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的应用
2021-11-21恽焱
恽 焱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引言
绘本是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启蒙学生而应用到的一种教学工具,也就是利用绘画出来的图案搭配上文字,来对小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绘本不止应用在语文课堂当中,也能够应用到课堂之外,利用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学习到知识。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顺利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为了使绘本教学的方式能够顺利开展,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1.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不当。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自我约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力大多都在娱乐项目上,较为贪玩,这样会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教育进度。并且由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尚未完全完成,导致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也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无法引起学生付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语文学科无法发挥出其应用的效果。
1.2 忽视基础训练。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基础,语文教师在进行写话训练时需要注意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但是在现在的教学现状当中,由于语文教师经常忽略了这一问题,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缺乏基础知识的支撑,让小学生去学习写作,这样是属于本末倒置,正常的教学根本无法开展。
1.3 缺乏深入思考。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能力,他们意识不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如果缺少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只能够看懂绘本画面表达出的浅层含义,这样一来无法实现绘本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并且,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体系尚未形成,无法顺利将内心想法以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词过于直白单调,缺少修辞手法。
2.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2.1 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绘本是由简约明快地图画及清晰易懂的文字讲解而构成的书籍,与传统教材不同,其内容上更容易引起低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搭配上更加有趣,并且还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在对绘本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动力。
2.2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绘本上的画面各具特色,并且在细节上的处理也更加能够适应小学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画及文字进行反复阅读,在写话训练当中逐步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内容丰富的图画中准确无误地找到中心人物或事物,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1]。
2.3 提高遣词用句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语文写话训练,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小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见所想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写话训练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初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内容表述清晰正确即可,随着训练过程的不断深入,就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些简单的修辞方式,来让语句的内容更加优美,更需要减少错别字的出现,确保学生的用词用句足够准确。绘本中的很多语言就能为小学生提供很好的语言范例,学生们也能从中学到遣词用句的精髓所在[2]。
3.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3.1 引导学生续编绘本故事,锻炼学生写话能力。将绘本作为一种教学辅助用具,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的写话训练当中,能够发挥出许多的积极性作用。由于绘本本身存在的特殊性,他的故事性远比语文教材要强出许多,而且绘本的制作是以小学生的基本认知及真实情况来制定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情感,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了解接受。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本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绘本当中故事的发展规律来展开教学,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绘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改编或续写,这样一来也能够锻炼好学生的写话能力。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部编版的绘本故事《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故事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故事的中心是了解各种植物“妈妈”是如何播种的,让学生简单阅读文字内容,语文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文章当中的每一个字,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产生障碍。这篇故事当中包括了几种职务的真实图片,学生可以通过对照,来将文字与图片一一匹配,这样一来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认识到大自然当中几种常见的植物。随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阅读,料即可到蒲公英的种子是由风作为媒介,播种到其他地方去,而苍耳种子的表面有细小的弯钩,可以挂在路过或者前来觅食的动物身上,也能够被带到很远的地方,进行传播,在春季来临时长出新的植物。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轻易理解到故事的含义,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丰富想象能力。并且,在专业拍摄的图片旁边,还配有文字解释,介绍了每种植物的具体样子,也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这些植物。在这样的写话训练中,教师首先通过绘本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故事情节中,然后再以故事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原来的故事进一步改编故事、续写故事,而学生续写故事的过程就是写话训练的过程,不仅仅提升了思维能力以及写话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积极性[3]。
3.2 引导学生猜测绘本情节,激发学生主动写话。为了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语文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还需要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性,要将重点放在解说上,因此需要将绘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省略故事情节,或者刻意留白一部分的故事内容,发动学生们通过不断地联想来将这部分的故事情节进行补充,还可以对文章结尾之后的故事发展进行合理的扩展。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且由教师进行评价,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合适的续写故事活动,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同时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例如,教师在对《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第一步还是需要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文章的题目是《我是什么》,故事的内容提到了“我”会被太阳晒成水汽,并且会上升到空中变成连成一片的小点,会在不同的时间穿着“黑衣服”或者“红衣服”。很明显,故事当中的“我”,是将物体拟人化,此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猜测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我”会变成云,还会变成雨和雪,能够帮助人们工作,也能够为人们带来灾害。通过阅读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猜出故事当中的“我”就是生活当中常见的水。学生们通过自己思考得出来的答案,并且通过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还要安排学生在课后将这篇文章进行适当的改写,也就是将水替换成其他的物体,甚至可以换成自己的同学,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思考,然后再开始写话,等到学生都写完以后教师再继续带领同学们阅读绘本故事,让学生们互相猜测对方的故事写的是谁,然后再讲述自己所写的故事,比较下大家写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又有哪些特点。在这样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了绘本学习以及写话训练的乐趣。
3.3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写话训练充满趣味性。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在认知的初阶,想象力和知识面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发散性思维较强,教师如果在课堂中没有明确主题,没有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其肆意发挥想象,容易导致学生写话作品偏离绘本主旨,失去了绘本对小学生思维方式、思想道德和情感价值的引导作用[4]。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不能够千篇一律也不能抄袭,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例如在阅读绘本《我家是动物园》时,绘本的内容讲述的是男孩因为太过调皮,所以成了“猴子”,而针对这一情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男孩因为调皮会成为猴子,那么其他人呢?可以结合哪些特点想象呢?把自己的家变成一个动物园。于是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不同的内容。有的学生写道:爷爷有一把胡子,就像老山羊的胡子一样,所以爷爷是一只老山羊。有的学生写道:妈妈喜欢唱歌,嗓音就像枝头爱唱歌的小鸟,而且妈妈从来都不会对我发脾气,就像小鸟的妈妈对小鸟一样好,所以妈妈是最好的鸟妈妈。不同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最终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千奇百怪,充满了趣味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能够让写话训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小学中低年级写话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绘本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写话训练。绘本故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思考的主动性,进而让学生爱上写话。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当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能够通过语文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及授课思维来进行改善。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当中得到更加良好的教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努力,将绘本教学融入日常的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