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验主义视阈下的爱默生美学思想探析

2021-11-21汪顺来

英语知识 2021年4期
关键词:爱默生理性美学

汪顺来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

1.引言

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超验主义文化运动和正蓬勃发展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联袂打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新英格兰文艺复兴(New England Renaissance)。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在这一文化历史进程中影响极大。他的《论自然》(Nature,1836)和《论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1837)被誉为美利坚民族思想史上的独立宣言。爱默生也因此被尊称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子”(Russell,2004:206)。爱默生的思想体系庞杂,观点散见于随笔、演讲和日记中,但超验主义是贯穿其思想的主线。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晦涩难懂,一直被视为理解的难点,“很少有读者能理解爱默生思想理论的哲学内涵,能听懂他演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Howard,1960:152)。其实,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反映了他的美学观点:自然是精神的象征和超灵(Oversoul)的外衣,自然的美是精神的提升和形而上的认同。研究自然是爱默生美学思想的方法论,而自然是美的化身,是思想的载体。因此说超验主义是理解爱默生的美学思想之基石。

2.爱默生美学思想与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渊源

19世纪30年代适逢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物质主义和金钱崇拜的泛滥,重商主义的盛行腐蚀了劳动者的灵魂,“一切皆金钱交易”的口号暴露了当时美国人的贪婪本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以爱默生为代表的美国先贤们深感忧虑,积极寻求回应社会变革的对策。爱默生首先从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的农业国思想中汲取智慧,认为杰弗逊眼中的农业国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它既有利于公民优秀品德的培养,又可避免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王恩铭,2015)。更重要的是他从超验主义那里寻到了精神支柱,超验主义强调直觉在道德认知上的引领作用,反对功利主义思想,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感悟。受超验主义的启迪,他从大自然中寻求美和人类的精神家园,努力为美国人民洗去金钱膜拜下灵魂的污垢。但是爱默生的美学思想并不是超验主义的衍生物,而是吸收了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精华,是古典美学思想在新英格兰土壤中生长的一朵唯美之花。

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从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探究美,提出了“美在比例,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但是这里的和谐是基于数的比例关系来确立的。“身体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叶朗,2009:32)。各部分比例在数上的和谐构造了整体的美。“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叶朗,2009:32)。这是从物体的几何形状来规定美,探索了美的表象。总之,该学派还只是从数和图形上强调美的形式,推崇一种形式美。柏拉图最先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了美,提出了“美在于美本身”的命题,并思考了美的本质:“理式”(idea)是最高的美。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是一种先验哲学,强调美在于理式以及认识美就是认识理式的观点,这对后来的西方美学思想影响极大。中世纪的西方美学受神学和伦理道德的绑架,具有浓厚的经院哲学思想和基督教道德理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美学将美学研究从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在《美学》(Aesthetica,1750)中提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感性认识的完善,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理性认识,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王文生,2014)。美学第一次与哲学分离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在其美学专著《判断力的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1790)中从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审美判断,指出审美不涉及概念和利害比较,也不涉及人的欲念,具有一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目的性。他将美分为自由美(纯粹美)和依存美,前者是事物固有的美,后者要依存一个概念,是一种有条件的美。只有依存美才是理想美(朱光潜,2001)。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美学之集大成者,他认为美是理念(ideal)的感性显现。他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总之,西方古典美学源自古希腊美学,历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探讨了美的形式和本质,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爱默生继承了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以超验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和谐、理性和道德为审美旨归,创立了一种既有哲学思辨,又有人文情怀的美学思想。西方古典美学都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渊源,以哲学思辨为基础进行审美判断,给美下定义并思考美的形式和美的本质。爱默生的美学思想把超验主义哲学作为思辨的平台,视自然、精神、上帝为美的本质和来源,把自然间的万物看成是美的化身。但爱默生美学思想更强调人的主导地位,认为人能独立认识美,是审美主体,人是大写的思考着的学者(Man thinking),在人与美的互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精神上的提升。总之,爱默生的美学思想不仅继承了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它是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升华,因为它强调理性、和谐和道德在美的价值上的体现,尤其是它提高了人作为认识美的主体的地位,把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认识个体。爱默生美学思想是理性、和谐和道德的综合体,它的“理性”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态度和美的形式;“和谐”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美的内容;“道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价值取向和美的本质。

3.爱默生美学思想的内涵

超验主义哲学是爱默生美学思想的基石。超验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爱默生美学思想的内涵:和谐美、理性美和道德美。超验主义原是启蒙时代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创立的哲学术语,指超越或独立于感官经验之外的人类天性。而爱默生建构的超验主义哲学指超越现实,回归灵魂,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提升。他于1836年发表的《论自然》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经典。文中爱默生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发现自然之美,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的道德伦理价值与理性审美价值。

3.1 和谐美

“美在和谐”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曾从数量和比例关系探讨过这个命题,得出形式美的结论。但爱默生将这个命题在内涵上加以升华,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看成构建美的核心内容。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认为:“审美规范观念存在于自然的一切种类中”(伽达默尔,2007:71)。自然是审美规范的源泉,它包含了审美的所有概念。早期的美国文学家和思想家们对自然的迷恋和倾慕是出于对本国文化匮乏的慨叹和大自然启示的渴求,他们笔下展现的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美。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曾说:“论自然景观,美国无与伦比,但她缺乏欧洲丰富的文化”(Irving,1996:14)。欧文对美国的自然景色的美丽高度赞赏,同时他强烈感受到欧洲文化的丰富底蕴,希冀从原始的自然美中得到启示,以弥补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差距。诗人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1794-1878)自觉接受自然的洗礼,从西部大草原的原始自然景象中领悟美国的博大和深远。他这样赞美那片广袤的土地——

这一切光耀的美景非人所作

建造苍穹的手垒起

并抚平了这些绿色的丘陵,在坡上种下

花草和茂密的森林

还给它们围上篱笆。它是

这绚丽苍穹的合适地板——

它花卉的数量与光芒

堪比群星璀璨!

(Bryant,1972:131)

布莱恩特笔下的自然虽有些夸耀,颇有些浪漫主义情调,但他建构了美国的“自然神话”。在他眼中,美国人脚下的土地是上帝所赐,自然之美出自上帝之手。爱默生也意识到本国文化和历史的贫瘠,呼吁从自然中汲取营养,但他并不痴迷自然的美景,而忽略人的审美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爱默生思想的核心”(杨金才,2009:13)。在《美国学者》(1837)中他颂扬了美国学者与自然的和睦共处:所有人中,学者是最易融入大自然的这些景象的。“他把大自然的价值根植于他的大脑”(爱默生,2014:6)。学者自觉融入自然,成为一体;从自然美中找到自身价值并形成思想。他进一步指出:自然的美就是他(美国学者)的思想之美,自然规律就是他意念的规律。这样,“自然是测量他成就的度量衡”(爱默生,2014:7)。爱默生将自然美作为衡量人之美的尺度,甚至自然规律也只是人意念之物,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西方美学史上对自然、美与精神的探讨不在少数。如黑格尔认为:“理念最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就是自然美”(黑格尔,2009:149)。黑格尔将自然神秘化,等同于理念,自然美也即理念美。歌德说过,美是神秘的自然法则的外显。歌德把美看成神秘的自然的表现形式,自然是美的内核。但是爱默生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强调美与精神追求的结合。在爱默生那里,“美是自然与心灵的统一体”(程虹,2016:4)。自然成为美国人新的《圣经》,可以从中获取证明世界的和谐和正确性的新鲜证据,同时还可以从自然中更新精神,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提升。

在《论自然》(1844)中,爱默生勾勒出自然圣洁之美的图画:“雪花悄然降落在人间,片片晶莹完美。雨雪纷飞,落在漫漫的水面和原野。麦苗和青草随风起伏,那无数的小花如波浪翻滚,在我们面前泛起白茫茫一片。花草树木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水里,馥郁缠绵的和风穿过一棵棵树木,成了一曲曲自然的合奏”(爱默生,2014:205)。爱默生的散文如诗如画:圣洁的雪花晶莹剔透,完美无瑕。绿油油的麦苗和青草随风起舞,水平如镜,和风穿木,共同演奏天籁之音。人静立于自然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共描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

如何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爱默生超越了“美是快感”的感性范畴,他认为自然的形态和色彩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感官的快乐,还有一种全新的魅力,即它给大自然增添了一种美的装饰,但并不是流于表面的装饰,而是赋予某种更加强健的生命力。因此说,美只不过是源于我们自身的魅力(爱默生,2010)。一切美都是有机的,任何外在的装饰必将产生畸形,流于外表的美将会丧失活力。正如花朵的色彩美来自它的根茎,海贝的光艳与生俱来,那么自然之美源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自然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和精神的归处,美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向人们传达愉悦的感受。爱默生心目中的人与自然是一种交融性存在,共同构建宇宙和谐的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由是观之,爱默生的美学思想是对启蒙运动中机械的自然观的一种对抗,象征着深层意义上的生命交汇。

3.2 理性美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认识有感性和理性之辩。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美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快感”的说法,将美归结为感觉体验的结果。但柏拉图提出“美是理式”,而理式美先于现实万物之美,一切美皆因理式而美。继而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指出,美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它只存在于审美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叶朗,2009)。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以“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为出发点来制定审美规范,认为美来源于理性,并依赖于理性。爱默生的美学思想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了自然的理性美和人的理性美之关联。

爱默生对待自然的态度是观望与沉思,保持一种守望者的距离,体现了一个理性的美国学者对自然的态度。在爱默生眼中,自然的美是理性的和超越感觉之上的。他笔下的自然是一种理性的自然,一种抽象的自然。在《论自然》中,他指出:“我们真诚地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把它当作天堂来热爱,虽然这或是因为那里没有居民。夕阳和它余晖下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相似的地方。在风景中出现同它一样美丽的人之前,大自然必然美得虚幻、缥缈”(爱默生,2014:208)。自然之美如天堂般抽象,是一种静穆的美,凭感觉是不能体验的。自然中的万物皆因理性而美,人为万物之灵长,理当浸透着理性的光辉。

爱默生礼赞自然的理性美的同时,更加强调人的理性美。在《论美国学者》中,他盛赞美国学者是创造美国自然神话的人,是大写的思考着的人,他们自信、自由且勇敢。他们的“伟大不在于改变物质世界,而在于改变人的精神世界”(爱默生,2014:16)。如何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学者们需要有审慎的思维和高度的理性。他这样寄语美国学者:“所有的自然规律都潜在于你身上,所有的理性都蛰伏在你身上,你得去知晓,去挑战”(爱默生,2014:16)。爱默生以自然美为出发点,展现了人的理性美:勤奋自立、敢于挑战、慎思笃行。人因理性而美,而正是人的理性美塑造了自我,从而锻造成美国学者和美国文化的精英。

3.3 道德美

在讨论美的本质问题上,爱默生强调美的实质在于道德。他的美学思想倡导的是自然的道德美和人的道德美的有机统一。爱默生眼中的自然是神圣的、精神的化身。自然之美不仅仅是自然物、风景意象之美,如浩瀚的大海、辉煌的日出、皎洁的月光、晶莹的雪花等,更是这些意象中蕴含的道德意义以及它们与人心灵的碰撞产生的精神火花。

爱默生的美学思想探寻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它的诞生是为了挽救时代的道德危机。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经历物质主义狂潮的冲击,金钱至上、物质第一的思想促使人们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财富。许多人抵制不住金钱游戏的诱惑,沦为牺牲品,道德危机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了重构道德秩序,使美国人从物质财富之梦中惊醒过来,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想家着手思考自然的道德力量,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内心感悟”(王恩铭,2015:181)。

自然是道德的,自然美是道德美的体现。爱默生眼中的自然是道德的象征,他认为宇宙本质上是道德的。他在《论自然》中指出:“人类堕落了,而自然却直立着,还被当作仪表来测试人类有没有高尚的情操”(爱默生,2014:208)。人类因抵制不住诱惑而走向堕落,就像《圣经》中宣讲的那样,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使下背叛了上帝的旨意,不得不接受上帝的惩罚;但是自然却因道德而直立着,成为检验人类情操的道德尺度。他进一步指出,自然是思想的化身,而后又化为思想,就如同冰化作水和气。“世界是思想的沉淀物,而它不稳定的本质不停地溶入了自由思想的那种状态”(爱默生,2014:216)。自然是人类思想的凝结,人类思想又是自然的升华,而思想是自由的,但与道德准则是一致的,因此自然的本质也是自由的、合乎道德的。

爱默生在自然中寻到美,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强调美与精神追求、伦理道德的结合(程虹,2016)。爱默生美学思想中的自然美在于其道德美,美是自然与心灵的统一体。他指出,美是神安置在美德上的标记。“每一个理性的人都能拥有自然美”(爱默生,2013:179)。爱默生把自然美看作是上帝赋予的美德,并且人因理性而拥抱自然美。爱默生把自然当作人与上帝交流的桥梁,超越了简单的感官认知;人回归自然是为了获取美德,而不是攫取物质财富,所以说爱默生的自然是“一种有道德色彩的自然”(程虹,2011:13)。

爱默生美学思想以自然为审美对象,旨在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伦理道德认知。爱默生眼中的自然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抽象的精神力量,是灵魂与上帝的沟通。他提出“超灵”的概念来阐明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中存在超灵,一种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它寓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生成的源泉,人也是从超灵那里得到内在生命发展的神圣的火花。爱默生在《论超灵》(1841)中这样描述“超灵”——我们身处自然之中,正如土地安然地置于大气的怀抱中一样。就是那“统一体”,那“超灵”,包含了每一个个体,与其他个体融为一体。就是那共同的心,所有真诚的对话都是对它的顶礼膜拜,所有正确的行为都是对它的服从。它永远在努力进入我们的思想、身体,变成智慧、美德、力量和美丽(爱默生,2014:118)。超灵是个体的人的灵魂与自然之魂的统一体,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力量,是人的思想、智慧和道德的源泉。

爱默生说,美表达自然之魂的中心利益,把智慧和力量隐藏在它平静的天空里。美永远和思想的深度成正比 (爱默生,2010:215)。自然之魂在于精神和道德,美是精神的表达和道德的诉求。美具有永恒的品质,但物质之美是暂时的,只有智慧之美、道德之美长存。总之,爱默生美学思想一方面回应了那个时代的物质主义浪潮,另一方面发展了西方古典美学思想,是北美大地上绽放的清新唯美之花。

4.爱默生美学思想对美国文化和文学独立的影响

爱默生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思想和文化独立的开拓者。爱默生的美学思想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刘宽红,2006:22),他的美学思想以超验主义哲学为基石,继承并发展了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主张超越现实,回归灵魂,追求精神提升和道德审美,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征,反映了独立后的美国人思想上的大变革。爱默生的美学思想呼唤回归自然,接受自然的洗礼;主张以人为本,歌颂人的理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用自然和美国神话来取代历史和挣脱欧洲文化传统的羁绊。它唤醒了人类的优秀品质——自信和自立,强调美是自然与心灵的统一,倡导民主精神和个人主义,标志着美国文化的独立。19世纪上半叶是“美国文化的形塑期”(王恩铭,2015:129),美国人迫切需要反映美利坚民族特性的美国文化,即政治、经济上独立,文学上从模仿走向创新,思想上彻底解放。爱默生美学思想正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它号召人们挣脱欧洲传统的束缚,发展一个崭新的属于美国本土的文化,填补美国人思想领域的空白。

爱默生的美学思想是美国文化独立的宣言。美国需要一种文化认同,但文化贫瘠的现实让美国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们深感困惑,他们只得编造属于美国自己的“新神话”,以填补文化空白。一种“有特色的美国文化正逐步形成”(杨金才,2009:4)。美国文化的特色在于“新”和“自然”。“新”就是强调它与英国和欧洲文化的不同,它正摆脱欧洲文化思想的羁绊,呈现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自然”阐明了美国文化的源泉。美国人很难从匮乏的历史中寻找文化之根,但他们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看到了美国文化的希望。作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思想家,爱默生就是从自然中找到了他的美学真谛。他期望用自然和神话填补历史的空缺,鼓励独立和创新。在他的眼中,自然是美国神话的来源,美国学者就是创造神话的人。爱默生的美学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理性美和道德美,追求自立与创新,是美国文化独立的宣言。

爱默生的美学思想对美国文学独立的影响也很深远。早期的美国文学作品因带有模仿欧洲大陆,特别是英国文学的痕迹而遭人诟病。连欧文和库柏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尴尬的境地,他们的创作中也难以消除模仿的印记。为此,爱默生大声疾呼:“模仿等于自杀”(Emerson,1983:259)。他坚决反对盲目模仿,呼唤美国学者的诞生。他心中理想的美国学者是具有自信、自立和创新精神的人,能够从自然中寻求美国元素,创作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爱默生美学思想认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发展了美国文学史上的象征主义创作手法,为美国文学的独立指明了方向。受此影响,许多伟大作家如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等用象征主义创作手法谱写了美国神话和反思了人类文明,他们的作品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爱默生美学思想还“为美国文学播下了创新精神的种子”(王屹,1997:65)。创新成为美国作家求生存、谋发展的生命和动力,也是美国文学屹立于世界经典文学之林的标志。爱默生讴歌独立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追求至高无上的绝对美的主张,还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曾莉,2012)。某种意义上说,爱默生是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5.结语

爱默生的美学思想以超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继承了西方古典美学的精神内核,并提升了人的主导地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理性美、和谐美和道德美的综合体。它强调自然对提高人的修养的引领作用,自然既是思想的化身,又转化为人的思想;自然不仅彰显自身的价值和规律,还启迪人们获得道德真理,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启示。爱默生的美学思想视精神高于物质,重道德修养轻物质追求,是对当时 物质主义泛滥的社会浪潮的有力反击,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爱默生的美学思想宣扬“自立”和“创新”,推动了美国文学和文化的独立。“自立”就是相信自己,正视自己民族的伟大之处,摆脱传统的羁绊,从而掀起了民族文化独立的高潮;“创新”就是不断创造新形式和新技巧,更好地反映美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使得美国文学具有鲜明的独立性。但任何一种思想总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爱默生的美学思想也是如此。它夸大了精神的引领作用,并把自然绝对精神化,导致了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论;它宣扬的“自立”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权威,提高了自我的价值,但也刺激了极端个人主义或唯我主义的膨胀,具有消极意义。

猜你喜欢

爱默生理性美学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微言大义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欲望膨胀
外婆的美学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360岁
爱默生的“尊严”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