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困境及出路探析
——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2021-11-21汪晓琳柳桂云
汪晓琳 柳桂云
(1.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2.江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58)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与体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体育的发展与体育教育事业的联系也很紧密。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入学人数不断增长,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体育人才逐年增多,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随之不断减少,无形中加大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比较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人们对健康、休闲、娱乐等体育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发展和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目前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困境
1.1 招生方面
首先,湖北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高校,体育学院是该校的二级学院,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1]。其次,该校体育学院的品牌效应不强,与专业体育院校相比社会竞争力不足。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于该校体育学院的冲击很大,招生门槛降低使得该专业生源质量综合指数下降,给体育学院专业改革带来了较大阻碍。
1.2 课程设置方面
1.2.1 通识必修课程领域狭窄
众所周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专业的课程设置。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体系中,体育专业课、体育基础课、运动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课程较多,而在通识必修课体系中,课程领域开设不够广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除了设置工具类课程与思想品德类课程外,其他类别课程涉及较少,如体育文化课程、历史哲学课程、体育新闻等,单一化的通识课程不利于学生展开多层次、多学科、综合化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与结合,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及变通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拓宽通识必修课的领域势在必行[2]。
1.2.2 教育实习环节质量参差不齐
课堂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学习及教学实习工作,是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3]。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为8周的中小学教学实习,安排在该校的第七学期。由于多方面原因,学生实习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内容多为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课外锻炼、运动队训练等,而对于中小学体育工作调研、科研论文选题设计等内容几乎没有涉及;第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备课指标完成率不高,从而导致课程质量不够高。
1.3 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方面
1.3.1 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力不足
目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质量不高、教学方式完善不足、忽视教学管理,及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以致教学工作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使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进度变得缓慢[4]。
1.3.2 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地方性高校地理位置距大城市较远,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方式及就业观念相对保守传统,主动就业观念不强,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对就业没有紧迫感,很容易错过很多就业机会。此外,学生对自身能力与条件没有进行清晰的定位,眼光过高,高不成低不就,一心想找一份体面又轻松的工作,挤入事业单位等[5]。学生存在过高的就业憧憬,不愿意在条件较艰苦的偏远地区及基层工作,进而出现就业困境。
2 原因分析
2.1 课程设置灵活性不够
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招收高质量的生源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学生存在文化知识较好但技术水平较差的情况,目前社会急切需要高质量且能力强的毕业生[6]。在这样的前提下,体育教育专业要大胆、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现状,积极调整相应课程,取消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课程,增加能够提高学生全面能力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弱项,如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课程适当进行增设[7]。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2.2 教育实习环节的症结
2.2.1 实习过程时间利用率低
专业教育实习工作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教学教育能力的重要过程。教育实习是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的检验与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查缺补漏的过程,学生及学校对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实习过程中的时间利用率较低,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体验与总结,教育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8]。
2.2.2 学生职业规划晚,就业指导课程贯穿性差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教师等岗位招聘要求高,且同一岗位往往有几十人甚至百人竞争,竞争压力较大。就目前就业现状而言,学生不应在大学毕业时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而应该提前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以便于在面对招聘单位高要求的招聘计划时,具有良好的竞争力。同时,学校也应该帮助学生提前进行合理、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课程中,让学生有准备面对就业[9]。目前,该院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少,除了在线课程学习外,缺乏线下的就业指导课程。
3 出路探析
3.1 看清形势寻求自身特色
对专业设置及学校各专业发展状况要准确定位,确定每个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对政策导向及资金划拨要深思熟虑,坚持平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要重新审视,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在运动场地及教学设备方面资源不足的现状,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学院运动场地的建设,尽可能增加室内外运动场地,改善体育教学软硬件设施。
此外,体院要加强提升该专业办学特色,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寻求自身特色。如加强学生热爱的健美操、定向越野等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课程水平,打造该专业特色课程。对改革方式要进行深入探讨,优化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10]。
3.2 大胆优化课程设置
在体育专业教育的改革中,要更新教育理念,将传统的体育教育观转变为通才教育观念,要探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展开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促进体育专业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达到通识化与综合化,形成灵活的体育教育专业体系。
3.3 加强与实习基地联系及教育实习培训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集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为一体的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改变单一实践方式,构建课堂教学实践、班主任工作实践等为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系;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将教育实践内容渗透到每一学年,逐渐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等多方面能力。加强与周边重点中小学合作,将实习生派往优质实习基地,每周与学生及实习基地进行一次交流,总结实习工作完成质量,并对不足做出改进等,在不断总结中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3.4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社会实践
建议每个学期都通过就业专题讲座、专题会议、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培训,让学生在校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对自身能力及适合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同时对自身能力能进行全面提高,不断提升自身在体育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建议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课与选、必修课外,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与市场进行融合,学以致用,提升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