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德育教学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策略
2021-11-21赵杏玲
赵杏玲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引言
德育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德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道德品格,对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调整既往的教学行为,使德育教学不沦为空谈,教育实效性得以体现。
1.高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落后。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面对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在教学工作中,仍然以学生成绩为向导,德育教学理念比较薄弱。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会把学生的文化成绩视作为教师考评的唯一标准。不难看出,学生有“升学压力”,教师有“考评压力”,在此背景下,德育教学容易被摒弃。
1.2 教学内容抽象。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高中德育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校开展德育教学时所用教材内容抽象,几乎等同于一门思想教育课。教材内容偏向理论,教师也不知如何融合其他学科内容对德育教学完成解析。当代高中德育教学的内容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让学生对事物形成独立的认知态度,在高中阶段明白统筹自身的发展。
1.3 教学方式单一。如今,高中德育教学所选择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德育教学中所涉理论,学习热情面临打击。部分教师抱着完成教时的心态草草应付,学生同样也是“听之即忘之”,德育教学名存实亡。
2.创新高中德育教学的实践对策
2.1 兼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生道德品格的建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中,不仅需要校方教育,还要来自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家校合作,将两种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德育教学充满活力。
信息时代下,学生“打开天窗”的渠道更多,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多样,成长环境也更复杂。学校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方,应该承担起与学生家庭的联动责任,要构建合适的沟通途径,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学生道德教学中来。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交流会或建立家长群的方式,告知家长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让家长如何在生活中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教学工作。当下,有的高中学校已经会要求教师定期访问学生家长,与家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来充分掌握来自学生家长的教学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和家长交流中,收获德育教学新的启示。
2.2 在教材中寻找德育素材。教师可在高中教材中充分利用可融合的内容完成德育教学工作,同时,向学生灌输相应的道德观[1]。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陈情表》为例,该章节讲述了李密的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而不能报效朝廷的事情。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建立相应的德育教学内容——孝,例如向学生传递做人德为先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如果不行孝、不尽孝,那就没有做人的基本良知,不讲孝道的人又怎能奢望他成为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人呢?引导学生联想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要懂得感恩,从而对学生进行“孝”文化的教育。
2.3 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理,课外实践是检验教师德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的直观评价。德育教学,从来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那么简单,而是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自身掌握德育知识深化成道德认知,最终转变成道德行为[2]。而这-切,都无法脱离来自课外实践的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抽出一部分课时,为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根据社会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募捐、青年志愿者活动,也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会调查。例如,江门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我们要建设和传承侨乡文化,使之真正融入我们侨乡人民的骨血。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走访开平碉楼和参观五邑华侨广场。首先让学生采访开平当地的村民,了解相关的华侨故事,然后再到五邑华侨广场参观,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各人把自己的感想汇总交给每个小组组长,最后由一个同学进行资料整合并展示小组研究成果。众多教育从业者研究证实,课外实践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形成,推动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下素质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入,社会各界对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德育教学和文化教学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知识教学,是让学生掌握高中各学科知识,强调学生心智的培养;德育教学则关注学生品行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建立。本文分析了我国高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国内德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