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
2021-11-21刘唯蔚
刘唯蔚
虽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正不断更新着自身的教学观念,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课堂中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定位,但要灵活应用合作学习引导、组织学生将学习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在数的认识方面的应用
小学阶段对于数的认识,旨在让学生培养数感,了解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等数的读写、大小比较,能结合生活实际描述、估计,体会数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借助生活实例、随处可见的材料建立对一个“新数”抽象概念的认识。
比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时,可以先借助书本素材将学生代入分配食物的情境中,要做到分配的公平、公正,学生会自然而然迁移到“平均分”的概念。当只有一个蛋糕,要公平地分给两个孩子时,学生也能脱口而出每人分其中的“一半”,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在数学中“一半”应该用什么数表示。但是要更加清晰地感知分数,三年级的学生仍然需要通过操作、配合、互相启发来完成。此时,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让他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找到长方形的二分之一。每一组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又符合要求,折法多种多样。在完成后,对比自己和其他组员折法的不同之处,互相评价判断对方做得是否正确,在思辨的过程中总结出“无论是横着折、竖着折、斜着折……只要是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在具体实物中归纳出分数的内涵。接下来,可以给各组分发不同形状的纸,继续探索研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或者是任何自己想要表达的分数,并先在组内交流、筛选、判断、互相纠正,再邀请小组进行全班展示。通过组内的讨论,学生们的表述更加一语中的,表达时也更有把握、更加自信,对于探究新知的热情更加高涨。进一步抽象概括出“无论什么物体、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对于分数含义的直观认识和确切掌握,更有利于后面分数大小的比较,错误的理解也会在小组内部否定,并且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借助手边的材料与同伴分享说明判断的理由。
合作中,同学们拉近了与抽象的数之间的距离,数形结合里,枯燥单调的符号一下子变得生动立体、触手可及;在不设定固定折法的宽松要求中,学生自主创造,努力展现着自己非比寻常的创新能力;争论比较中,一个小小的操作就能让对方心服口服、醍醐灌顶。
二、在数的运算方面的应用
在过去教学数的运算知识时,往往会先急功近利地灌输运算方法,让学生反复应用于具体运算中勤加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对于学生自主探索运算的方法并不那么重视。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应试非常奏效,而且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能力自主探索出运算方法,容易拖慢课堂学习进度,造成全班学习的低效。可是运算的机械训练对于学生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体会数学本身魅力又毫无益处,而合作学习则可以相对缓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小组中组长对探索有困难的组员进行“一对一辅导”,更利于其对运算的理解应用。
例如,了解运算律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出示大量等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并介绍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按照“提出猜想、大量实验、验证猜想”的顺序来得出结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按照这个猜想,做出“大量实验”,这样一个“量”需要组内分工合作,数据越多越能证明猜想的准确。届时,组长可以分配每位组员分别以不同特点的数进行举例,列出多个算式,来进行验证。而还没有理解应该怎样举例的同学,可以先用相对简单的数字进行实验,其他组员也可以适时指导纠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样完成了大量的算式,有的学生为了证实猜想的可靠性,甚至会故意“为难”自己,出一些刁钻的算式考验自己和同学,这同样加深了对运算律的理解,强化了训练,但完成的目的却被彻底翻转,学生从被动地完成任务,转向主动地向科学家们看齐。
三、在探索规律方面的应用
最新苏教版教材中删减了许多公式和规律的总结,却将很多探索规律的内容穿插在练习当中,让发现规律成为一种常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的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在激烈的探讨中彼此启发,横向、纵向比较,互相配合中整合出完整的规律,更有特别的发现甚至出乎老师的意料。
合作学习在探索规律教学中的优势,在《一一间隔排列》一课中同样有较好的体现。在课前可以提议学生在家长陪同下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并拍照记录下来。在观察交流中,既有利于学生利用直观情景发现规律,也为验证总结和应用规律创造了更多身边真实的素材,还能鼓励每位学生将自己组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应用于桥梁、房屋、装饰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加深了组内团结,也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数学之美。
四、结语
合作学习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更关注了学生情感认知、人际关系、审美能力、钻研精神等多个维度品质的发展,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接地气”、更生活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