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精神的价值回归:“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重点与实施

2021-11-21张晨光

运动精品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协同思政

张晨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构建“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是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价值的积极尝试,也是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通过挖掘体育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积极推动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规模化、优质化的“大思政”格局,为推进全面育人工作奠定基础。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为高质量、系统化推进“体育+思政”建设,要积极践行专业协作、优势互补和协同共建的育人理念,通过全方位统筹协同育人资源、全维度布局协同育人项目,为学生全面成长孕育最佳氛围。

1 构建“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本质是“融合体育”,通过精准把握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体育学习兴趣,着力解决传统体育教育存在的“德体分离、形态单一”等现实难题,通过发挥“以体育人”的功能优势,实现学生体育学习与思想成长的协同发展,有力提升育人质量。

1.1 以学科协同为基础,打造了优质育人“联合体”

体育课程思政是引导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层理解和应用延伸的全新教育形式,对当前引导学生感知体育精神,把握体育学科规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依托体育、思政等多学科知识,对体育与思政进行合理分工,通过搭建体育实践活动平台,使体育教学蕴含的超越自我、体育规则和行为引导等精神要素能够有效“内化”为育人知识、“外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与体育教学创新的一体融合[1]。另一方面,推动体育与思政等相关学科一体协同,进一步完善了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挖掘思政育人内涵,有效破除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封闭形态,实现了“体育+思政”融合渗入、全程嵌入的协同育人效果。

1.2 以实践平台为载体,铸造了优质育人“创新体”

体育精神是推进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的中间力量和重要的融合点,也是推动体育学科回归育人本质的关键内涵。构建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既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育技能,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了全新指引,也精准把握了体育精神的多维价值,实现了体育回归生活、回归本质的育人目标。此外,通过树立“德体一体”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载体优势,将育人元素充分融入体育教学全程,使体育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价值引导有机融合,实现“技能为基,精神为核”的理想育人成效。

1.3 以全面协同为动力,汇聚了优质育人“新动力”

在全面育人阶段,积极探寻“体育+思政”体系,对凝聚协同共育体系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大思政”格局为融合目标,积极推动校内外、线上线下多维融合,提升思政育人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其一,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是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彰显体育学科优势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资源共享、目标一体和协同育人的教学“共同体”,实现了体育资源的优势共聚、成果共享和育人同向,有力推动育人体系向纵深领域全面延伸。其二,通过突破学科界限、学习空间界限,构建覆盖体育课堂、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和体育生活化锻炼场景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实现了全面协同育人的最佳成效,也为推进体育、思政协同育人提供有力保障。

2 “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重点

“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是以整体、融合视角推进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抓手,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但在如何推进体育与思政融合发展、深度协同进程中,仍然存在融合定位不精准、融合重点不明确等现实矛盾,直接影响了体育思政协同育人的理想成效。因此,在推进全面育人进程中,要以思政教育为突破口,精准解决“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重点与现实难题。

2.1 理念科学,精准把握创新点

“体育+思政”协同育人,既是对优势育人资源的全面整合,也是育人体系的全面创新。因此,要坚持以“融”理念为基础,精准把握协同育人体系的“创新点”。第一,要将增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为构建“体育+思政”体系的创新点,通过对学生的职业标准、岗位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系统化探索需要学生掌握的成长态度、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的精准衔接[2]。第二,要坚持以融体育理念为基础,通过挖掘趣体育、智体育和生活体育等优势内容,以“体育+素养+科技+习惯”的全新模式整合多种育人资源,驱动体育精神回归育人本质。

2.2 目标多元,综合把握发力点

在推动“体育+思政”协同发展进程中,面对新的职业人才培养要求,要精准把握课程协同育人的发力点,通过拓宽“以体育人”的价值空间,拓展“以体化人”的影响范围,实现协同、一体育人的理想成效。一是要精准、全面认识学生身心素质、德体一体和劳动技能等多元培养目标,通过精准把握学生培养的时代任务,客观解读体育育人的理论基础,强化教育内容的说服力,构建智慧育人课堂[3]。二是要创新育人形态,通过将理论性与时代性、创新性与多元化深度融合,把握“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重点,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力推动体育精神回归价值本质。

2.3 触及实质,科学把握衔接点

体育精神是推动体育与思政有机融合、协同发展的“衔接点”,坚持回归体育精神,既实现了体育育人价值的全面回归,也精准把握了“体育+思政”体系的构建重点与难点,使协同育人充满可行性。第一,要以体育精神为融合基点,通过汇总各类有助于“体育+思政”育人体系的优质资源,有效克服传统体育教学的“封闭”状态,深度触及协同育人本质。第二,要坚持实施“德体一体、全面育人”的协同培养理念,通过融入学生动态更新、丰富多元的体育学习诉求,构建全过程覆盖、多元化融合的育人体系,促进体育教学与思政育人的一体融通,以融合育人理念整体优化“体育+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真正实现体育精神的价值回归。

3 “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以“体育+思政”为基础框架,推进协同育人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优化,也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在新的育人导向下,要密切围绕“德体一体”的育人目标,按照协同育人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协同育人的本质内涵进行挖掘,打造回归体育精神的“体育+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3.1 打造动态融合、实时协同的“体育+思政”教学体系

在建设高质量的“体育+思政”育人体系进程中,需要按照体育知识、技能、综合素养和体育品德等人才培养维度,根据育人环境的最新变化,实时收集学生动态化的体育学习诉求等多项因素,通过更新育人理念,使体育教学资源及时转化为“多元育人”的优质思政资源,推动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实现一体贯通。首先,要构建跨领域融合、多课堂互动的体育思政教育模式,通过推动体育教育、思政育人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汲取推动学生精神成长的优势力量[4]。其次,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成长、融合化学习的良好空间,通过践行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导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个性诉求,推动体育教学从体育技能、理论知识学习向综合素质养成领域全面升级。最后,要重视凝聚优质体育教学资源,通过挖掘体育学科的实践载体、人文内涵优势,尝试构建“技能引领、精神融合和全体覆盖”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为学生营造感悟体育精神、崇尚体育人文的良好氛围,以协同一体育人体系全面拓宽体育课程的价值空间,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3.2 打造深度融合、多元协同的“体育+思政”教学平台

回归体育精神,构建“体育+思政”的全面育人体系,既需要深度挖掘体育学科的思政资源,也需要从深度融合、复合协同视角探索引入其他学科资源,辅助育人体系建设的相关路径。其一,以体育学科为基础,搭建多学科融合育人平台。在推动“体育+思政”协同育人进程中,要坚持以创新体育课程为支点,以充分发挥以体“育人、启智和健美”等多元优势。通过以“体育+X”为主线,将食品营养、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从多学科视角挖掘体育学科蕴含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引入多元力量。其二,以体育载体为优势,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感悟体育精神,推动体育与思政深度融合,需要学生在体育实践场景中体验、感知。因此,要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优化,通过对体育课程、课外活动和相关赛事等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具体感受体育精神提供良好场景[5]。比如,学校可以将校园“晨练打卡点”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融合,通过对学生晨练状况考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切实感受体育精神。其三,以体育赛训为平台,搭建全员共同参与平台。要重视发挥体育赛事活动的思政育人优势,通过组织开展多类型、系统化的体育赛事活动,使学生在参赛、备赛和观赛等实践活动中,感受体育竞技的独特魅力,寻找和发现体育精神的价值力量。

3.3 打造融通一体、德体生活的“体育+思政”新模式

学校要立足学校、专业的发展定位,结合协同育人的精神实质,通过针对性规划育人方案,突出体育精神的价值引领优势,整体优化“体育+思政”育人机制。首先,要推动体育教学向生活化领域延伸,使学生在生活化体育教学场景中,发现体育乐趣,养成良好体育习惯。通过开展现场体育教学、生活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也为培养学生养成生活化的体育习惯提供现实可能[6]。其次,要重视营造良好的体育精神学习场景,构建内容多元、价值多样的综合体育教学平台。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成长具有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在全面育人导向下,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项目,通过以体育教育为基础,以思政教育为内核,讲述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体育思想,重点打造传递体育精神、讲授体育技能的复合型体育学习平台,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从技能学习向“融通一体”升级。最后,教师要立足体育课堂载体,坚持以思政精神回归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体验。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反思”的体育思政学习情境,使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生成良好的体育素养。要对教学评估、课堂反馈和课程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入综合、多维、触及精神的体育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教学蕴含的深层次精神内容。

4 结语

“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拓宽了体育育人空间,在全面彰显体育精神价值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体育教育活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但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实施框架、协同重点和协同模式仍然需要在育人进程中,不断探索、持续优化。为此,要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充分发挥思政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跨越学科界限和空间界限,推动多学科对话、多层次融合,构建指向明确、深度融合的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积极回归体育精神,实现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最佳成效。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协同思政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