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向导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 专业课中的应用*

2021-11-21杨兴国魏显坤张知华王黎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教学模式

杨兴国,魏显坤,张知华,王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重庆 401520)

前言

众所周知,高职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欠缺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领域的求知欲望不强;2)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使得专业课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3)教师课堂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未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4)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安排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喜欢主动学习,也不愿意学习,可能是因为没有兴趣,也有可能是学不懂没有信心。导致即使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仍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甚微。那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出发来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1 “互联网+向导式”教学法的研究基础

1.1 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今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正式出炉,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制、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等2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例如,我校从年初开始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推荐“现代学徒制”和“新型企业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校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2]。

传统的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专业课堂与普通教育的课堂相同,教学都是采用老师讲解例题,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解题,这种模式持续了许久,也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欠缺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不强;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使得专业课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③教师课堂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未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④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安排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职教20条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必将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同时,作为一名一线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发现,目前的职业教育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双元制”教育与设备欠缺老旧的矛盾、“职业考证”与“走马观花”的矛盾、“老师越用心”与“学生越无心”的矛盾以及“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矛盾等。为了克服职业教育中的种种困难,响应国务院的职教20条精神,受到21世纪以来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的启发,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团队提出了“互联网+头脑风暴”在高职院校专业课中应用的一种想法。

1.2 教学法的研究价值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强和老师教学方法不当等难点问题而展开的,旨在利用现有丰富而便捷的互联网平台,借鉴创新创业的“头脑风暴”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雨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以及“学徒制”等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应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随着目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思想如雷贯耳,本文提出的基于“互联网+向导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对解决目前高职教学的难点具有较高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书、百度文库、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在线直播等互联网学习模式正铺天盖地向我走来,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便捷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点植入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课堂中,必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鉴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学生无心听,老师随意讲的诸多弊端,借鉴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向导式”思想,课前通过“抛问题”的方式,首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查询资料;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老师讲解环节;接着通过课堂研究讨论及答疑总结知识点,最后完成课后作业或作品巩固知识点。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结合互联网平台,老师讲课程资料上传,学生可以再次巩固学习,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与便捷性。因此,本文将“互联网”与“向导式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教学创新行。

我在《发动机机械系统与检修》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嵌入了“雨课堂”以及学校推广的“智慧课堂”平台,将课程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包括PPT、讨论问题、课后作业和文本等),并设置每次授课的教学环节及方式,使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产生枯燥情绪,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我尝试性地采用“分组评分制”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我主研的专业核心课程——《电动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包含理论课件、实操视频、问题讨论、学习总结和单元测试等几个版块,并在授课时要求同学们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件、参与讨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体现了学习的便捷性。

通过以上两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特点,掌握目前主流的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课程搭建方法,熟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授课规律,这些对于开展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3 教学法的研究基础

要想做好新型教学法的研究,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制定一套符合教学事情的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一些成就。我们研究团队成员均为机械工程或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具有扎实的机械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主持或参与校级或市级教改课题多项,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此外,作为教师,我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把握和挖掘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潜力和积极性,结合团队成员的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经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培养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和快乐学习的习惯等。

之前在企业工作时,我曾有幸主持过2项公司级项目。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进度跟踪与协调、成果总结与汇报。项目进行期间,为了项目方案能顺利实施,需要组织各部门进行方案讨论及可行性分析,协调工作予以配合,并定期组织会议进行进度报告和项目总结。经过这2个项目的洗礼,我具备了一定的项目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作为一名一线高职教师,我研过2项校级教改课题,负责过定向班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组织能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和学生有更多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学生信任我,尊敬我,这是我的第一资源。我们具有扎实的汽车理论基础,一定的汽车行业从业经验和“一线的高职教学”经验,熟悉互联网课程建设流程及步骤,拥有较多的汽车类课程案例,这些是我的另一大资源。通过之前教改课题的洗礼,分组评分制教学法的探索,课程建设的实践,我们团队具有了良好的项目资源整合能力

2 “互联网+向导式”教学的思路及方法

2.1 教学思路

通过前期的尝试、积累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联网+向导式教学”总的来说是可行的。具体原因如下:①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存在思维僵化、课堂沉闷和模式枯燥等缺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互联+向导式”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具有新颖性,可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诸多缺项,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②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概念逐渐深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它给我们带来新时代的大数据、新时代的通讯、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讨,应该赶上“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诸多红利,抓住并探索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互联网模式及平台,积极促进教学内容的互联网化,使学生学习更加便捷、生动和透彻。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是可行的,也是适合时代发展的。③古往今来,我们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对学习知识需求的探索,从而养成学生被动接受不愿思考的固定模式,本文提出问题“向导式”教学,抓住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题,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有通过努力获得成果的成就感,高职院 校的学生同样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摒弃错误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向导式”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2 方法探究

“互联网+向导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分为两个方向: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程搭建、运行与维护和“向导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与优化。

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设计。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的在线课程建设已经进入雨后春笋的快速发展期,主要基于“智慧职教”和“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展。在平台上可以搭建自己的课程,制作相关章节PPT、实操视频、理论模块动画、讨论话题、课程任务、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增加了学习的途径。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智慧课堂”“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程序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对于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搭建属于自己教学团队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一些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和专业见解,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向导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结合德国职业教学特点,采用“抛问题”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引入“鱼刺图”解释发动机故障原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总结

本文提出的“互联网+向导式教学”紧扣问题主题,从可行性分析和契合度两方面论述了课题方法对解决问题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教学模式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