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1-11-21姚红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受众院校互联网+

姚红艳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0)

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凝聚了我国特有的文化精神、审美意识、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以下简称《纲要》)中,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互联网+”推动了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在高职院校中,“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建设均以“互联网+”发展为依托,如何借助“互联网+”发展优势,推动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是该文研究的落脚点。

1 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软实力”的有力保障,慕课、翻转课堂、在线精品课程等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课程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超星尔雅、学银在线、智慧职教等平台。而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多以网上课程的形式存在。

1.1 网上建设资源匮乏

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进行检索,输入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初级长拳”,均检索出0条记录,输入关键词“体育”,检索出98条记录,输入关键词“拳”,检索出9条记录。利用Excel数据统计,对98条记录和9条记录分别进行了归类、整理、分析后发现,98门课程由45所院校完成,其中,体育院校14所,占总数的31%,师范类院校7所,占总数的16%,高等专科院2所,占总数的4%,高等职业类院校5所,占总数的11%,其他本科院校17所,占总数的38%。14所体育院校建课总数达到62门,占课程总门数的63%,师范类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建课总数达到29门,占课程总门数的29%。专科院校和职业类院校建课总数共计7门,占课程总门数的7%。

这98门课程涉及面比较广,项目比较多,且多以专项、特色项目为主。其中,涉及传统体育项目4项,高职体育3项,且多以传统文化和太极拳研究为主导,而初级长拳等动作简单、便于群体接受的推广项目较少。

1.2 网上教学资源重技能轻理论

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中搜索的9门“拳”术课程中,8门为太极拳课程,1门为跆拳道课程,而8门太极拳课程中多以整套太极拳的讲授为主,配以习题,强化课程中动作知识要点的掌握,而对于系统的太极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衔接知识,却少有涉及,容易导致受众对象仅仅进行动作的模仿,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练、这样练能提高哪些身体机能、如何有效避免运动性疾病的发生等理论层面的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受众对象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在练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违背人体运动规律的动作或行为,从而造成对我国传统体育的误解,例如坊间流传的太极拳伤膝等。《纲要》明确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太极拳在我国具有深厚的中国特色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在太极拳授课中,有关太极传统文化的阐释、太极拳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的趋势等内容较少,受众对象知道的更是少之甚少。

1.3 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

从查阅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中9门“拳”术课程资源中可以看到,课程资源中多以教学视频和课堂测验为主,旨在讲授课程知识、辅助练习者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路线,使练习者在技术水平上能够有一定的提高。而课程中的PPT资源、文档资源、拓展资源相对较少,造成了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的局面,不能使练习者从所学内容进行多维度多形式的学习[2]。

2 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层面的重视度不够

高职院校已经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成为现任领导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课程改革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国家级、省级项目的申报与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这一系列手段归根结底落脚点在教学改革[3]。教学改革重在促进专业课程的优化与建设,很少考虑到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为3年,有的专业实施的是“2+1”“2.5+0.5”模式,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又要开足,所以,公共课程建设就无法得到重视,一些校级项目的建设也很难冲出校园。

2.2 课程建设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不熟练

课程设计是做好课程的基础和保障,设计全面、考虑问题细致,对做好课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制作是丰富、完善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课程制作应包含课程资源和课程拓展资源,课程资源涵盖课程文本资源、PPT资源、音视频资源、习题等内容。做好课程设计和建好课程资源,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使做出来的设计更加完美;建好的课程资源更要求图文并茂,能够简单明了、形象生动地展示所授课程内容。但是,大多数教师很难从设计的角度做到全面且合理。此外,由于体育教师长时间进行运动技能的授课,制作课程资源时对需要使用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不太熟练,因此很难把自己的设计完美地展现给受众[4]。

2.3 课程制作的人财物网保障不到位

课程制作除了教师本人可以制作的文本资源、PPT资源外,还有音视频资源的制作,可以借助企业或公司的力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制作,将教师的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入到课程中,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受众对象。除此之外,在课程拍摄时需要用到的辅助人员(主要是学生)的前期准备训练、拍摄时等所产生的的经费补助上,课程制作好后以什么样的形式存放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平台使用的经费是多少,受众对象观看课程资源的网络畅通度等,这些能不能得到制度保障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也是影响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2.4 课程的管理与推广力度不够

影响课程建设的另外一项重要因素就是课程的管理与推广。课程建好后,还需要根据受众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适量的调整、修改和完善,需要对每一节课受众对象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提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和点评、对于共同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等,这些工作繁琐、耗时,也正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会有种“完成任务就行了”的思想,不注重课程的管理和推广。然而,课程建好后只有进行大力推广,让更多的受众对象能够看到、学到课程里面的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并达到课程建设的目的。

3 应对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解决方案

3.1 转变思想,强化领导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而在指导思想中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中的第一个就是“健康原则”,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建设的主流[5]。而在高职院校中,健康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体育课程建设,教育部多次强调学校体育要多形式多举措、开足开够学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h等。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跟上潮流,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对学校体育建设的重视,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能力提升、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好全面、科学规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3.2 多形式培训,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6]。因此,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是衡量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了,才能建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生动、直观、形象的课程,才能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向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转变。

3.3 科学管理,加大课程建设、管理与推广力度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17〕5号)明确指出要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而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课程的建设,正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线上教学模式,满足了受众对象的实时学习需求。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课程建设,需要一个由教师、学生组成的专业性教学团队,从建设规划、立项申报、制作课程、资源整合、课程管理与推广合作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尤其要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要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和推广方案,确保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够最大范围地进行推广和应用,让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教学和大众健身需求。

3.4 梳理制度,加强人财物网等保障措施

梳理学院关于项目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包含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结项、项目奖励、项目保障等各个环节,在项目保障中,一定要明确项目建设中需要的技术支持保障和资金保障,尤其是带省级资金支持的项目,一定要明确学院的配套资金并按时按期到位,解决在项目建设中教师的资金和技术之忧。对于高质量完成建设的项目,一定要加大奖励力度,激发教师做项目的意愿并将这种意愿转变成做项目的实际行动,这是高规格、高质量项目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学院“软实力”的基础和保障。

4 结语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全方位运用、大数据的趋于成熟、GPS卫星定位系统的高覆盖率、自媒体的多样化等,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民族传统体育传人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受众院校互联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