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路径研究
——以篮球教学为例
2021-11-21吴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韬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篮球作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其中还承载着许多思政元素。通过篮球比赛可以充分彰显出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技巧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激发出学生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和团队责任的优秀品质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和队员,同时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为大学生将来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都比较落后,在具体的教学与训练期间,教师的训练模式过于陈旧,训练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没有吸引力,形式过于单一。在教育中只是单向的传输,没有深度挖掘体育中存在的德育元素,并且无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教师为学生进行的理论讲解让学生自行理解,使教师并不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在篮球课堂教学中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成果的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限制[1]。
根据当前教育背景,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贯穿课程思政内容,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在当前高校的篮球教学当中,并没有将其进行有效落实,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篮球教学的意义。因为大学生已经具备成熟的思想,并且大部分学生从小就进行篮球运动,认为篮球就是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篮球没有任何联系,认为自身的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可以掌握足够的篮球技能。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不足,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思想政治培训与指导,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只是单纯的对学生渗透一些有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起不到任何帮助,导致高校篮球教学中育人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教育要求,挖掘出高校体育课程中育人功能,使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思政育人为前提,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根本,使学生不仅能够收获良好的体能、技能和智能,同时还可以具备良好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使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落实。推进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管理的全面创新与改革,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独特育人作用,提高体育课程的育人质量[2]。
二、发挥高校篮球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手段
(一)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发挥融入式课程思政元素
融入式教学法主要就是在指定的学习情景中融入教师自身的教育意图,将语言作为融入的主要媒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进而可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认识社会大环境。充分发挥出高校篮球课程中所隐藏的育人功能。
(二)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发挥嵌入式课程思政元素
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利用结构嵌入、双向嵌入、认知嵌入等多种嵌入类型,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并且教师应当深度挖掘课程思维因素,将其与看球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篮球技能与个人素养的同步提升[3]。
(三)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发挥渗入式课程思政元素
渗入式教学,教师需要探索篮球教学中存在的育人价值,将其无限放大,建立起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运用课程思政元素讲授学科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三、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为了提升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应当清晰认识到体育课程在教学在高校教育的主要地位以及对学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使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基本的篮球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4]。
(一)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对象,为了落实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思政教育,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不断挖掘与学习思政教育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并且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亲身示范,使学生可以掌握对应篮球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体育活动中所蕴含思政教学内容,发现体育学科存在的魅力,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理解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德育教育的伟大使命,从而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同时体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保证在体育活动中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扩展自己的知识层次与视野,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对应篮球的实践活动,进而能够更好的体验各项体育活动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5]。
(二)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落实思政教育
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理论知识作为知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保证课程思政被有效落实。学生在有了学习兴趣之后,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其建立起篮球场上的一些规则知识,以及球员的场上分工等知识以及篮球的发展史等,保证学生可以从心理以及行动上对篮球运用产生全新的认识。篮球运动并不是一个人的运动,而是多人运动,为了可以在篮球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具备团队意识,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可以与队友之间进行默契配合,使学生精神层面得到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了解篮球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篮球运动中蕴含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中国男篮的国际比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使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具有一定的高效性。
(三)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体现篮球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因此,在篮球体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篮球运动观。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不仅让学生掌握过硬的篮球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信心,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体育篮球教学,使学生参与到其中,进而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扩展体育活动的参与渠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为后续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符合新课改标准,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6]。
四、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
(一)教学大纲
教师在高校体育篮球课程中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当渗透一些思维有关元素,保证课程思维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并且也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依照高校的体育教学规定进行设计的教学设计,把教学的具体内容分配到每次课,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下,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形成属于自身的思政育人风格。
(二)教案的制定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之前做好教案,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上就应当突出思政融入。教师在篮球教学开始之前,应当先提前制定对应的教案,并且充分体现出课程思政因素。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突发情况进行整改,不断完善思政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有效提升,可以实现教育与育人同步提高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根据上述文章叙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包含许多教育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中,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背景,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育道德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显著提升,为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