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祖国的重新思索与认识!另外组织大家在疫情期间共同学习了“中国文化”的慕课,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激发了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特色和中国国情,建立文化自信

在大学英语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因为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也存在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有主观的、个性化的观点和片面的认识,这时需要教师认真、耐心的引导。例如,在学生所学习的“自然和社会”这个话题中,有学生认为西方福利制度远远好于中国。对于类似的个性化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国情去思考:在中国这样巨量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还需要将大部分的钱投入科技、军事、教育、农业、国防等方面。所学的课文“Surviving an economic crisis”(渡过经济危机)这篇文章形象地印证了这点,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经济危机下人们的绝望生活。所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比较,获取对国情的正确认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建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荐学生课下阅读一些与教材主题相关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一些古典诗歌的英译本,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欣赏语言之美,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传统的文化习俗与风土人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文化自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热”已呈趋势,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承与推广的载体。作为农业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也值得思考与践行。

(三)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客观、全面进行思辨,正确认识中国和国际发展大势

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知识对比等方面的交流和讨论,从而在自身实践学习中甄别西方文化的双重标准、精华与糟粕,学会思辨,建立文化自信。例如,在视听说课程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关于“教育”,在“Learning, Chinese-Style”(中国式的学习风格)这篇文章中,对中西学习思路、风格、路径等进行了比较。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这些进行比较。在思索总结的同时,学生学会了对两种教育的客观比较,不再狭隘地认识技艺与创造力孰先孰后的区别,学会了去融会贯通两种学习目标,为今后的学习也确立了较为明晰的思路。

课堂上,英语教师还经常共同讨论并选择时事热点的英语新闻,如西方媒体对我们的“双重标准”报道,在指出“同一事件,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便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样一般性结论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由此,学生们不但学习了相关英语知识,也让同学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梦人。同时,学生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震撼三部曲》作者、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所说的“出了国、就爱国”的真正含义。通过此类的思考、交流及讨论,青年学生学会了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抽丝剥茧,更加深刻与清醒认识与分析中国和国际发展大势。

四、结语

教育家梁漱溟认为生命与生活实际上是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生命就是生活的延续。生命教育只有融入人的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到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枯萎的单词、语法,而是创新与技能的有机统一。不论是卢梭的“教育要返回到大自然中去,返回到乡村世界中去”的主张,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向我们说明:教育实践活动是寓于生活的,其应该重视“人本身”的需要,并切实把握生活型教育的多彩性和丰富性以及成长过程的延续性,教育才能更有效,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