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篮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2021-11-21王彦飞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王彦飞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体育功能研究的深入,使得我国国民对学校体育中篮球课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小学篮球教学的认识也从单一的生物一个维度逐渐转向多维度发展,即生物维度、社会维度、教育维度等多功能的认识转化。对于中小学篮球教师的认识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逐渐认识到在中小学篮球教师在各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中小学篮球课程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重视。有关于中小学篮球课程对于学生的意义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并结合部分文献的观点,论述中小学篮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一、中小学篮球课程可以增加学生教育与教养功能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谓教育从小的方面指的是学校教育,是学校范围内通过特定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在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进而将其培养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大的方面看,教育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丰富和增强社会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人们所认识的教育,并非单纯指学历教育,也并非单纯的仅仅是学校一个单位所为,实际上从广义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且系统的过程。此外,教育也并非单纯的指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教养”,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行为方式和道德修养,是社会人所必备的基础素质之一。教养一般来说包含两大方面,分别是文化教养和品德教养。教养多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关,其中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学校对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社会中很多人对于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孩子进入学校主要学习文化课程,只要是文化成绩优秀其余什么都不重要。持这样的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这样的观点是很偏激的,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教养更加重要。在学校学生除了每天要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培养规矩、与人交往、卫生习惯、体育锻炼等。
篮球活动并非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实际上对于学生的教养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除增强学生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外,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面的知识。篮球课程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最为常见的课程之一,由于篮球运动对于场地、人员、服装、技术等要求不高,因此,篮球运动是学校和社会中非常多人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篮球课程的教学的意义,首先可以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与教育。还可以教导社会规范:篮球锻炼是一个有章可循的社会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遵章守纪。篮球活动属于集团活动,能够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纪律,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和交往能力等。可以说篮球课程作为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向学生传递篮球文化知识,包括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篮球技能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增强自身的教育与教养。
二、中小学篮球课程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部,人体一切活动的指令,都是由大脑发出的。大脑的重量虽只占体重的2%,但需氧量却要由心脏总输出血量的20%来供应,比肌肉工作时所需血液多15-20倍。在校的中小学学生由于每天多从事课堂内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多用大脑去识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深度分析书本知识后面更为深刻的逻辑原理,因此主要依靠大脑来工作,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加之长时间静坐,迫使身体血液循环不畅,供给大脑的血液不足,氧容量下降等问题,给中小学学生正常的文化学习带来很大挑战。
在进行篮球活动时,由于篮球项目相对激烈,可以让身体的血流速度加快,新陈代谢旺盛,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有所加强,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大脑的血液数量和质量便会提升,所以篮球活动能够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让低质量的血液快速回流心脏,进行循环来更迭新鲜血液,可以促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加强,对体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大脑分析综合能力加强,整个有机体的工作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效率。反之,只知道进行语数外等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放松,单纯依靠时间的叠加来换取成绩的增长是不可取的。
三、中小学篮球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机体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所形成的形体上的变化,它是人体量变过程。发育是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逐步完善,机能逐渐成熟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的生长还是发育都与骨骼有一定关系。因为骨骼是人体的支架,骨骼的增长与增粗能够更好的促使中小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促使学生的身体形态、内脏器官系统发生变化。
中小学在从事篮球运动过程中,能够刺激骨骼两端骺软骨的增生,从而促进中小学生骨的生长。科学研究证明,经常从事篮球活动的青少年比一般青少年身高增长要快。同时,经常参加篮球活动,还可使骨骼变粗,骨密质增厚,骨骼抗弯、抗折、抗压的能力增强。
肌肉是人体进行肢体活动的动力源泉,中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进行的篮球活动均由肌肉来实施。健硕而发达的肌肉在提升人体活动能力的同时,还会对人体的骨骼和关节形成保护作用,以及增强人体形态结构的美感。
在进行篮球活动过程中,由于肌肉做功增加,便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情况,让更多新鲜的血液流入肌肉,参与人体工作。篮球活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让肌纤维的数量和质量得以提升,进而增加肌肉的维度。有研究显示一般人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而经常从事篮球活动的人肌肉重量能够占体重的45-50%。
四、中小学篮球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机能水平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篮球运动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使心脏变得肥厚和发达,可以让心脏在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使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在轻度运动时心跳频率和血压变化幅度比一般人小,使人不易疲劳,而且恢复较快。
中小学生在进行篮球活动过程能使人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速。从而使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功能都得到改善,如经常进行篮球活动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技能水平,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心血管系统疾病每年会导致一百万人死亡,并声称“不活动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经常参加篮球锻炼能使心脏产生运动性肥大,心肌增强,心壁增厚,心腔容积增大,在功能上,心肌的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心搏频率减少,出现“节省化”现象;经常参与篮球锻炼,还可以增强肺的功能,让肺活量增大,每分通气量增大,使得肺的功能得到改善,呼吸深度力加深。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人体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技能,使人体脏器的水平有一定提升。可以说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机能水平。
五、中小学篮球课程可以调节人的不良情绪
从事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调节人的某些不良情绪和心理,如紧张烦躁、意气消沉和情绪的沮丧等。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发现,散步能减轻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如果有焦虑情绪的人散步15分钟就能松弛下来。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指标。篮球锻炼可以改善不良情绪,锻炼时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血流加快,释放内啡肽等可以降低焦虑,消除忧郁、分散注意力,缓解压力。中小学生在进行篮球活动过程中,会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球场上,将学习、考试、生活、交往等压力暂时忘记,获得短暂的愉悦;再就是篮球本身就属于游戏的一个部分,中小学生在进行玩耍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六、中小学篮球课程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中小学生在进行篮球活动时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篮球活动对于人体适应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便是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充盈,加之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庭过于呵护孩子的成长,不让孩子过多的接触大自然,冬天来了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夏天养在空调房间内,使得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所接触的自然界中一些相对普通的物质有限,身体产生的应激性也相对较少,使得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免疫力下降,不适应自然等情况。其次,孩子适应能力的下降还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很多孩子由于在温室中长大,没有经历过过多的风雨,都是在家长安排好一切后所进行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这部分孩子在进入社会后,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相应下降。例如团队意识差、竞争能力不强、懦弱、盲目的自信和乐观,缺乏应有的吃苦精神等。
经常参与篮球活动的部分同学,由于篮球活动多在室外进行,需要面对严寒和酷暑,这样中小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加适应自然的能力。减少一些冷空气过敏、花粉过敏、紫外线过敏等情况的出现。再就是篮球活动一般需要很多人共同进行,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和耐挫能力。从而提升中小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