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组评价与课堂内外的完美结合
2021-11-21聂伟伟
聂伟伟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439)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背景是减负,目的是为了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我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真正、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分组有规则,命名更和谐
我们的分组一般是以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个性、心理素质、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为依据,四人一组,前排两人,后排两人,便于随时合作交流。每小组成员分别为1号、2号、3号、4号。1号是组长,成绩优秀,具有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2号、3号中等生;4号较差,各小组的总体实力基本相等,这就形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为了激发小组的竞争意识,小组根据自己的目标或组员姓名特点或组员特长或组员喜好等进行命名。同时,我们根据组员不同的水平纵向命名,每组1号、2号、3号、4号学生分别再分成一组,共分四组,命名为:实力组、潜力组、奋进组、勤奋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培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同伴的接纳、认可和肯定。同伴的认可对他们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因为这伤害到了最根本的部分自我的部分。这将会对其将来的成长、融入社会造成深远伤害。”这纵向的分组及命名使教师尊重了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之间也互相尊重,有利于组内成员互动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和谐的境界。
2.评价有秘诀,竞争更踊跃
要想真正调动小组间的竞争,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开始的时候,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不要过分计较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了,是否踊跃发言了,所以我制定了这样的评分规则:实力组发言加1分,潜力组发言加2分、奋进组发言加3分、勤奋组发言加4分;如果答对加满分1、2、3、4,如果答错加积极思考、勇气分,分别为:0.5、1、1.5、2分。
这种只加不减的方法,使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思考了,回答了就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提高自己在小组的地位,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表现呢?
由于小组内不同实力的学生回答得分不同,除非是高难度的,组长一般不会亲自出马。基础、勤奋程度、学习水平越差的学生因为发言的价值高,从而成为全组关注、督促的对象,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水涨船高,可想而知,整个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了。
根据组员的得分,组长计算出小组的总分,教师评出每节课的优胜组,每周的优胜组,每月的优胜组。根据不同的荣誉,会分发到喜报、奖状、奖品等。当然,每组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也要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既有利于组间竞争,又有利于组内竞争,还有利于个人间的竞争,可谓三全其美,这样的课堂岂能不美?
3.评价多方面,课内兼课外
小组评价课堂的表现只是评价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评价课外学习情况。比如评价今天的练习书写情况,书写层次为ABCD,分别加分3、2、1、0,组员要想提高小组的总分就要认真书写,养成认真的习惯最有优势,各组员也会互相监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养成学生自觉读书、练笔的习惯,评价时加重了相关的评价分数:读名著,写感受加6分;缩写名著加8分(缩写一章节或部分或小组合作);评价人物加4分;概括某章节内容加4分;推荐好书,理由充分加5分等等。
各组员积极写日记,每周写一篇,这一篇中有一个好句子加3分,两个好句子加4分,好句子越多,加分越多。使得组长等有实力的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地竞争,不仅提高了优秀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更使他们起到了有效地带头作用。全班形成读书、练笔的氛围只是时间问题。
4.评价有载体,课外更努力
小组评价通过记分的方式,只能计算出小组的总分,评价小组的名次,不能直接体现组员的优秀成果,导致学生的榜样作用,成果的示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所以评价的载体必不可少。
经过师生的讨论,决定每两周出一期《读写点评报》,由组长负责审阅、统计、推荐,书写好的学生抄写,打印更好。出版后发到学生手中,阅读后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收获,经典点评在下一期刊发。
每一期的内容主要包括:优秀作文推荐、精彩日记推荐、好句摘录(自己写的作文或日记中)、名著缩写或人物评价或内容概括、学以致用(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进行仿写句子或段落或文章)。
总之,全面而有效地小组评价,不仅能促使学生课堂上积极合作,努力思考,踊跃发言,还能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的读书、写作。长此以往,学生的素养怎能不提高呢?此外,小组的评价还有许多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研究,只要我们积极发挥小组评价的优势,就一定会使教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