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性动作训练对新兵体能训练干预效果的影响
2021-11-21常睿中国人民解放军92509部队
常睿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09部队
FMS即功能性动作筛查最开始出现于20世纪末,是一种身体动作的测试方法,后经过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的竞技体育、康复理疗和体能训练等领域中。FMS测试能够反映出人体的各个关节和骨骼肌肉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通过这项测试能够发现人体运动链的薄弱部分,寻找基础动作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进而提升基础动作的有效性,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本次研究采用FMS测试对海军某训练基地新兵进行测试,对低分人群进行纠正性动作训练,为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身体功能训练的有效提升以及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供有效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8~11月海军某训练基地的男性新兵312名,平均年龄(19.76±1.87)岁,依据班排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6名)。开训前,对两组新兵分别进行FMS测试,分别进行常规军事训练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纠正性动作训练,为时2个月。对两组新兵功能性动作进行筛查数据对比,同时对两组训练伤发生率差异进行比较;干预组平均年龄(19.76±1.48)岁,身高(174.24±6.27)cm,体质量(68.24±9.46)kg,BMI指数(22.42±2.88)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19.75±2.18)岁,身高(174.43±5.64)cm,体质量(68.37±9.77)kg,BMI指数(22.85±3.02)kg/m2。两组新兵的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训前两组新兵的FMS测试中10项评分与总分的分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性动作训练前量组新兵的体能训练科目成绩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FMS测试
根据干预组的实际体能训练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纠正动作,在每日常规体能训练课及业余时间中进行10min以上的练习,为期2个月;体能达标的新兵直接进行常规体能训练,不附带纠正性动作的联系。对两组新兵训练前后的FMS测试分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纠正动作设计如下:
①深蹲:单膝跪地屈背、弯腰双手触摸脚趾、双腿屈髋,拉扯髋部,提升髋部灵活性;
②箭步跨栏:单侧直腿背桥、拉伸髋部、上身滚动、下身滚动,通过跨步外旋髋部;
③直线分腿蹲:单膝跪地屈背、抱住单腿背桥、单膝跪地进行扭转、单膝跪地进行髋部肌肉拉伸;
④肩部灵活性:四肢平铺趴地进行胸椎扭转、手臂通过画圆进行胸椎扭转、双膝屈曲进行躯干旋转、靠墙坐双臂伸展;
⑤主动直腿上抬:拉伸髋部、单腿身体下沉、躯干发力进行抬腿、单膝跪地屈髋进行肌肉拉伸;
⑥躯干稳定性俯撑:屈腿俯卧撑、登山式俯卧撑、前爬式俯卧撑、辅助俯卧撑;
⑦旋转稳定性:四肢平铺趴地进行核心的激活、滚动、脊柱中立进行四肢趴地异侧抗压。
2.干预措施
根据FMS的测试结果来分析所有新兵的减分原因,根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所发布的军人身体运动功能评估与纠正训练指南进行相应的纠正性动作训练,根据所有新兵的具体体能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纠正性训练内容,并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对新兵身上的薄弱处进行强化训练。纠正性训练的步骤应当包含:热身环节→纠正训练环节→素质提升环节→放松环节。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人的FMS测试结果进行训练周期、实际训练时间等的调整。纠正性动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抗阻力、柔韧性、平衡和本体觉以及自我筋膜放松等。
3.训练伤诊断标准
训练伤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出现障碍或者发生病理改变,主要包含: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骨关节损伤以及特殊因素损伤四类。可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危重四级。轻度损伤:组织器官的功能不受到影响,处置后可继续参加训练;中度损伤:组织器官功能一定程度受到影响,经过治疗后可以参加一部分训练;重度损伤:组织器官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治疗后不能继续参加训练;危重度损伤:危及到生命。
(三)观察指标
对两组进行2个月训练后的FMS测试成绩进行观察对比,对纠正性动作训练对新兵体能训练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对两组新兵军事体能训练项目的测试成绩区别和训练伤发生率进行对比。
(四)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纠正性动作训练前后两组数据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干预组纠正训练前后FMS分值变化
进行干预训练前,58名体能差异性新兵的FMS总分为(13.33±1.94);干预训练后FMS的总分为(14.50±1.87),对比训练前增加(1.17±2.40)(P<0.01)。其中参与干预训练前FMS总分对比增加的人数有32人(55.17%),下降的有18人(31.03%),没有改变的为8人(13.79%)。经过纠正训练后,干预组的FMS单项动作得分均有所提升,其中深蹲、箭步跨栏、直线分腿蹲等动作和FMS总分提升的复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性俯卧撑动作的分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P<0.01)。
(二)对照组正常训练前后FMS分值变化
进行常规训练前,对照组的78名体能正常新兵的FMS总分为(16.43±1.37),训练后的FMS总分为(15.87±1.57),对比训练前降低了(0.56±3.00)(P<0.05)。对比常规训练前,训练后FMS总分有所增加的有30人(38.46%),下降的有38人(48.72%),没有变化的有10人(12.82%)。常规训练后能够看出,对照组在FMS单项分值上的变化各有不同,其中深蹲和直线分腿蹲两项分值有所提升,其他则有所下降。其中深蹲、主动直腿上抬、稳定性俯卧撑的前后分值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三)两组人群训练前后FMS分差值比较
经过纠正训练后,干预组的FMS总分有所提升,对照组的FMS总分有所下降。两组人群训练后的FMS总分差值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除深蹲的动作以外,两组人群在训练前后的其他6项动作FMS分值差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四)两组新兵训练伤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的训练伤发生率为2.56%(4/156),其中包含软组织损伤2例、骨关节损伤2例、轻度损伤3例、中度损伤1。对照组训练上发生率为7.69%(12/156),其中软组织损伤3例、骨关节损伤9例、轻度损伤7例、中度损伤5例。两组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纠正性动作训练对提升新兵体能训练的成绩和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的干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2个月的纠正性动作训练,除稳定性俯卧撑以外的其他单项动作体能差异人群的FMS分值均有所提升,由此可见纠正性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体能较差人群的运动效果。肩部灵活伸展、主动直腿上抬这两个动作主要针对身体的灵活性,经过纠正训练后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能够在身体灵活性的纠正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深蹲、箭步跨栏以及直线分腿蹲这三项动作主要反映人体的动作的功能性模式,分值提高说明体能较差人群的数值能够得到整体的改善;旋转稳定性动作训练后分值有所提升说明核心、骨盆、肩胛带等多方面的稳定性有所增强,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有所提升。近几年的新兵体能训练中经常存在训练计划不科学合理、训练负荷过大、训练难度强度超过新兵机体的生理值域情况,导致新兵在训练时产生训练伤。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新兵在进行常规体能训练时很可能存在训练计划不合理、训练方法不具备针对性、训练强度过高、训练过于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情况,并不利于新兵进行体能训练也无法对训练伤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纠正性动作训练后,体能较差的新兵在FMS总分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证明纠正性动作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新兵体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训练伤的发生率,为以后的体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