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21刘卫华
刘卫华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培养模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势所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体育学专业之一,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其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培养了万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优秀人才。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创业引领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应对新的机遇,是我们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吉首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以创新创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武术、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基本技能和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胜任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工作”[1]的培养目标。而从当前培养过程来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尚且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虽然是教育学科下的所属专业,但并非师范类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的社会人才属性不一样,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学校的武术与民传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参照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设置,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教材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教材用的是一个版本。[2]可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雷同,与社会对武术人才的需求契合度不够,与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
1.2 人才培养存在“厚武薄文”的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模式上依然是以竞技武术为主的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武术实践技能的教授,而对理论的教授相对比较偏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厚武薄文”的现象,即重实践、轻理论。虽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水平比较高,专业技能掌握比较好,在教育、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有夯实的相关理论基础,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交流和沟通的技能技巧、手段、方法,才能有效传授和创新其专业知识。从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过程以及毕业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因缺乏系统和牢固的理论知识,很难胜任教育、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工作。很多学生可以示范和演示动作,却不能系统的讲解、分析动作;有的学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阐述动作路线和要领,却不能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动作的特点和原理。可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培养的人才也很难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1.3 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修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和学校规定的课程及相关知识,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知识、课程缺少培训、学习、交流。通过对吉首大学近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的观察和调查统计情况来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申报积极性不高,立项率低,且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通过对吉首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对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缺乏对创新创业基本认识、了解和关注。很多学生认为创新就是创造和创编一个新的武术套路或新的技术,创业就是毕业后当一名武术教练,或者自己开一个武术培训班、跆拳道培训班、武术馆、跆拳道馆等。由于学生缺少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培训及竞赛,对创新创业认识比较片面,意识比较淡薄。
1.4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推广、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需要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有的还要进行现场访谈、市场调查、实地调研。因此,在开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推广、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时,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根据实际观察和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除了能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交流,其他的沟通就明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缺乏自信等原因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显然这是不利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推广、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也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1.5 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实际观察和问卷调查可知,由于教育经历、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等原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喜欢独来独往,不主动与人交流,没有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某件事情的意识和愿景。偶尔有作业需要与同学协作完成,也只是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在团队沟通、团队信任、团队意识方面还需要加强。没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很难实现创业成功。
2 创新创业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让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从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压力尤为突出,因为该专业社会没有相对应的就业岗位和行业,不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可以做体育教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做社会指导员和健身教练;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地方体校和社会俱乐部做教练;而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只能自己开武术馆或武术培训班,这是属于创业,虽然有少数学生毕业后去做武术教练,但毕竟是有限的。而在健康中国的战略下,国家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基于此,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可以拓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机会,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成就。
2.1 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自身能力和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建立一支以专业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优秀创新和实践为骨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且在师资结构上合理的优质师资队伍。学校根据专业定位和学生发展,可以通过内引外培的方式完善和优化现有师资队伍。首先,从其他高校或社会引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现有教师队伍;其次,由于现有的教师接受的是理论性的学科体系的教育,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因此,可以选派本校优秀青年教师外出交流与学习深造,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也可以在校内外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和创业人士、校友等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指导。
2.2 加大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中介和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应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保留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在非主干课程中应增设体育产业概论、体育企业战略管理、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俱乐部管理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其次,适当开设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高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协调能力和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以及课程模块的增设等措施,进而培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针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学校需要认识到既要体现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就业和将来发展的现实情况,因此,理论课的教授也要同样引起重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高度结合,培养学生既要运动技能好,也要文化素养好的“文武双全”人才,同时也消除了社会长期对体育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传统偏见。[4]教师在教授理论课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可以多元化,也可以创新,比如开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课堂内外借助班级微信平台、QQ平台、电子邮箱等各种线上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将教学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武术社会实践锻炼,并在武术社会实践锻炼过程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完成武术实践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学校可以依托大学生三下乡、武术六进、基层武术比赛、社区健身指导等社会实践活动,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开展武术文化知识的普及、全民健身的指导、社区武术发展的服务、武术比赛志愿者服务与裁判工作,并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的结合应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意识。
与此同时,在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树立其团队精神。比如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学生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通过小组人员设计、分工、合作、具体实施来完成整个活动,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个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完成分工做出努力。一项集体活动从开始策划到活动结束,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才能圆满完成。在开展集体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每次活动要安排不同的学生来组织和策划,从而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开展集体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够发挥和锻炼个人自身的能力。
2.4 加强与武术馆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总结经验,使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学校给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机会,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加强与地方武术馆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契机。例如:学校和武术馆校之间加强合作,由该学校派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带学生到武术馆校进行实习,参与武术馆校的正常教学、训练、日常管理等工作,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如何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怎样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