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视阈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11-21赵煜豪袁明煜
赵煜豪 高 增 袁明煜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Schoo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Penang Malaysia 11800
1 文化遗产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概述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广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狭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存在差异。
狭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或者中国本身所存在的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统称,更多的区别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民族体育原生态文化,尤其是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
广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所造就的体育文化。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息息相关,这与世界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基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历史以及56个民族之间的风俗、文化、人文差异存在更多联系,不得不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民族遗产。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性
1.2.1 传承性和地域性
根据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各民族之间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民族之间所信奉的不同宗教差异来进行区分和传承。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由多个民族或某一个民族进行开展的,独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存在有限性。伴随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人口迁徙,多民族之间传统文化的交织与融合促使其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其中体育文化也逐步得到传播,逐渐流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
1.2.2 健身性和娱乐性
在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中,娱乐性具有很大的特色,很早以前的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娱乐的重要性,了解其“人”“文”合一的功效,使人们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能够愉悦身心,并能够充分挖掘人们在健身锻炼过程中的精神需求,达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锻炼过程中的“体”“神”需求,满足其健身性和娱乐性。
1.2.3 民族性和文化性
如果将现代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比较则是不同的。一方面是文化性,这是具有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而导致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着不同民族传播的结果,这同时也导致了技战术的打法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项目技术。 不同民族孕育了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也更加彰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本的开展状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政府就针对体育从“稳健发展”“改革提高”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与文件,促使我国全民上下积极开展相关体育活动与赛事。
为了促进我国各民族体育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都做了诸多努力,其民族传统体育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也积极推动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早在公元1982年,我国就实行了每四年一届的“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全国性赛事,[1]突破了我国民族体育赛事的封闭模式,由此转变为开放型的发展和运行模式。这一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促使我国传统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从而积极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有效的管理,[2]国家体育部门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改变了原有的封闭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朝着积极有效性的管理化模式发展。
3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瓶颈
3.1 东西方体育文化与思想的冲击
20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在体育竞赛、娱乐、文化、理念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的进步性和科学性对我国体育竞赛、娱乐、文化、理念等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近现代我国体育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开始借鉴、模仿并引进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引进造成人们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认知缺失和无意识忽略,致使我国本民族传统体育的体验和认知进一步衰退,传承性得不到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没落或遗失。[3]
我国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育、竞赛活动筹划、场馆建设以及体育教学理念促使我国体育发展速度得到了快速提升。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上看,我国广泛的民众基础受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以健身项目“锅庄舞”作为示例,“锅庄舞”具有一定的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但我国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达国家的冲击下,正在逐渐流失,这也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思想的发展。[4]
3.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缺乏合理性设置
尽管我国诸多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制订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材标准、考试标准等,在教师方面也聘请了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但这与我国众多的民族体育项目数量依然差距很远,甚至在一些高校的体育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少之又少,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深入开展和挖掘,[5]进一步将其整合到高校体育课堂中去,避免我国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需求与错误影响。
3.3 传统的民族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单一、功效差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调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更多的还是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进行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模仿,正是因为这种技术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处于落后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这与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存在不协调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感兴趣、积极性与热情程度逐渐降低,甚至影响传统的民族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充分深入研究我国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融合与发展,思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从而促使青少年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4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4.1 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挖掘教育特性与功能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要充分挖掘教育特性与功能。[6]这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讲,蕴含了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锻炼价值,另一方面还包含了我国各民族之间人文特色、风俗习惯、价值观以及审美差异,这体现了我国伦理道德与行为模式的深刻寓意,反映出我国各民族之间传统体育差异性,这应当是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倡和挖掘的一个方面。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娱乐健身、修身养性、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多维度的体育素养,所以,我国高校应当满足高校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和情感需求,提高大学生身体的健康体质与健身能力,促使大学生在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逐步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内涵与团队凝聚力。
4.2 强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地位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含了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以及民族性格。高校学生属于我国未来的新一代传承人,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奠基人。我们要明确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与发展推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体育文化,还要科学的设置民族传统项目的学科内容,通过课程内容设置与实践逐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7]
所以,作为高校,更加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评估工作,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树立科学教学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科学性与合理性,设置有目标、有等级、有价值的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还要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念的传播与普及活动,强化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造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念与时尚,融合民族特色,挖掘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彰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文化特色。[8]
4.3 设置并纳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特色
我国现代化的高校教育日趋增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而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合民族故事、相关起源、宗教信仰以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内容,并技击培养学生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个民族的传统特色活动,如社火、庙会等。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设置并纳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特色,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进行展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民族文化感染力,提高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们自觉地参与其中,能够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民族娱乐、修身修行,讲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9]
所以,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明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从而不断创新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4 优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师”“培”建设
根据我国目前存在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师资队伍状况,要想充分发掘和开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就必须要有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体育教师,就必然要成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完善,以此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一方面,高校在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强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和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途径,提高师资力量的基本保障。[10]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需求,定期组织和开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相关培训与进修,提高相关专业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能力和技能训练水准。[11]最后,不定期邀请相关民族传统项目的手艺人到学校传授相关知识和相关项目的文化内涵。
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传承性和专业实践性,值得对教师与学生进行指导和完善指导,从而解决师资问题,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进一步实践和传承。
5 结语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具有传承性和地域性、健身性和娱乐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性,国家技击提倡“稳健发展”“改革提高”等多个方面措施,针对体育方面所提出相关政策与文件,来促使我国全民上下积极开展相关体育的活动与赛事,使为我国各民族体育的发展,政府职能、地方企事业单位都做出了诸多努力。目前,还存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与思想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缺乏合理性设置;传统的民族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单一、功效差等传承与发展瓶颈。因此,就必须要求我国高校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挖掘教育特性与功能;强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地位;设置并纳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特色;优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师”“培”建设方面的改善,从而将文化遗产进行保留与传承,促进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