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及发展趋势探讨
2021-11-21张兴林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
张兴林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
引言
明确财务会计目标,需要建立财务会计报告需求方以及使用方之间的关系纽带。换句话说,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方和需求方在具体从事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中,希望利用财务会计达成的目标,就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通过规范化使用财务会计手段,建立合规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从而实现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经济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正向反馈。
一、会计目标定位与会计职能概述
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会计报告需求方以及使用方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会计报告的使用方和需求方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期望利用财务会计达成的目标。生产经营活动中设立的会计目标并不单单存在于会计行业中,其与会计制度政策、会计基本原理、会计使用者、会计环境以及会计职能均有密切联系。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建立适宜的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往往涵盖了当前国家会计理论最新发展水平。财务会计报告需求方以及使用方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目标,一方面能够达成会计发展环境和信息质量等要素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财务会计目标有利于国家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其达成标准化和系统化目的[1]。
会计职能可以细分为会计基本职能以及其他会计职能。其中,会计基本职能主要包括:第一,帮助企业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简称核算职能;第二,负责监督和控制企业现金流,保证经营活动实质、依法、有序、完备开展,简称监督职能。其他会计职能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反映盈利水平、评估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制定等。
众多影响会计目标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会计环境因素。由于会计环境变动较大,相应地会引起会计目标的变动。整体会计环境的生态取决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背景。随着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会计环境也随之迅速调整。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保持总体一致,需要会计目标适时变动,使其更加符合会计环境和会计职能的新要求。
二、财务会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对财务管理理念的作用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财务会计的传统管理理念和传统管理模式产生了系统性影响。新会计准则的颁布需要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变更细节,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改变会计工作具体内容。企业内部应根据传统的会计准则,分析比较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给出应对思路。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水平,提高专业素养以及财务管理能力。
(二)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新会计准则涉及的重大变化主要有: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式进行具体规定,同时对债权估价形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为了实现财务风险的最小化,需要及时建立财务风险预评估体系,动态监测各项财务指标变动,一旦有指标出现预警值,应当及时报告反馈,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
三、当前关于会计目标定位的两种观点
会计目标不仅决定了当前会计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会计行业总体的风向标。例如美国在确立会计基本理论框架以及研究起点时,多从会计目标入手,作为其框架搭建的主要基石。在中国的理论实践中,要确立新的会计准则结构框架,需要以会计目标作为整体起点。可以说,国内外的研究专家均倾向于进行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而其中有两大流行理论,分别为受托责任制与决策有用观制。
(一)受托责任制
受托责任制受到现代产权理论以及公司制的影响较为深远,主要体现于:公司的委托方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委托,由受托方进行管理后,需要受托方利用会计手段对受托管理公司的情况进行阐述,通过财务报告呈现出总体的会计目标情况[2]。具体来讲,会计目标连接的两方分别是委托方和受托方。两者的身份定位、雇佣关系以及社会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会计目标的体现上也不尽相同。委托方希望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和资源交付给专业的受托方进行管理,实现资产的增值;受托方需要承担资产增值的义务,同时享有获取合理报酬的权利,同时需要向委托方及时反馈经营状况,尽最大努力实现委托方利益最大化。因此,从受托责任制入手,会计目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委托方与受托方关系,通过选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在两者之间传达企业的实质性经营管理信息。
(二)决策有用制
决策有用制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是随着证券交易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建立起来的。决策有用制与现代公司制中经典的“两权分离”理论密切相关。“两权分离”理论主要指的是企业经营权以及所有权的分离,其结果的产生根本上是由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决策有用制强调了会计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债权人、股东、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需求者的会计信息使用需求,为其提供投资决策以及监督审查的功能[3]。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方式在此并不适用。为了能够准确反映过往、当前甚至未来经济活动,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应确保投资者能够充分利用会计目标达成决策。因此,在决策有用制中,任何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应当包含在会计目标中,引起投资者和其他需求方的重视。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有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集中探讨以下方面:第一,财务报表的最终使用者定位问题;第二,报表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达成的具体用途;第三,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会计信息。针对上述三大问题,受托责任制与决策有用制均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解答,这是两者的主要联系。
受托责任制与决策有用制的区别在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具体体现在:第一,所适用的经济背景不同。通过受托责任制和决策有用制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前者更加适用于清晰的委托受托关系,且对于资本市场增值情况较为了解,但是,资本市场发展较不成熟。决策有用制则适用于“两权分离”的情形。决策有用制本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产生而发展的,因此所面临的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发达。第二,所强调的服务对象不同。对于受托责任制来说,其面向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资本的持有者以及产权所有人。决策有用制适用于证券市场较为成熟的背景,因此其会计信息主要为资本市场上的需求者服务,包括债权人、股东、社会公众等重大利益相关者。
虽然会计目标根据不同的理论出发点,得出的主体内容并不相同,但是两者观点并不是对立的。因此,许多理论研究者对于上述两个方面,更倾向于采取中立态度,将受托责任制与决策有用制有机结合,吸收两者特性,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合理判定哪种理论更适合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位。
四、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
有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主要集中探讨三大问题:① 财务会计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② 财务报表的最终使用者定位问题;③ 报表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达成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会计因素,为了全面性了解其目标定位,需要进行全面性的要素探析。
(一)分析所处的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判定财务会计目标的关键因素。行业需要依托所处环境进行发展,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孕育出相适应的行业。会计环境泛指会计活动以及其他经营性活动中的组成关系,和会计本身在这些复杂关系中的定位、作用、适用情况,以及开展会计核算与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制约因素等。会计学科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性。整体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会孕育出怎样的会计目标需求者,对应激发出适宜的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在客观会计环境中产生并发展,两者并不是单箭头的影响关系,而是双箭头的相互影响。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标的产生,反过来,会计目标本身能够改造会计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会计目标的设定会反作用于会计环境,最终可能带来会计环境向积极的方向发展[4]。
美国某位知名的会计学家在其论著《会计理论》中,系统阐述了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关系。该学者认为会计环境不仅会影响会计目标,还可能对会计理论和准则制度产生影响。会计本身与社会经济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并不是表明会计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相关联,有些可能是直接关系,有些则是间接关系。其中,社会环境、经济因素、政治背景侧重于与其直接相关,且该相关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随之进行动态调整。在历史长河中,会计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对会计目标的定位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建设、科学技术和文化环境等。某些时期,可能会对会计目标产生积极影响,过段时间可能会实现身份的转变。总体而言,要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全面性看待经济、技术、政治、文化对其影响。
(二)适应会计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除了会计环境之外,影响会计目标定位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归根结底,会计报告以及会计目标主要面向人群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满足其利用会计信息达成投资、监管、分析等多方位需求。由此可见,分析企业会计信息的目标使用人群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可以将该人群分成内部需求者和外部需求者两大类别。内部需求者主要指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活动管理、绩效评定、指标预测以及会计风险预判与评估等。外部需求者主要指公司外部的投资者以及其他使用者,包括债权人、股东、机构投资者、银行和社会公众,一部分希望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分析,另一部分则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内外部需求方由于其适用信息的目的性不同,获取该信息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尽相同,希望通过会计信息披露获取的回报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内部需求者基于获取公司经营绩效信息为出发点,而外部需求者则期望获取投资分析情报。由此可知,不同的角色定位会导致差异化的会计目标定位。
五、财务会计目标的发展趋势
财务会计目标的发展是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本身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才能促进整体会计行业的发展。受托责任制和决策有用制作为会计目标定位的两大基础理论,主要在于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在受托责任制和决策有用制真正萌芽之前,尚未有系统性观点明确会计目标定位。
结合实际来看,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应当依托于受托责任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资本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较不成熟,因此更适用于受托责任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依托受托责任制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的会计实践需要结合决策有用制的长处,将两种理论纳入财务会计目标定位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要实现会计目标定位,需要会计从业者结合中国具体实践进行创新性探索。现阶段,中国坚持走改革创新路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代表我国走现代化、创新化、国际化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坚持走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坚决落实创新技术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政治上严打腐败,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土壤。中国在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发展举措,无不显示出改革发展的坚强决心。只有以创新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会计问题,将会计目标定位放置在经济社会环境中,才能正面迎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势头,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托责任制和决策有用制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确立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会计目标定位。会计理论要实现指导意义,需要对会计环境做出预判,依据其现阶段的发展特性,合理预测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持续深入、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将最终实现未来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根本性转变[5]。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持续稳健向好,会计目标定位应当与时代发展相互适应。会计目标无论怎么变化,都应该从根本上保证与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在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因素中,除了考虑经济因素,相应的可以考虑政治方面的影响。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会计目标定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总结来看,会计目标诞生于总体会计行业的发展,但其与会计环境、会计理论和会计用途有着必然联系。在进行会计目标定位时,注重考量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结合受托责任制和决策有用制,同时考量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需求者两大因素,全面考察会计经济环境发展特点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色差异,对会计信息定位展开详尽分析。在实践中,只有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特点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身份特点,才能确定满足各方面需求的优质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