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1-11-21廖春林武汉体育学院
廖春林 武汉体育学院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素之一,任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的铺垫,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一定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此,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内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优化路径等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与方向,促进体育教学环境的完善。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内涵
目前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虽然已经丰富起来,但学术界还未拟定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定义。毛振明以为其体育教学环境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所有影响“教”和“学”的前提条件的总和[1]。陈中林、刘扬等指出体育教学环境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可以简略的将其看作是体育教学活动发生场所的客观环境因素的总和[2]。姚蕾在对体育教学环境各个组成结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指出体育教学环境是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相对微观的教学环境,不能脱离于教学环境以外而独立存在[3]。金晓阳等研究者定义体育教学环境是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多种客观条件的总和,有物理环境也有心理环境,同时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场所,对其活动结果有重要影响[4]。
综合上述不同的观点可以看出各位专家学者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界定和理解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意见,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阐述,侧重点亦不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基本都从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作用以及构成要素等方面给予界定的,究其本质并没有任何区别。梳理这些观点得出结论:(1)体育教学环境定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里面包含的要素十分丰富,且紧密相连。(2)体育教学环境始终是以体育教学为核心而组织建立的,同时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体育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在教学活动必不可缺的,能够对教学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因而体现出它的重要特点,体育教学环境的目的性与综合性;体育教学环境的教育性与潜在性。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目的性与综合性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一定的考量下,为了给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保证体育教学进行为目的而设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解读教材、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全方位的来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计划。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求学若渴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多重因素相互联系并从各自不同的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并综合对体育教学产生影响。这不仅仅表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某单一环节上,体现的是一个体育教学环境系统、整体的综合性特征。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教育性与潜在性
体育教学环境不仅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开展的基石和平台,其各种因素的组成自身就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由于体育教学环境承载着教学育人活动的展开,组成的内容具备了区分其他任何环境的特色要素,从环境的构思到设计,最后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学环境常常在学生在不知不觉或毫无意识下的情况下,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痕迹并没有明显表露,看不见实体的教育过程。其教育性隐蔽于学生主体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细节之中。
三、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因素
体育教学环境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多种要素所组成,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既是有形存在、也是无形存在;既有动,也有静。厘清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因素有利于明确的提出优化策略,本文主要从物质环境以及心理方面进行阐述。
(一)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
物质环境因素主要有可供体育教学使用的场馆、齐全的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以及合格体育场地等硬件设施。物质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保障,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或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物质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体育设备、器材是增进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在物质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出现器材种类不完善或设备年老失修,陈旧的不能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些具体需要实际操作的体育练习达不到教学目标。
(二)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环境因素主要包含:学校体育教学风气、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能对学生的心理环境产生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风气是学校层面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的体现,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宣传热爱体育精神的学校风气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的热情与兴趣的心理,反之亦然,会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恶、抵触的不良心理。充满学习热情与激情的教学氛围会让教师与学生更为融洽的交流,倾听与倾诉相伴,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练习的实时情况,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并且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做出调整。
四、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目标:打造智慧化的体育教学环境,推动智能化全面升级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具体包括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文化环境建设薄弱、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诸多的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模式暴露出不能满足学生教学需求以及发展评估系统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体现出体育教学环境缺乏智能性,同时也给予了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智慧化是指人、机以及联合其他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深度融合发展,制定智慧化的优化标准即在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校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体育教学环境智慧化建设标准可划分不同的等级,教学手段进行智能化升级为体育环境建设增添色彩。
(二)优化方向:创新体育教学环境设计模式,促进特色化和谐发展
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设计方面,以乡土性为原则,根据地域风貌、气候特征以及风俗文化等体现地区独有的特点,选择适应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水平。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从心理和生物节律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合理安排好体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布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学习。
(三)优化要求:构建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实现整体化科学布局
首先要充分考虑体育场馆的建筑风格、场馆周边环境的绿化程度以及位置,其次要对场馆内外物品摆放、划线等进行协调布置,规整各类器材的存储设置。使得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来服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创造创新体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出一切承载体育教学环境教育的功能,从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角度、多层次出发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教具,以及布置场地和场景设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育,构建科学发展、具有建筑美学、艺术性等体育教学环境,并实现现代化、整体化的科学布局。
(四)优化重点:构建完整和谐的教学服务环境,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体育教学环境首先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体育教学环境的预先设计,保证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教学,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技能掌握与技术提高。根据学生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一切以服务学生学习为基础。教师需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如: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教学环境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因此需综合考虑教学对象的不同,不同的身体、心理发展水平,构建完整和谐的体育教学服务环境,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需求。
五、结论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向“体教融合”方向深度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命题应当引起体育教育研究学界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体育教学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探索出一条清晰地脉络可以很大程度帮助教师顺利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它的显性作用,同时发挥其隐性作用从学生内心层面进行教学环境建设。优化创新是体育教学研究前进的动力源泉,重视发展是推动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层面的动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