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外来务工子女德育养成
2021-11-21⦿张蓓
⦿张 蓓
随着城乡发展,许多家庭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其他城市务工,这时只得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务工的城市生活和学习,这样一群稚弱的“小小鸟”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成为关注,他们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长善救失,立德树人”,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德育现状问题,并积极地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异乡求学的孩子们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社会方面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教育来说,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拓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资源,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文化体系当中来。
(一)社会文化
对于一些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可以请来教育专业人员对外来公务人员开一些集体课程及讲座,向他们讲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及规律,教会他们如何针对一些青少年阶段的特点及时进行干预,实施相应的教育措施。还要让外来务工子女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以此来达到学校与家长的良好配合。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校,不仅能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更可以极大地改善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在一个更加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二)社会宣传
加强市区的文化建设,加强小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邻里互助互爱,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归属感和融入感;经常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社区娱乐活动,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发挥其优势及特长、体验成功,培养其成就感和自尊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中有利于其社会角色的良好定位,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他们在心理上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自信,更好地体现出他们能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从而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学校方面
(一)学校课程方案建议
学校可以通过每周五的班会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把每一位学生都纳入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行动中来,将养成教育融入平常课堂中。可以利用晨会在时间、地点、人物等各方面的最佳特点,对学生进行正常的德育教育。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一切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间段,因此可以适当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养成教育。德育的内容可以针对某个行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举止等。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
立足宏观,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规,面对全体学生,确保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符合学校的要求。首先,根据时间安排好内容。如上学时间;晨读时间;上课、下课及午餐时间;放学时间;做作业时间;吃饭时间等,让每个学生知道具体的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其次,针对班级学生的一日常规打分,做到奖惩分明。设置合理的奖励与惩处措施,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奖励与处罚,并通过学生的监督、反馈来促进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次,加强班级日常管理的执行,培养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各个班级值日生对每日常规行为的管理与记录,督促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最后,民主竞争选拔班级的干部,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干部的选拔中来,充分体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三)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多方面能力
生活上从衣、食、住、行、体等方面培养学生自立能力、计划能力、条理能力;学习上从学习准备、课堂行为、课后复习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积极学习心理、严谨学习态度;另外,从个人、家庭、社会集体等方面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归属感,只有加强家校合作才能把“三方面”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在对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及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关心、协作,使其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来。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当尊重和感激他们。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我们应当关注和关爱的对象,我们呼吁,将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德育问题形成一个社会支持体系。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实现他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