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高校团学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21崔美琳
崔美琳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既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又面临着开辟新时代的人生际遇。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作为培养新时代具备核心素养人才的阵地,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干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等综合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团学工作既要以学生成才为根本,做到求真务实,又要在提升内涵的基础上,为广大青年团员群体塑造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针对民族高校团学工作现状及问题,民族高校应以全新的思路为新时代民族高校的团学工作开辟出全新的成长与发展路径,使其达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效果。
一、高校团学组织工作的现状
通过对高校团学组织的现状调查后发现,我国高校团学组织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包含院校团总支 、学生会、团支部以及班集体等,具备行政属性的组织;其二,高校内通过注册、登记的各种社团或团体;其三,未登记或注册,却客观存在的各类团体组织,如校内论坛、微信群等。不同的团学组织所发挥出的职能与作用各不相同,且各大高校所涵盖的各类团学组织众多,以包含团总支、学生会以及团支部等团学组织为主,其他两类团学组织在规模方面所呈现的作用相对较小。各种团学组织所涉及的经费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二、三类团学组织经费基本来自自筹,而一类团学组织的经费则包含院校拨款、社会赞助以及部分有组织的自筹[1]。在活动开展方面,排在首位的是户外活动,其次是大型报告会、座谈会,最后是寓教于乐的社会活动和由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等。其中,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团学活动为户外活动和寓教于乐的社会活动,两者结合的占比达到各类团学活动占比的60%以上。从团学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看,主要涵盖信息沟通、压力的缓解、突发事件的应对、人际关系处理、应对挫折、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支持等。但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团学组织工作所呈现出的效果和工作上的弊端依然存在。尤其是部分民族高校所开展的团学工作,存在着对民族文化重视程度不足、榜样力量匮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以及部分民族高校团学组织的干部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等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团学组织工作虽已发挥相应的作用,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调整和改善,这也是促进新时代团学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高校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较为缺失
民族高校在开展团学工作中,既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来提升“四个自信”,又要在不断的学习与活动参与中,有效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使其与团学工作及活动做到有机结合[2]。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广大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对团学工作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培养思想、树立观念、锻炼能力等方面融入其中,切实发挥民族高校团学工作的作用。但在一些民族高校中的团学工作中,团学组织往往会借鉴其他高校的团学工作做法与活动开展形式,而忽视了本校作为民族高校所具有的特殊民族特色及优势。在实际开展的团学工作与活动中,通常会出现民族文化缺失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仅难以使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对团学工作及活动加深印象,更会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提升。甚至有些团学工作未对社会活动形式与内容加深理解,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形式上受到影响与制约,进而对团学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二)缺少典型与榜样的示范作用
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是现阶段高校团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民族高校的团学工作却未能通过合理的活动,评选或发掘出青年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与榜样。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很多大学生整日对着手机和电脑屏幕,沉迷于刷朋友圈、微博、抖音和玩游戏,不仅单调且枯燥,且无法接收到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信息与内容,导致很多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处于迷茫和混沌的状态。若无法为学生们树立起优秀的典型和学习的榜样,很多学生的大学生活将会过得庸庸碌碌,无所事事,平淡如水[3]。在本该最富有激情和朝气的年纪,部分青年学生缺少了冲劲与磨炼,毫无前进的动力,也会导致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缺乏。缺少榜样的示范与借鉴,还会使部分学生缺乏担当。
(三)团学工作形式相对单一
高校团学组织开展工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以及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族高校对于团学工作缺乏重视,使团学工作成为部分人“体现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平台。如此一来,团学组织所开展的工作内容及活动等在形式上较为单一,如演讲赛、辩论赛、研讨会、党建带团建等活动。长期参加形式单一的团学活动,会导致学生已然失去了对团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会进而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抵触心理。团学组织若长期沿用以往的传统活动规范,一味地模仿与借鉴,而缺少创新,将难以发挥出民族高校团学工作的作用与目的,也会导致青年团员的参与积极性缺失,无法取得良好的团学工作效果。
(四)团学组织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团学组织中,团学干部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依照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团学工作及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与效果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但一些民族高校的团学干部,却因选拔、培养以及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团学干部在能力与素质方面提升缓慢。一些民族高校的团学组织为注入新鲜血液而选拔新人,却缺乏与之对等的培养机制与考核机制,致使团学组织中的年轻干部抓不住工作重心,找不准团学工作在青年团员之间的切入点,进而出现服务积极性和服务意识低下,工作质量差异性明显等问题。
三、新时代民族高校团学工作创新路径
(一)团学工作中融入民族文化
针对一些民族高校团学工作中民族文化内容缺失的情况,可通过如下方式予以解决:
首先,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占比较高,因而在开展团学工作及活动时,应结合民族文化特点,使青年学生形成思想与文化上的共鸣。例如可将一些技能大赛与民族传统文化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相结合,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比赛,侗族大歌,甘肃花儿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发挥出少数民族青年的专业特长,起到以赛促学的作用,还能够在促使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加深了解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民族团结教育的全新模式。
(二)增添多元化宣传渠道,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于高校共青团而言,宣传工作是其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想政治宣导与传播的有效载体。对此,民族高校应提升对于团学工作及优秀团员先进事迹的宣传与展示工作,既要做到多渠道的综合性宣传,又要多媒介的立体式宣传。例如对于优秀青年团员事迹,可通过团学工作所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方式予以宣传,还可在院网、院刊、院报以及兄弟院校中加以传播。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团委、团总支等组织更应明确“网络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正如拉扎斯菲尔德提到的,“若舆论在青年群体中逐步形成,意见领袖不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舆论的能力与作用,有时甚至能够影响或决定舆论的走向。”由此可见意见领袖在青年群体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异常强大。将“意见领袖”引入团学工作之中,通过发掘和评选出青年团员身边的“意见领袖”,将会使青年团员以其作为榜样,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4]。
(三)搭建平台,改变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是增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针对现阶段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团学工作的借鉴性和常识性开展。因此,在实施团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尽量结合互联网或新媒体环境,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并以此转变传统的团学工作方式,使团学工作路径得以拓展和创新。
首先,创新团学组织建设。院校团委可通过对共青团基层组织所形成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实施对民族院校团员青年的统一化管理。此种时刻掌握团员动态的方式,也仅需定期实施系统数据的更新即可。与此同时,也可制作出符合团学工作应用的APP 或小程序,以此方便社团的网上注册与申报,便于实施统一化的信息传达与管理。
其次,新媒体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此,应全面加强团学组织人员对微信平台的搭建,便于对青年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在这一小程序内,可设立新闻资讯、民族文化知识、摄影作品征集、团学活动通知等版块或专栏,由学生会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各个板块每日或定期信息的发布。通过对网络文化及手机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不断融入,将会进一步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最后,丰富教育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高校团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针对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高校应在各个学院和团支部设立公共服务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栏目[5],一方面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实行少数民族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使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阵地,还使这些学生们熟知且常用的通讯方式,成为青年团员掌握时事动态的新平台。
(四)提升新时代青年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
构建起一支综合素质与能力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团学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武器,也是促进团学工作服务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并且,在高校基础工作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青年干部队伍所发挥出的作用与力量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团学组织所展现出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此,民族高校应形成一套完整且实用的干部培养考核机制,通过推荐、自荐、筛选、培养、监督与管理等科学化的流程,培养出一批具备正确价值观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使之成为为学生服务,并能有效反馈学生需求与建议的桥梁。在此基础上,还应在新生队伍中挑选思想政治水平较高、道德素养良好、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青年团员,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团学干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民族高校团学工作应紧随时代脚步,通过多元化的宣传途径和丰富的工作及活动模式,以民族文化和青年学生的喜好为突破口,逐步在服务学生群体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能力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