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下高职体育的生态学观察*
——基于大学生运动队的个案研究
2021-11-21张红雷梁松尚
张红雷 梁松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300)
“健康中国”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领性的意义。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建设“体育强国”与建设“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建设“体育强国”是建设其他文化领域的基础。只有保证较高的体育水平,才能拥有“本钱”,进而发展其他领域。“健康中国2030”是一个构建中国健康促进政策体系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健康管理国家治理层面的创新与突破。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为相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变革与创新提供了依据,随后引入“职业特色”的价值取向,形成综合性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架构,针对高职体育的目标、架构、设计、测评与管理等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指导。高职教育以面向市场,逐步面向现代社会为变革导向,以“产、学、研”结合发展为新时代重心,坚持培养以“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宗旨,集生产、技术、服务、建设、管理为一体,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特需人才,这也意味着高职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将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给予直接的动力驱动。
有关研究表明,现代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能力要求集中在体力和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精准控制物体运动等小肌肉群和手、眼、认知网络的交互能力,学习提高运动素质的方法,终身健康的能力,高水平运动竞技和执裁能力等5 个方面。在此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核心需求也日益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尚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学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泛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两极分化又无法满足学生形成职业技能必备的身体素养和补偿劳动中形成的消极影响,如何精准把握社会与市场实际,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又兼顾个体差异,以体力、技艺、体能和心理为基础要素,进一步服务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拥有“终身体育”习惯的专业人才,是高职体育教学新的时代命题。
1 健康中国下高职体育的理论基础
在全民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国家方略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化的高职体育发展方向代表着高职体育教育事业的未来。所谓高职生态体育,是指在一定时空内,学生和教师、运动和教育、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和谐交互,相关行为主体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等循环转换形成的协同共生并稳定平衡的矛盾统一系统,这一生态系统由我国高等职业体育教育的思想、体制、实践构成。高职体育生态作为学校体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实现方式,是学生群体发展和完善生命健康技能与认知水平,学习成为一名终身体育实践者,影响未来身体、心理、社会等素质的最后环节。
基于生态学的系统论,一切系统都是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的,系统优化是系统演变与发展的理想方向,而生态化是系统优化的最佳意识形态。高职体育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因总体呈现为从外部的现代社会生态环境改变导致的高职体育思想的革新,和影响内部的高职体育体制变革,并最终实现在教学实践上。三大结构要素交互联动服务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同时,系统反向动力也会反作用输出于外部环境,并推动下一阶段高职体育的变革与演变。现行的高职体育生态系统是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课外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为补充,校园体育文化辐射全局,以教师为主体导向培养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素养,而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一个小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又是学校教育生态、社会生态的一个生态因子,它们将共同构成影响全民健康行动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生态[1]。
2 偏差与回归:高职体育生态化分析
归因于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体制迅速形成的历史要素,高职体育教学起步较晚,高职体育生态先天多位失衡。高职体育教学大量沿用普通高校体系,甚至停留在重复中学、中职体育模式的层面上,而实际上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十分显著。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课程、手段、师资和生态构建等方面缺乏根据学校特色、学院性质、学生层次、师资规划、职业和专业特点等进行实践中的生态链形塑,从扎实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发展。高职体育资源因国家政策干预和演变进程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等空间要素和学制时间(2 至3 年)、师资现状等软件因素上受到限制。近年来主要以竞技运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内容,对终身的体育实践内容生态位缺失,与现代社会中的体育活动生态缺位,执行统一的教学标准,缺乏对个体差异和职业市场需求的适应,进而基于健康的高职体育生态体系的学生运动水平评价考核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也笼统和片面。
2.1 自然生态决定物质流脆弱
自然生态是学校体育和高职体育教学的生态位基础,高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空间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广泛的包含温度、湿度、光线、通风条件等)、场馆和设施、体育经费等都属于此范畴。2020 年高职招生人数继续逐年增长,学生人均场地占有面积越来越小,体育资源越来越稀缺,使得转化我国高职体育隐性动力的物质流脆弱成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遇到雨雪天气时,大多数体育活动就无法得到保障。而高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没有充足的资源流动,高职学校生态体育实施的条件很难改善。
2.2 社会生态影响能量流缺失
高职体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是始于教师归于学生的,教师是循环中的引导者,学生即整个教育系统服务的对象,又是主动参与运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迎接未来一代更艰巨更复杂的新挑战的行为主体。当下,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人”的主体生态意识不强,还未达到高职体育生态要求的规范,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不健康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健康意识不足,对生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忽视直接导致身体素质的薄弱。另外,大背景下的高职体育生态模式单一且能量流缺失。
在以往的高职体育生态中存在三种教学模式,一是班级课堂模式,采用固定的班级集体授课,以传授基础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为内容,由老师输出学生接受,以定期考核传统的制定目标为评价;二是选修课模式,以不确定的运动学习为内容,学生以自己的喜好兴趣自由选择参与,评价方式也比较灵活多变,但由于教师和体育教学生态条件受限,目前仅能发挥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少量效能;三是大学生运动队模式,以成功开展该模式的高职院校为例,以常规的和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体,以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协同为管理模式,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未来需求、之前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智力、兴趣等)和群体差异(年龄、性别、文化等),并激励教师在关键过程中的动力效能[2]。越优化的生态系统越需要学校的物质资源完备,要求教师能力全面和专业突出,学生基础体育素养和健康生态意识强,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第一种生态模式,而在一些国际领先国家和国内领军院校中第三种生态模式更加普及,在生态基础更加完善的情况下,校园体育文化也更为突出。
2.3 规范生态映射信息流缺位
高职体育中的规范生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态体育意识和观念,在实践中对教学环境、心理环境、价值观等的要求反映出高职体育生态中体育法规制度、校园体育文化等生态位关系不清晰。在自然生态中有诸多人为不可控因素,而高职生态体育就是将学生带到自然中锻炼,也必然会导致教学环境安全性的未知可能,体育意外事件的不规范处理严重限制了高职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建设,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意识和观念产生于自身又作用于自身,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后又反作用于内部,受到心理环境(包括情感、心态、评价、人际交往等)的干预,又受到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高职之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有着非常强烈的应试教育色彩,以达标为终极目标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培养终身体育实践者的意识形成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边缘化,现在的高职都比较侧重科技文化和职业知识技能,谈到校园体育文化更多强调一些活动的隐形价值,在如今的整个中国社会中体育文化的正视依然道阻且长,只有把其中的显性价值呈现的更加生态化,更多的学生才会靠近运动,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3]。
3 大学生运动队服务高职体育的生态学观察
大学生运动队在整个高职体育生态系统中处于顶层设计的生态位关系,开展大学生运动队是培养学生健全的生态链意识的重要路径,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教学生态化模式以生态为主线,对转化限制因子、协调多层级生态、抑制花盆效应、更新生态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精准把握高职体育生态系统变革与发展中的限制因子,实现限制因子向非限制因子的转化,是解决高职体育生态化变革中普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关键环节。其中,场地硬件设施和经费资金支持等社会大生态中的经济因子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由于群体和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因子的健康素质、人际生态、运动能力和意识形态等生态位产生差异是去生态化问题中最重要的缺失。
大学生运动队通过逐渐建立起来的影响力积极联动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时外部结合别的渠道促使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通,扩大经济来源,丰富资源渠道,吸引社会中团体或个人的资金支持,确定相关经费结构,完善生态中物质基础设施。同时,作为更新了的生态观念和教学模式,其设计内容与生态密切相关,针对学生因子的良性转化,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思想的层次差异,勾勒出了兴趣和自我价值的生态整合,最终有助于实现系统生态的和谐发展。大学生运动队作为承载文化载体的有序平台,可以很好地培训学生不断去创新和变革的竞争意识,健全的组织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定位社会角色的能力,通过体育活动的引导学生将会形成更好的决断能力和群体精神,促使学生健康的人际生态的完善,竞赛中的胜负经历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思,进行意义建构,不仅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适应社会的技术和知识,更能培养其情绪适应的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逐步加强体育教学,落实体育运动实践,建设体育强国。现行的高职体育生态对自身的定位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固定了自身对上下游生态的需求,被称作花盆效应,这个效应导致生态中的诸多要素对人工环境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进而影响高职体育与大生态环境的脱离,最终导致高职体育生态失衡。大学生运动队转变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把顶层设计和整个生态联动起来,同时学校体育本质上也是一种非典型的社区体育,从大学生运动队入手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和变革,可以对高职体育生态起到行之有效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