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天津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以西青区张家窝镇老君堂村为例

2021-11-21王少强

天津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农村发展

文/王少强

一、调研背景

当前天津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实现“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研是以天津市委组织部组织市级机关选调生到基层锻炼为契机,利用在张家窝镇老君堂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的机会,充分贴近农村工作实际。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历程的分析,探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选取及基本情况

选取老君堂村为调研对象,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发展问题,主要是因为老君堂村作为经历新型城镇化完整历程的新农村,在地理位置、发展历程以及所处节点等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有必要进行深入论证分析。

(一)典型性特征

1.地理位置典型性

城乡接合部是在传统的城市和乡村区域体系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特殊经济地理区域,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农村地区相连接的过渡性区域,也是城市扩展的前沿阵地。

张家窝镇老君堂村地理位置典型性在于其位于城乡接合部,准确来说是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边界地带,是整个城市的边界已经不再具有农村性质的地方。

2.发展历程典型性

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为农业生产提供补充而起步,并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成立多家现代化企业的过程;经历了从以村办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阶段,转变为以工业园出租为支撑的服务业为主体阶段的过程。

3.发展节点的典型性

老君堂村正处在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阶段,具体而言,是旧有的以工业园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受限于环保治理等政策因素,已经无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集体经济正处于向既定的发展方向转型的关键节点上。

(二)老君堂村基本情况介绍

老君堂村地处西青区张家窝镇,根据2019年3月《老君堂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显示,全村集体土地4373.65亩(其中2799.27亩已通过“宅基地换房”定向置换给镇政府),其中农用地3683.37亩,建设用地685.12亩,未利用地5.16亩。截至2020年3月底,老君堂村资产总计约1.6亿元。2019年3月成立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老君堂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明确成员1740人,其中农业人口1618人,非农业人口122人。村属企业三个,分别为天津宁寿殡仪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老君堂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老君堂农场。

三、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先后成立村办企业十余家,按照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规模化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11年)、繁荣发展阶段(2011年至2018年)、转型升级阶段(2018年至今)。

(一)集体经济起步阶段——社队企业

1960年以后,老君堂村与天津二五金厂、第三通用设备厂、天津电焊机厂等单位建立了厂社挂勾关系,办起了第一个村办副业——五金加工厂。后来先后成立了计量器具修配厂、平板厂、再生塑料厂和机械修配厂。1972年,老君堂大队成立了工副业总厂,到1975年,工业总厂发展到70余人,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7万元,年利润达到4.5万元。

这一阶段的集体经济发展集中表现为村办企业的萌发,初始目的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撑,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村办社队企业成为农村多种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阶段的村办社队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二)集体经济规模化发展阶段——村办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政策进一步放宽。1979年老君堂工副业总厂建起了村里第一个规模型的村办企业——纺织厂,并在其后5年里陆续成立了海波化工厂、光华针织厂、木材加工厂、新兴化工厂、喷漆厂等村属企业。1985年老君堂村实现工业总产值250多万元,完成税利近30多万元。

这一阶段老君堂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时市区化工厂外迁至此,张家窝镇化工产业高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老君堂村1993年又建成丰盛塑料厂。1996年,老君堂村实有企业8个,在册职工21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000余万元,实现利润230万元。

(三)集体经济繁荣发展阶段——工业园出租

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张家窝镇化工企业陆续关停,小城镇建设展开,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新建镇区集中“三集中”发展战略。

2011年老君堂村工业园区用地手续办理完备,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工业园区建设重新启动,成功进行招商引资,村西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当年,老君堂村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也由村属企业为支撑转变为以工业园租金为主。

(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阶段——“一主两辅”

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有两大标志性特征:

一是村工业园拆迁工作启动。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的通知》(津党厅〔2017〕48号),按照《西青区工业园区(集聚区)整治和环境治理分指挥部工作方案》以及《张家窝镇工业园区(集聚区)整治和环境治理分指挥部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老君堂村工业集聚区关停取缔拆迁工作开展,老君堂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

二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2018年,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津西党发〔2017〕61号)《张家窝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老君堂村实施以“两清、三建、五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3月,老君堂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老君堂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有了全新的载体。

2018年,西青区委选派团区委优秀年轻干部到老君堂村任职,依法依规通过选举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基层工作带去了新理念、注入了新血液的同时,也带领着处在经济转型阶段的老君堂村,逐步在探索中明确了“一主两辅”三个经济转型方向:

主要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市第三殡仪馆北侧350亩殡葬设施用地,依托区属国企发展经营性公墓;第一辅助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村工业园保留厂房发展殡葬产业等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第二辅助发展方向是用实用好镇政府工业集聚区治理政策和资金,响应镇政府村集体资产“脱虚向实”的号召,2019年购置了天安数码城楼宇、底商、别墅等物业5000余平方米,用于企业经营场地并对外出租。

在老君堂村集体经济三个转型方向中,以经营性公墓项目为核心的殡葬产业最为关键,这一转型方向较为特殊,老君堂村通过多方考察及主管部门指导,以2020年天津殡葬领域大排查大整治为契机,确定了在镇党委镇政府帮助下,依托区属国企发展经营性公墓的发展思路,破解了“无经营性资质、无招拍挂资金”的难题,基本突破该项目现在面临的所有政策障碍。

四、天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君堂村作为经历新型城镇化完整历程的新农村,在地理位置、发展历程、所处节点等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在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展露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共性问题,本文从内因、外因、政策环境和现实问题四个维度,选取了部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基层干部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基层干部能否发挥“领头雁”作用至关重要。

带头致富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选拔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纵观老君堂村历届班子,并横向分析张家窝镇18个行政村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层干部,多是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具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普遍在带头致富方面有突出成绩。

这些基层干部眼界开阔、头脑灵活、思路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作用突出。但是,其中有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容易犯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关心和过问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的能力还有欠缺,政治素养存在短板。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一部分基层干部没有及时转变个人角色定位,不适应由企业管理者到农村管理者的身份转换,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二)人才外流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个人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精英人才外流问题日益突出,人才要素城乡双向流动失衡,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发严重。农村精英人才外流导致了乡村生产发展优势劳动力的匮乏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坚主体的虚空。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天津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一方面,表现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导致的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分布。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由于农村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城市择业导致的高素质人才的短缺。

(三)长效发展目标导向不够明确

由于村民主要依据基层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成效来评判其工作好坏,在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中,短期目标的实现也占据较大比重,因此短期目标的实现能及时反映基层干部的现期价值。

这种长效发展目标导向不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可能会导致基层干部犯急功近利的错误,过分看重短期工作成效、长效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以乡村长期发展为代价换取短期效益以获取短期激励,出现热衷于短期行为和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盲目追求高速度和轰动效应,而不太愿意做见效慢、但能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

(四)容错纠错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敏感、艰巨程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激发党员干部敢担当、真作为的有力保障。

由于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往往一件事情交织各种矛盾,农村工作领域的容错纠错机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旦容错纠错机制的标准不明、边界不清、模糊笼统,势必会牢牢捆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的手脚,不仅难以调动和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还会浇灭干事创业热情、消减工作动力,限制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五)农村基层组织市场行为能力受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法人”法律地位的赋予,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其权、责、利,切实解决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经济民事活动。

但在现实经济活动过程中,无论是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的村民委员会,还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实际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尚待明晰的问题,其参与市场活动行为能力是受限的。

(六)福利支出负担过重透支发展潜力

随着老君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05年前后开始给村民分红。2011年村工业园建成后招商引资50多家企业落户,村集体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福利支出也水涨船高。

当前,老君堂村民福利有医疗补贴、养老补贴等10类45项。2018年支出福利费近2000万元。2019年一次性付清村民养老保险返款,当年支出福利费2300余万元。

老君堂村集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后,以村工业园租金为主要来源的集体收入大幅缩减。2017年老君堂村总收入1100万元,2018年总收入降至550万元,2019年总收入1900余万元,其中经营收入仅有108万元,其他为补贴收入。

老君堂村在经济转型阶段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收不抵支情况,巨额的福利支出严重透支了老君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

五、对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老君堂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贴近农村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领导建设和执政的根基。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和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需要从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干部结构、壮大干部队伍三个方面发力。

1.以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强化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专业教育方面,学历教育是提升带头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教育方面,必须坚持将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紧扣新形势、新要求,开展党性教育、政治纪律、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政治能力;开展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等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

2.以正确用人导向优化农村干部结构

针对农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知识偏单一、带富能力偏弱等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优化农村干部结构。

明确村干部选任标准,对学历、年龄、品行和能力都要作出明确硬性标准,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实际增加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方面干部和人才比例,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农村干部;通过担任顾问、智囊等形式,引导离退休干部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3.以坚持内外结合壮大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干部队伍的壮大,关键在于拓宽选人渠道。一方面,充分发掘内部潜力,把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内选、外引、下派等多种途径,利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农村党务工作者、“三支一扶”以及上级下派驻村干部等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农村干部。

壮大农村干部队伍,不仅要选人用人,更要能够留人,必须严格落实相关政策红利,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物质待遇,吸引人才向农村流动,形成农村人才汇集的良性机制。

(二)激励和约束并重激发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1.以正向激励促使干部担当作为

坚持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考核用人导向,建立健全长效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正向激励机制,大胆选拔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鼓励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仅要做好容易做、成效快的工作,也要做好见效慢、但能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

2.以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建立健全标准明确、边界清晰、操作精准的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健全,必须坚持标准明确、边界清晰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容错纠错的情形范围,调好政策落实的精准度、靶向性;容错纠错机制的落实,必须突出效果导向,强化调查核实和科学认定,提高容错纠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准性。唯有健全规范的容错纠错机制,才能切实保护好农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农村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让广大农村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试错空间。

(三)妥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

撤村改居是指撤销行政村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的重大改革,是涉及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土地处置、集体资产处理、集体房产和村民住宅处理、村民农转非、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及群团组织关系理顺等问题的系统工程。其中,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核心的集体资产处理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组织,承担着农村生活生产服务,资产经营、管理和积累,收益分配等重要职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完成后,村集体经济职能逐步向股份经济合作社转移,作为独立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必须摒弃原有的粗放式管理,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

2.以按股分红方式优化收益分配格局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意味着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收益分配,必须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树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意识,不能“只顾分红、不顾发展”,也不能盲目攀比,搞过度分配和举债分配;必须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首位,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集体经济收益要优先满足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发展需要。

股东股权是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是落实股东收益分配权的具体表现。除农村医疗保险、老年人补贴、困难户补贴等福利外,集体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应按照股东股权按股分红。同时,妥善处理好因利益分配方式调整而出现的矛盾纠纷,防止因利益调整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四)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助力集体经济发展

坚持依托农业、立足农村、惠及农民的方针,一方面,坚持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坚持精准施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1.以立足实际挖掘集体经济内生潜力

通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支持和引导能人返乡、市民下乡、工商企业兴乡,以租赁、合作方式整合利用农村空闲民居创新创业、发展休闲养老养生产业,投资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盘活资产释放增收潜力。在清产核资理清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拥有的集体机动地、山场、林地、水面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发包、租赁、入股、独立经营等方式全面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

通过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拓展农村产业融合新空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提升农业的文化、科技、教育、观光、休闲度假和休闲运动价值。引入现代科技和人文元素等,推动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高科技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着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通过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立集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做强做大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工增值、品牌塑造、功能拓展等多种途径,着力提升农产品价值。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提升农村供应链建设水平。

2.以精准施策助力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充分利用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结对帮扶制度、“一村一策”产业帮扶项目等政策契机,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明确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载体。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力度。

一方面,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整合资金破解发展难题。以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投资安排方式为核心,强化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保障乡村振兴等各项重大任务和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多点位支撑的支农新格局。

另一方面,坚持放管结合,支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创业创新。以“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参与创业创新,并为之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

六、总结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必须突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通过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等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做大做强,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农村发展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