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研究

2021-11-21邵安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文数字图书馆

邵安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带动了信息科技的爆发式发展,各类数字方法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领域,同时也带来了各学科领域的新发展。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数字人文于21世纪初被首次提出,目前已有将近两百家图书研究机构或实验室的命名中带有“数字人文”元素,此外,还有不少学者从事着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在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进一步多样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怎样迎接不断出现的挑战,怎样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读者用户提供多元化数字人文服务,是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数量增长迅速,数字人文服务在内容上更有助于信息传播与知识交流,为数字人文资源知识服务的有效利用提供时代层面的保障。

1 数字人文的含义与研究现状

1.1 数字人文的含义

关于数字人文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数字人文的含义。数字人文技术不仅局限于数字技术本身,更与人文学术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数字人文包含的主题涉及资料的开放获取、知识产权、工具研发、数字高校图书馆、数据挖掘、原生数字资源保存、多媒体出版、可视化、数字重建媒介学习等[1]。王晓光提出对数字人文的深度研究,认为它是一个把传统的人文学科引进现代互联网领域中的新型研究范畴[2]。朱思苑认为数字人文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合作性、跨学科的研究,属于一种新型的学术模式和组织形式[3]。朱本军认为数字人文技术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可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促进人文学者利用数字思维对传统人文领域进行创造性建设[4]。现阶段,数字人文服务得以快速发展壮大,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包含哲学、历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发展交融,学术界应不断完善数字人文的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用,发挥数字人文的研究与服务创新[5]。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服务于广大师生,为其学习科研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学习交流、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

1.2 数字人文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的建立及相关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数字人文领域展开了细致广泛的研究。2011年,武汉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成立,该中心不仅提供与本中心相关的数字人文工具、项目信息、出版物等,同时提供数字人文领域内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其他相关工具、项目、出版物等信息[6]。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从业者开始关注数字人文研究,朱本军和聂华从高校图书馆的实践角度出发,认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是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新领域,数字人文的不断发展是实现人文研究的全面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7];吴加琪等提出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主体开展数字人文教育,丰富数字人文专业教育形式,加强数字人文课程整合,发挥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作用[8]。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要以服务为本,培养数字人文馆员,提高人文馆员的信息素养,推动数字人文研究、传播和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9]。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建设、相关学术交流与传播等方面;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人文领域的应用,数字人文的定义与内涵也将不断丰富与发展[10]。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机[11],要想化解危机,高校图书馆必须主动挖掘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12]。在高校图书馆引进并发展数字人文服务,不仅能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畴,更可以促进与其他学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经验交流,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2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大量的原始资料清理、转换、分析,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的文化需求,这就更加需要借助数字人文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一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RDF、图像语义标注、标引、数据库、关联数据等技术,其中关联数据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人文项目[13]。随着开放数据信息可以被任何人免费使用、再利用、再分发,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对元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可以规范引用的开放数据集,更好地被用户所利用[14]。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研究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对人文社科研究对象的信息化、本体化处理,获得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挖掘与分析,发现更深层次的科学规律[15]。二是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数字人文的服务用户具有日益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分析用户数据,精准预测用户需求。对于在高校图书馆从事数字人文服务的馆员,他们需要具有基础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与跨学科研究能力,为读者提供日益个性化的教育培训等服务,兼顾读者的人文与数据知识的需求[16]。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数据、信息及技术方面的保障,保证数字人文教育工作及时且可持续发展[17],深层次地为读者提供数字人文研究服务,高效满足用户需求。三是数字人文技术可加快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自身建设时,应明确数字人文领域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强化资源建设促进馆藏文献资源的优化整合,争取资源的授权使用,增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的可获得性[18];鼓励平台研究者主动开放和共享数据,促进研究数据的传播和利用,通过使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论,进行详细研究和总结[19]。

3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实践

3.1 国际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对开展数字人文教育活动较成熟的国外高校图书馆(主要对美国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表现在数字人文服务的顶层设计及对高校图书馆员拓展数字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拓展馆员数字人文服务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供数字人文短期培训课程。授课对象也不仅限于在校大学生,同时还包括研究人员、人文遗产专业人士等,课程内容也涵盖各个领域;建设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进行数据库可视化分析。例如,密西根州立大学图书馆每年春季举办校园数字人文学科活动,邀请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参与数字化项目或工作,开展数字人文研讨并获得专家协助[20]。其次,在教学工作中开设数字人文相关课程。美国高校图书馆还设立数字人文相关组织机构,支持教学科研工作,邀请数字人文领域专家提供指导,设置学生科研岗位,共同参与数字人文学术研究活动。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多数均通过学位必修或辅修的形式开展了数字人文课程。再次,开设数字人文社区。将近1/2的美国高校均建设了数字人文社区,且效果显著,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在Zotero开设讨论数字人文学术交流的版块[21];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分校高校图书馆员通过开设博客,开展数字人文服务,内容涵盖数字人文每日阅读文献推荐、数字人文项目介绍和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等[22]。最后,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相关工作为有数字人文需求的师生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并提供咨询和指导。

3.2 哈佛大学实践经验

2009年,哈佛大学图书馆率先建设了数字人文专题网站,打造数字人文综合信息平台[23],成为数字人文服务的先行者,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推进与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岗位设置上,哈佛大学图书馆成立了首席信息官委员会、董事会,统筹制定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战略与规划。在技术支持上,哈佛大学图书馆为数字人文的研究及实践提供所需的各种软件及技术支持,如数据可视化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定量分析软件等[24],提高了数字人文服务的效率。在服务平台的建设上,为推广数字人文服务,哈佛大学图书馆建设了数字人文专题网站,页面涵盖细致完善的数字人文知识、软件工具及教学视频等,在校师生可以轻松查阅相关资料,并获得相关软件工具,满足了用户对多元化、多维化的知识需求。此外,哈佛大学图书馆还定期进行数字人文教育培训,提供数字人文教育培训视频演示及慕课课程教学,并在线下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开展数字人文咨询服务,提供信息咨询、工具设备使用方法指导等。

3.3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经验启示

3.3.1 构建良好的数字人文生态环境。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借助相关研究方法,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营造一个相对完善的数字人文环境。数字人文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包括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所必需的资源、软件工具、相关技术人员等,硬环境包括技术设施、配套设备及相关场所等。

3.3.2 从用户需求出发对应展开相关服务。纵观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发展数字人文方面所作出的种种举措,都是为了更高效地满足用户需求,不断追求服务创新。数字人文服务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图书馆要由以资源管理为重心向以数据管理和知识服务为重心转移,开展用户实地调研,关注用户实际需求[25]。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建立需求驱动服务模式,展开嵌入式数字人文服务,并配备相应的研究设施和设备,打造现实与虚拟融合的学术社区。

3.3.3 提升各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素养,提高交流合作水平。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应用实践以信息素养与知识服务为主线,为促进数字人文服务的发展,一方面要设置相关岗位,招聘具有相关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有开放的心态及团队意识,积极开展机构间的合作,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

4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不足

4.1 数字人文领域的资源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其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资源建设问题。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来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期。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数字人文的教学基础环境[26]。相比之下,美国高校在这方面发展得相对完善,美国有将近1/2的高校图书馆设置了数字人文研究机构,这为数字人文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健全的设备。

4.2 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的意识不足

目前,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要求馆员具备数字人文专业背景,对招聘具备相关技术的馆员仍局限于理论探讨中。数字人文属于一种新型的交叉学科,涵盖哲学、文学、历史、通信技术、互联网科技等内容,但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的学术背景看,虽然他们大多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但极少涉及与数字人文紧密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

4.3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提供稀缺

我国高校图书馆较少设置数字人文岗位,没有专业学术背景人员提供服务。有学者建议在高校建设数字人文中心,但实现这一想法具体需要什么条件,建成之后需要什么内容支持运营,对于这些现实问题,学者们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说明。

4.4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技术研究方面投入资金较少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的发展依赖于多种技术,但极少有高校图书馆员熟悉类似技术。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现状,相较于其他领域,财政的支持较少,而数字人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必然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与财务支持,缺少财政支持投入也是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5 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对策

5.1 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数字化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中应凭借自身的资源,积极发挥作用[27],通过特藏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强化数字资源建设、资源组织、数据加工、文本建设、服务与版权等[28]。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是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专家学者及相关馆员应就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5.2 强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网络化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网络化不能仅局限于高校图书馆的日常运转实现网络化发展,更在于实现对所藏资源进行数字人文的网络化管理,充分发挥传统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价值利用效率,促使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由于信息的数据性和技术性特征,高校图书馆员应具有一定的数字人文网络技术,并能应对并解决在数字人文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5.3 深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社会化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社会化可以通过馆企合作、馆际合作、校友服务等方式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相应的政策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还必须建立完备的宣传推广和实施评估与反馈机制,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对服务的要求及评价,并及时改进,与科研人员共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数字图书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人文社科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