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境)外合作办学武术专业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研究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中心
2021-11-21张美娜王相凯
张美娜 王相凯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1 前言
有目可睹,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一带一路”倡议后,从政治经济到体育人文等方面的交流也逐渐丰富。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镜头中,体育外交的元素常常出现,用体育作为外交载体的优点在于它能跨越国界和意识形态,为双方在外交的格局中求同存异,建立沟通的结合点。[1]教育部在2016年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提出探索开展多种形式境外合作办学,广东省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推动武术“走出去”,要将武术的文化精髓准确传递到全世界。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中国文化,也只有当文化“走出”国门时,才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世界才能更加了解中国。[2]当前武术的传播路径主要依靠海外华人拳师开办的武馆、国内项目管理中心不定期的短期外派教学宣传、孔子学院的教学推广以及一些国际性赛事的拉动,但这些传播方式并没有形成整合性的力量和有效的传播体系。[3]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学院是中国汉办在全球各地设立以教汉语为主的教育机构,武术教学的推广并非为主要。综合起来,这使得武术无法进行长期性、规范性、系统性的深度传播。在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多种形式境外合作办学条件下,本研究基于5W的传播模式理论,探讨在国(境)外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成效,试图为武术沿线“一带一路”传播贡献建议,为其今后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思路与方法。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中可得知,“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还有蒙古国。自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中国武术开始面向全球进行国际化的传播, 各类国际赛事定期举办,如世界武术锦标赛从1991年开始举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散打比赛从2002年开始举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传统武术节从200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次、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从2006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等等的国际比赛,还有世界运动会、世界传统运动会、世界武搏运动会等等。在武术赛事的承办中,东南亚国家的相关单位较为积极承接赛事举办。自改革开发以来,武侠电影、武侠动画等武术文化艺术作品开始对外传播,如《精武门》《叶问》《咏春》等等,大部分“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最先是都是通过以武术电影和电视作品来认识和理解武术。
以及2004年起,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在全球各地大力开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开展武术教学和武术节目表演,让外国友人实体欣赏和接触武术。如,缅甸福星孔子学院在2011年9月为国立华侨大学代表团举办的欢迎晚会中,学员们为代表团展示了中国功夫的节目。蒙古国立大学的孔子学院有开设专业武术课和武术兴趣班(针对师生开展),主要教授内容为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等等。[4]根据国家汉办官网查询,截止至2019年11月11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2个孔子课堂和137所孔子学院。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下,各大高校与海外教育机构联系也变得频繁, 如,北京体育大学与卑尔根孔子学院以俱乐部的形式合作开设武术特色课程,共9门武术课程,按项目进行分类可分为散打、导引养生、套路。套路课程又分为:太极初级和高级班、套路初级和高级班、咏春拳班和儿童武术班。[5]
还有一些海外华人拳馆以及协会的成立,如精武体育会从五使下南洋到今日的蓬勃发展。根据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官网查询,现全球各地的精武体育会共有56个。大部分精武海外分会都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6]同时,精武体育会从2008年开始成立世界精武联谊会以后,每2年举办一次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由各成员会轮流举办。这些都是有效的武术传播途径。经过在国际武术联合会官方网站查询,截止到2016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公布的团体会员国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有58个国家在官网上注册并成立了国家武术协会和国家队,所占比例达到89.2%。可见,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发展已经遍地开花了。
3 国(境)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7]目前办学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合作设立机构,二是合作办学项目。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是在教育全球化的影响下开始起步探索的,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年。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数量,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高达763项,合作设立机构的数量达67所。[8]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引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推动我国教育向国际化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就对合作双方的机构来说也得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相互了解认识对方的文化和习俗的机会。
但多数的合作项目都是在中国境内,招生的对象也以中国公民为主,这种情况下,会使得国外文化思维的影响对象都是中国的学生。国(境)合作办学不应局限于在中国境内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招收中国公民,应多在国(境)外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设立带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面向全球招生。即本研究,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情,与相关的高校合作开设武术专业,面向全球招收国际学生。
4 国(境)外合作办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5W”模式是1948年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发表的文章里提出的传播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个模式尽管后人对它进行修订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要素,被后人称为传播过程模式的经典。因此,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分析和把握是国(境)外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是促进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基础。
4.1 谁(WHO)
在国(境)外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应该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号召有丰厚武术资源的各地方教育部门 组织当地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合作开设武术专业。教育部是国务院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直接管理着15个教育类社会团体和组织,主要职责在统筹管理各类高等教育工作和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承担着指导我国驻外教育机构的工作和组织教育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中具有权威的话语权,能起到带头的作用。各地方教育部门应积极响应和落实工作,鼓励有武术资源的高校走出国门开设武术专业。各地方教育部门是对各地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或部门,各个部门行使的权力大小各不相同,担负的任务和职能也各异。但大体说来,实际上都是中央教育部的代行机构,积极响应落实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河南省焦作市,作为陈氏太极拳之乡,应积极整理相关资源,落实具体院校承办武术“走出国门”的对外传播的工作。武术资源丰厚的高校也应大力的支持教育部工作,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目标境外高校,依据当地法律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并实施。如,广州体育学院,位处的广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校,拥有丰厚的岭南武术资源,武术人才济济,应积极寻找目标高校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为武术对外传播助力。
4.2 说什么(WHAT)
根据各高校不同的情况设立武术专业,具体的学习内容应分两方面开展,一为武术理论,二为武术技术。近几年在文化自信的宣扬下,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国人的关注,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深厚的软实力。在国(境)外开设武术专业时,应合理的安排好中华武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孙子兵法》的习武思想等等的课程学习。龚鹏程在其《武艺从谈》中提到,每一种体育形式,都跟其文化有关。[9]正如,武术不单单是武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还包括有一些理论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武术从它初创时期,古代哲学以及后期各家学说的思想主旨对武术的发展便有着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武术经过包容、融合各家的思想以及顺应时代,形成较为完善的特色武术理论。如哲学思想、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动作技法所存在的合理性、阴阳学说、八卦理论等等。此外,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技术教学课的安排也应充分满足掌握技能所需要的练习时间。在安排技术课时,虽说亲身体验有助于加强对武术的理解,但也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的技术课堂中,除了基础技术的教学以外,也可多邀请不同流派的代表人前往合作地点,为学生展示其流派的拳种、讲解相关的历史渊源并开展教学,如:少林派僧团的总教练释德扬、峨眉派代表人吴信良、武当派掌门游玄德以及其他门派的等等代表人和掌门。让学生通过现象去看本质,即通过众多武术门派,从不同的角度和纬度去认识武术的历史发展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4.3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任何事物或者文化的传播都需要有媒介载体来肩负传播的使命,武术也一样,对外传播也需要依靠媒介来实现。设立专业是继承和传播某种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合作的高校中设立武术专业,可使武术通过设立专业这一个载体进行一种创新性的武术继承和对外传播。当前的武术在“一带一路”国家传播中,较为常见的载体有书籍,如,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英文版),各种网络媒体,如电视、英特网,以及赛事,如世界武术锦标赛等等一些较为常见的媒介,设立专门的一项武术专业的载体还较为少见。设立武术专业对武术的生源和就业市场有一定的带动性,一个专业能否开成、开的效果好不好也主要是看这两方面。在沿线“一带一路”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市场需求,因此在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时,应当要在充分的武术市场调查基础上,优先与一些独立性质的体育院校或者一些公立综合类院校合作开设武术专业或者开设相关的武术课程,可有助于武术学习者全方位、系统性的了解武术。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在合作办学中武术传递的直接载体,其专业水平高低、教学能力强弱以及能否与学生良好沟通决定了武术能否准确传递到受众一方。因此,在建设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时要严谨把关,挑选的人才要能有承担传播武术重任的能力。在选材时,可从合作的院校中选拔专业能力较强,外语水平高的教师,组成一批主力教师和一批后备教师,在课堂开设前统一进行培训,设立教学的规范和要求。尤其是当地语言的培训,能否将武术用另一种语言准确的进行转化是武术教师较为重要的一门技能。关于后备教师的培训中,语言培训要放在重点,且课时安排应密集频繁,语言的学习也需要遵循语言技能掌握的时间和阶段。在对外传播中,将武术由中文转换为另一种语言需要一定的斟酌和研讨,因此在安排教师的语言培训时,其所占的比例应当高一些。
4.4 对谁(TO WHOM)说
校园是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个关键基础的熏陶地,在高校中设立武术专业,可推动当地校园教育的多样化与国际化,也有利于学生更直接的接触到武术,从实际中了解武术,感受武术的魅力。学生群体的数量是不忽视的,邱丕相教授曾提出只有进入主流社会群体的武术教育才能算的上是真正意义的传承与发展。学生在社会所占的比例不管在哪个国家,其数量都是庞大的。学生在学校所接受到的知识会影响其一生,并且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练习中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体悟,从而刺激武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武术在校园中设立专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里,通过学生的学习,使武术真正进入到外国人的生活中,达到武术有深度的对外推广效果。对于合作对象国家来说,武术专业也是一个了解中国并与中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机会。双方可通过武术竞技、武术爱好者的交流会、武术学术探讨等途径促进两国国民进行交流了解和频繁交往,作为增进友谊的手段之一。
4.5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都是发展中的国家,人口数量较大,其学生的数量也较为庞大,如根据2019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西亚18国中的伊拉克总人口数达到4千万多,其中24岁以下的人口比例达到71%,再如南亚8国中的印度总人口数达13.687亿,24岁以下的人口比例达到54%。因此,如果能在众多的沿线国家中与高校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能使全球了解武术的总人口数量增多,能让更多的人透过武术文化中的“包容”思想和阴阳学说等等,间接认识中国,消除以往认为中国发展后具有霸权的偏见,树立起以武术文化为代表的国际正能量形象。不仅如此,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能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进他们身体素质的作用,并以学生为主体带动当地社会其他人群的习练武术,为促进全人类的身心健康贡献一份力量。武术除了强身健体的作用以外,还具有艺术观赏性,在一些重大的庆典或者节日中,武术表演的内容加上舞台灯光设计和音乐效果能给人有一种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不仅能达到愉悦身心还会对武术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对武术的宣传作用。通过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对学习的群体全面性、系统性的进行施加影响,让学习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华武术文化,建立一种武术的氛围,从而辐射到其他群体,并推动武术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刺激武术用品的生产拉动经济的增长和形成一些武术相关的就业,为获得专业结业的好苗子得到相关的经济保障和就业方向。
5 结语
从1990年到现在,武术在全球的对外传播和开展的现状都非常理想,尽管现在武术对外传播的途径有多种,但其传播效果都只停留在表面,如昙花一现。武术对外传播采用设立武术专业这一形式能使武术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当地人的心中,从而达到长期性、系统性、全面的传播武术。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境)外的一些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设立武术专业时还需根据各国国情和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去实施开展,因作者资源与能力有限,在此只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旨在为武术顺沿“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更全面系统地对外传播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