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的眼光去研读和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
2021-11-21黄翠益
⦿黄翠益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儿童德行成长的场域,通过学习会使儿童了解善恶,明辨是非,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素养。教师在研读和使用教材时要链接儿童生活,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角度来深度分析和钻研,这样才能够找到适合儿童的方式,让儿童主动浸润在道德与法治环境中,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自由成长,提高道德品质。
一、从儿童实际出发,合理控制课堂节奏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控制课堂结构,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慢慢地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考虑儿童本身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探究教学中哪些内容要详解,哪些教学内容略讲,并且分析一节课中哪些内容要详解,哪些内容简单分析。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时,学生对于古代科技巨人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就要在介绍部分多用一些时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阅读角,了解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著名人物,并且了解他们的科学发明。教师的介绍会使学生对这些科学家有更深刻的认识,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刻地认识到每一项科技成就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教师的介绍和引导会促进学生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同时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会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参与中理解知识。
二、符合儿童的特点,精心准备教学课件
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课件,利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的课件制作要有条理、有顺序,帮助学生连贯理解知识,同时添加适合儿童的图片或视频,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为学生提供不同民族的照片,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民族的服装特点,了解到我国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傣族、壮族等不同的民族。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傣族泼水节、苗族苗节、锡伯族的抹黑节等不同节日的视频。视频会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民族的不同节日,在直观形象的观察中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在观察中产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在内心中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目标。小学生喜欢色彩亮丽,直观形象的知识,借助课件来创设情境的效果要比文字好得多,所以,教师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精心准备课件。
三、结合儿童的生活,帮助理解学习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生活细节,通过生活来促进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生活中的现象是儿童所熟悉的,教师借助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会激发儿童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儿童在熟悉的环境中回忆和思考,在不断地加工和处理中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选举产生班委会》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建设人人有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我想解决的班级问题”调查问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会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促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和分析。调查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早晨时间很多,却被浪费了,如果安排晨读会使大家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室的地上有时会有纸屑,如果日常卫生有人负责,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有的同学在课间会追逐打闹,如果有人能维持秩序就好了。”……学生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班级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还要不断地坚持,这样才能促进班级的进步。
四、采用适合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会活跃课堂,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促进儿童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个情景剧活动,让学生当导游,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到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去旅游。学生当了导游,他们就会主动思考我国有哪些好山好水好风光。活动中,有的学生想到了长江三峡,长江时我国第一长河,日夜不停,奔向东海。它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还有的学生介绍了黄山,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到黄山可以观看奇松、怪石和云海,古人曾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赞美黄山。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体验和思考,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学生主动体验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教师尊重了儿童立场,关注了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就会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做到有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能够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会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积极进行逻辑思考和主动认知,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感受中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