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足球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策略研究
2021-11-21孙镇伟冯瑞郑州大学体育系校本部
孙镇伟 冯瑞 郑州大学体育系(校本部)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大力开展体育锻炼,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就是足球。然而足球运动极易造成损伤,当运动员发生损伤后,无法正常训练及比赛,严重时还会影响后期运动。为了降低运动损伤的影响,此次研究重点分析和研究运动损伤问题,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
一、损伤的类型与部位
高中学生尤其是足球专业学生参与足球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如:挫伤、摔伤、扭伤、拉伤、撕裂伤、脱位、劳损,受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其中腿部肌肉和踝、膝关节的受伤概率最高,踝、膝关节扭伤是很常见的事情,大、小腿各位置的肌肉拉伤与各部位挫伤,同样也十分常见。
二、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运动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属于足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对运动训练的影响非常大。当运动员身体素质不达标时,极易出现损伤问题。在进行足球运动之前,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以此保护运动员的安全。足球运动前期准备活动,能够有效保护慢性损伤运动员,通过热身运动,能够打开关节,避免突然发力造成不良影响。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准备活动作为参加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关键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肢体进行充分活动,还要让身体中的多个器官,从平常的抑制状态逐渐变得兴奋,主要涉及:心肺功能、关节、韧带、肌肉等部位的适应过程,如果未经过该阶段便直接开始运动,极容易发生踝关节、膝盖、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位置的损伤。
(三)技术动作的缺失或错误
足球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的缺失,也是导致运动员身体损伤的原因。虽然说国内在不断的普及足球运动,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有了足球运动的训练。近年来国家也大力号召发展校园足球,可以说足球运动已经成了体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然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足球训练员,在足球运动技能动作教学时会存在部分误差。加之,实际比赛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存在激烈的拼搏和剧烈的运动,损伤问题是极易发生的。最后如果运动员们在实际的技能动作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错误练习,很容易使运动员存在慢性损伤,导致肌肉劳损问题的出现。
三、高中足球运动员运动训练损伤预防策略
(一)做好足球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做好运动训练防护工作
对于高中足球运动员而言,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损伤时有发生,导致运动训练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中足球运动员对于预防受伤理论的掌握程度不高、运动训练过程自我保护意识的匮乏等因素,都会造成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人体的肌肉拉伸及血液循环都具备一定的生理规律,若运动员在激烈运动过程中突然停下或是开展突发性的激烈运动,都会对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多数是关节部位的伤害,而严重的会对运动员的筋骨造成伤害,最终导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效果大大降低。为此,运动员在进行足球运动训练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拉伸活动,促进运动员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在准备活动开展过程中,运动员要保证拉伸的科学性,确保全身都能进行适当的舒缓活动,有效降低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损伤程度。同时,高中足球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之后,需要迅速缓解自身的疲劳程度,从技术层面降低足球运动员伤病发生概率,借助充分的准备活动提升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灵活性,提升高中足球运动员对自身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降低伤病发生的概率。高中足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运动员身体健康保护的相关规定,佩戴相关体育训练护具,加强高中足球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具备自我预防及训练后自我放松的能力,同时培养足球运动员受伤后自我急救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自我保护的训练习惯。
(二)强化安全意识
为了避免足球运动期间发生损伤,必须基于运动员自身角度出发,加强安全意识培养,遵循运动规则与要求,约束自身行为与动作。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尊重比赛规章制度,冷静对待裁判处罚。强化安全意识,既是对足球运动员的要求,也是对比赛举办方、足球协会提出的较高要求。在运动练习过程中,教练员应注重练习计划的制订,教练必须准确掌控练习内容、强度,以免影响运动员身体健康。教练员在编制训练方案时,要按照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营养需求,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在设定练习强度时,应当遵循球员实际情况,做好科学化调整,确保球员身体健康,全面加强练习效果。针对赛事举办方,重要职责在于维护比赛场地安全,注重监护和管理比赛场地,在比赛之前,全面排查比赛场地,排除足球场的危险因素。
(三)规范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负荷
足球专项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同时对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根据课堂内容,选用合理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技术和技能,促使其具备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如果动作的困难程度较高,便需要变化调整更合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预防因运动而带来的身体损伤。科学合理规划每节课程的运动负荷和量度及动作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进步。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等情况具体了解,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四)合理选择运动场地和周围环境
运动员容易因周围的场地因素导致存在运动损伤问题,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运动环境做出相应的预防对策。首先,针对中小学或高校的学生要不断的完善足球训练的场地建设,增强医疗配置和足球设备配置,其次,对运动较小或没有经验的运动员们,要通过佩戴护具,进行相应的比赛和训练。对职业的运动员们来说,需要穿着符合足球运动的服饰和鞋袜,并且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常备一些损伤处理设备如喷雾剂、绷带等。
(五)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医务人员对于运动损伤认识的全面性,确保高中足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正确、及时的医护处理,借助高效、正确的治疗手段,对发生运动损伤的足球运动员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提升医务人员的医护水平及职业素养,避免医务人员在对高中足球运动员进行诊护过程中发生错诊问题,导致训练运动损伤转变为慢性伤病,加大伤病的治疗难度。此外,医务人员需要与高中足球运动员的教练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将高中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时反馈给教练员,让教练员能够根据足球运动员的康复进程安排足球运动训练工作,加快高中足球运动员的恢复进程。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做好医务监督工作,督促高中足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应用必要保护用品,避免运动员发生重复损伤性问题,借助多种可行性康复策略加快足球运动员受伤组织的修复。
(六)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
常用的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方法有动力练习、静力练习、逆向练习、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运动员在接受了各种疗法,缓解了疼痛,消除了淤血,损伤的部位恢复到了常态后,可采用恰当的康复训练方法,逐步恢复肌肉组织、关节等的运动状态,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且在后续的运动中不会出现复发等情况。常见的动力练习有跑步、连续跳跃、关节屈伸和投掷,主要是利用肌肉力量进行关节、肌肉、韧带的功能训练,使其逐步恢复原有的功能。在静力练习时,主要是控制好练习的时间,逐步加大练习的强度,促进损伤部位的新陈代谢,确保肌肉、关节、韧带等恢复到原有的力量和功能。逆向练习指的是做相对应部位的练习,背部损伤需要做腹部的练习,上肢损伤需要做下肢的练习,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的目的。通过主动活动能够逐步恢复肌肉的力量、活动的速率和关节的活动度。通过被动活动,逐步扩大损伤部位的功能范围,恢复淤血和粘连,在外部作用的影响下,损伤部位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并逐步提高运动负荷,扩大运动范围。
(七)提升保护意识
参与足球运动和实践课程,学生必须要将自我保护的意识提升。在比赛进行之前,需要先开展充足的热身与准备活动,确保身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让各器官、肌肉、韧带和关节等部分都逐步适应进入到运动状态,并能够适应接下来的运动强度。如果学生身体存在旧伤,必须要对特殊的部位进行针对性地保护,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各种损伤情况再次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足球专业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而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却是非常多的,主要有:思想认知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足球对抗性特点、技术动作失误、身体过度疲劳等主观及客观的各种因素。为了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预防与治疗,需要强化准备活动、保证技术规范、严格医疗监督,能对学生的损伤进行正确判断,程度较轻的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严重的话需要送到医院进行专业救治,保证其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