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1-11-21孙昌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礼仪武术

孙昌辉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3018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文化能够传承下来本身就代表了自身的传承不断,而每一次文化传承都会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进行融合再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具有发展性。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各界重视的问题,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高校有必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再发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1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高校武术教学是对爱国精神的传承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武术传统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武术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爱国精神,古代人们通过学习武术保家卫国,社会人员通过学习武术行侠仗义,可见武术中的爱国精神。而近代武术传承逐渐式微,但是每一位武术传承人都具有浓厚的爱国精神,在我国最危急的时刻,这些武术传承人积极贡献着自己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践行救民族于危难和保家卫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而高校可以在教学武术的过程中将其爱国精神展现出来,因此高校武术教学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的传承[1]。

1.2 高校武术教学是对自强精神的传承

武术学习并不简单,学习武术的人员必须经过漫长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掌握武术中的要领,武术学习者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很难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让身体和精神全部掌握武术精要,否则没有完成武术的实际传承,武术学习者只能依靠自己完成整个传承过程。武术学习者必须具备自强的精神,只有具备自强和持之以恒精神的武术学习者才能完成武术的学习,而高校武术教学中同样要求学生具备持之以恒的自强精神,因此武术教学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精神的传承[2]。

1.3 高校武术教学是对传统礼仪的传承

武术教学既包括了武术动作和技巧精要,也包括武术方面的礼仪。而礼仪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代就有甲骨文记载的礼,此时礼古经就有五十六卷,后来儒家将《礼》重新编撰,并且成为六经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礼,而武术教学中同样包括礼的部分,高校通过武术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礼的目的,因此高校武术教学在实质上具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礼仪的作用。而且通过对礼的教学,还能引出其他道德礼仪的教学和传承,除了礼之外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思想道德规范,通过高校武术教学还能对这些传统礼仪进行教学和传承[3]。

1.4 高校武术教学是对思想观念的传承

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学习武术本质上也并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换句话说,武术与养生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养生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和延年益寿是几千年来国人一直追寻的主题,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概括。而高校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与传统的专业素养教育形成互补,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和精神层面的素养,又能够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观念的传承[4]。

2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礼仪培养的缺失

高校在武术教学中比较侧重对武术动作的培养,而没有将武术礼仪培养放在同样的高度,更有少部分学校根本没有武术礼仪培养方面的教学。这些都属于武术礼仪培养方面的缺失,没有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武术礼仪,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的帮助作用较小。

2.2 武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许多学校对武术的认识比较片面,甚至有些领导对它的认识仅限于太极拳。因此,许多学校名义上进行武术教学,但实际上进行太极拳教学。太极拳虽然是武术中的重要部分,但是不能全面代表武术,单纯地将太极拳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是不足够的,这样会使武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而武术教学内容不丰富则很难使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存在应付心理,无法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3 武术意识不足

高校武术意识不足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内在的含义和传统文化的挖掘不足。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武术背后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武术礼仪和美学思想,学习武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精神和意志是高校武术教学没有发掘的部分,相比表层存在的教学意义来说,武术在精神层面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值得学生学习。武术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正义和爱国精神——遇到不平之事,习武之人应该勇于帮助弱势群体;遇到外敌入侵,习武之人应该积极参军保家卫国。这些都是高校武术教学中缺少的,高校武术意识不足限制了武术教学的发展。

2.4 武术教学环境和氛围不足

高校武术教学环境不足是指武术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场地配置不足,导致很多武术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武术教学氛围不足是指高校整体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人员和教师对武术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对武术也不够重视。武术教学不只局限在动作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只为武术教学提供室外场地对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帮助。

2.5 武术教师数量和素质不足

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的数量不足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的数量比较少,所以体育教师的需求量有限,对体育教师来说如果只教导一些体育动作,则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体育教师需要在武术教学中对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体育教师需要在备课方面做好教学准备,将武术教学中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传统礼仪、思想观念、美学思想提炼出来并融入到武术教学内容中,才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教学内容,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存在数量和素质双不足的问题。

3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

3.1 重视武术礼仪的培养

高校武术教学处于西方文化入侵传播的背景之下,此时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礼仪教学的重要性更高,但是面临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国外文化中的武术教学比较了解,比如很多学生都知道跆拳道需要行礼,这是跆拳道的礼仪。但是如果教师问学生武术有哪些礼仪,学生则回答不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详细介绍传统武术中的礼仪,并且对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礼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够通过高校武术教学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3.2 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高校武术教学需要选择更多不同类型的武术形式,而不能局限于太极拳一种,否则学生很难对武术产生兴趣。教师应该扩展武术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武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展开讲解,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武术的魅力,又能够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3 提高大学生的武术意识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和领导人员应该认识到武术教学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武术意识。首先,校领导应该对武术加强了解,领会到武术教学背后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传统礼仪、思想观念、美学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其次,武术教师寻找武术和传统文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教师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意义和自强的精神,即可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3.4 提高武术教学教师数量和素质

高校必须增加武术教师的数量,提高武术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充实高校现有的武术教师队伍。高校应该通过内部推荐或者招聘的方式选择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了解的武术教师,然后对内部武术教师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让武术教师能够理解武术背后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传统礼仪、思想观念、美学思想等传统文化,通过武术教学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 结语

武术是我国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对外展现的标志之一,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高校可以通过武术教学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既能将武术传承下去,也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高校必须认识到武术教学在爱国精神、自强精神、传统礼仪、思想观念、美学思想等方面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正视武术礼仪培养的缺失、武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武术意识不足、武术教学环境和氛围不足、武术教师数量和素质不足等问题,并且通过重视武术礼仪的培养、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武术意识、创造武术教学环境和氛围、提高武术教学教师数量和素质等优化路径在武术教学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礼仪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筷子礼仪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礼仪篇(下)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