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2021-11-21苗志刚
苗志刚
(赤峰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基于对现代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的认识,在广泛阅读、查找与该课题相关的教育心理学、体育与运动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实例进行研讨和探究。
1.2 案例分析法
在赤峰市第六中学、第八中学体育教学中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学的案例,以体育教学情境中出现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对体育教学行为进行心理学分析、归纳和整理,使案例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的角度还是在实践的角度都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1.3 归纳分析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归纳分析资料和相关理论成果,对所研究案例依据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以及通过体育教学全面促成学生身心发展这一宗旨,对体育教学融入心理技能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该文重在实践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力求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并为后继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 案例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对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2.1.1 体育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
跳箱(横箱)分腿腾越教学。
(2)教学目标
通过跳箱分腿腾越教学,使学生理解动作概念,初步掌握分腿腾越的完整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3)教学过程
①教师示范讲解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准确判断该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个体差异,确定目标定向的标准。②鼓励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缺乏信心的学生完成动作,强化保护帮助,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③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动作表象克服恐惧感,不轻易失败,记录每一次完成动作的态度体验。④课后让学生对此次课的成绩标准作出主观评价,教师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为后续学习提供合理方案。
(4)案例描述
有一名女学生在班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在体育课和其他业余活动,如校运会、社团活动等方面表现为参与度较低,加之平时体育课所传授的具有危险性的运动技能不多,所以,在练习中产生了心理负担和学习焦虑。眼看很多男女生都完成了动作,而自己却体验了2次失败,于是低着头走到老师面前申请见习,此时的教师并没有说什么,他终止了练习并在落地处又加了一块垫子,强调这一动作是在教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安全性是很高的,随后,教师介绍了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故意做了一次因落地不稳而顺势前滚的动作,轻松完成自我保护。这一次“自救”示范无疑给学生增加了胆量。看得出,那个女生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极力调整心态,终于自信地跨过了跳箱,同时赢得了阵阵喝彩。下课后,她说:“真是太激动了,我感到要挑战的不是跳箱,而是自己,当我飞身越过的那一刻,简直是美妙至极,我还要做得更好,我要把这次经历刻在记忆里。”
2.1.2 案例评析
(1)运动技能的获得对自信、自我概念的影响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校校长认为,一些体育项目危险系数太大,如体操、武术、滑板等,这些项目很容易造成肢体损伤,因而许多学校也不开设这些具有危险性的项目。根据调查统计,赤峰市区有90%以上的学校已经把具有危险性的体育项目抛出体育课堂。虽然这些项目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挑战,但很多体育教师和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让孩子获得胆量不值得。这种看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本来就存在的、对这种运动的畏惧情绪更受到抑制,这种“安全教育”在实质上严重歪曲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涵。体育教学中对身体的过度保护会给学生带来性格上的胆怯和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运动损伤更可怕,而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会伴随终身。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并不是让学生随意铤而走险,在具备过硬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下,应该给予他们冒险的机会。该案例就具有培养学生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体育教学中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如体操、长跑、游泳等,无疑将会对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带来益处。运动技能的获得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增强了体质、体能,还可以培养特殊的心理品质。有规律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控力和意志品质的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的自我概念,尤其是对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的改善。一些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参加体育运动者较之不参加者有更高的自尊,体质良好者倾向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可见,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健全的体质、体格、体能是获得更高的自尊和良好自我概念的重要条件。
(2)运动技能的获得与自我效能的提高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强大力量,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障碍的潜力或能力。自我效能在促进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中许多自我效能研究都是围绕着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的。该案例中的女生通过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亲身经历,对自我效能形成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运动技能的获得可提高自我效能感,而紧张、焦虑、多次的失败尝试会对个体造成习得性无助感。此外,来自于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情绪、身体状态的信息,也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因此,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应强化心理辅导和心理调控,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2 合理设置目标,培养成就动机
2.2.1 体育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
体操纵箱前滚翻教学。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纵箱前滚翻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制定现实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使95%的学生尝试成功,形成完整的本体运动感知觉,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情感体验,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成就感。
(3)教学方法
①教师示范方法,教师用7格高度(最高)做示范,示范动作正确、优美(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运用情态教学技能,展现完美示范动作的愉悦情绪;②分3组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不同的高度,教师巡回指导反馈,重点兼顾最差组,利用好体育骨干,教会他们正确的保护帮助方法;③对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及时调整组别,细化动作技术要求,帮助能力较低的学生体会完整动作,以认知领会、降低难度来达成目标;④运用激励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积极调整情绪品尝失败,在失败中寻求经验教训,在失败中增强自尊和自信;⑤以语言为载体,激发体育学习动机,培养兴趣,以鼓励、口头表扬、表情暗示、手势暗示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唤醒水平。
(4)案例描述
课后,一位男生在与同学的交谈中说到:“当我看到跳箱时,心里就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慌乱,感到越来越紧张,但是教师随后做出了一个轻松漂亮的示范,让我产生一种即羡慕又忧虑的心理,当看到几个要好的同学都顺利的完成了动作,我决定‘冒险’,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第三次试跳便完成了动作,我的心情无比高兴,是超越自我的感受,比解出一道数学难题还要兴奋,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2.2.2 案例评析
(1)设置现实的、可操控的体育学习目标
该案例从单元教学目标来看,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最终要达到熟练化程度,而非一时的成功和愉快感。因此,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把学生已有的体育动机再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之转化为持久的体育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丰富可喜,这就涉及体育教学目标设置问题。目标是指一个人试图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以该案例来说,可将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确定该单元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第二阶段: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运动潜能,激励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把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认同”转为“内化”心理。第三阶段: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学生对技能的掌握逐步趋于熟练化,完成动作时自认为有美的感受,学生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消失。第四阶段:支撑跳跃技能运用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在学会了运动技能的同时也体验了失败与挫折,学会了应对困难的方法,拥有了成就感。
(2)创设情境,培养运动成就动机
运动成就动机是国内外体育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涉及学生成就目标的差异、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能力、成败经验等主观因素,以及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的客观影响。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该案例中,教师设计了成就情境,从而间接控制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利用7格跳箱(最高高度)做了一次完美的示范,给学生建立了深刻的视觉表象,从而使学生产生急欲一试的心理。当学生看到老师的动作示范做得如此轻松舒展时,便会认为在5格高度上做动作会更容易,于是,学生在心理上程度不同地削弱了紧张感,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教师示范不美观、不到位、情态不自然,学生就会出现危险意识、恐惧心理,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见,体育教师的示范效应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第二,教学中教师利用体育骨干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也会深刻体会到一种来自自身以外的强大助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教师、同伴的认同、悦纳,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对一些技能水平较低、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运用表扬、暗示和鼓励等方法,使他们体会到了教师的耐心和期待,并从教师严谨的教学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追求成功的动机。
3 结语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为出发点,“健康第一”所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课来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事实上,学生在参加具有冒险性和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中所锻炼出来的勇敢、顽强、自信及胆大心细的优良品质,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无法取代的,这种心理品质具有迁移的价值,会影响到学生日后乃至终身的心理发展,而现行的体育教学中,人们对“安全教育”出现了错误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教师应不断钻研体育教育思想、教法、学法,深刻理解教材,在体育课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手段,强化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强调健康第一、个性发展的同时,体育教师首先要弄懂“健康”的真正内涵,在丰富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把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教育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