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审视和发展对策

2021-11-21胡堰鸿

运动精品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观念

胡堰鸿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审视和发展对策

胡堰鸿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以课程论为理论支撑,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当前学校体育课程的观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存在观念的人性缺失、预设课程目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等现实问题,并提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要重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念,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进行改革。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判断,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等目标,并指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回归到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去。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发展的“五育”之一,在近20多年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然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也赋予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那就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高,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教育。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实践的核心,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发展的质量。因此,对当下学校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思考和改革,不仅是学校体育更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体育主动契合“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进而实现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应然之举。

1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观念的取向探寻

课程观念是课程的灵魂, 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本质、价值以及要素与机构等课程相关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观念的取向就决定了学校体育能否进一步助推“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等建设目标的实现。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21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观念形成于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此,“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观念逐渐渗透到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启了以现代人本主义课程观念取代科学主义课程观念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改革中,学校体育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颁布了新课标来指导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现在来看,本次改革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但是由于改革初期缺乏对人本主义理念的深入理解也造成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科学主义课程观念的束缚的事实。

所谓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人性回归的呼唤,提倡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我国,由于受苏联学校体育科学主义课程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恰恰是在“人”这一基本点出现了偏差,我们将人的概念加以偷换,将人视作了人形机器成为了工具性质的存在,用强身观取代了健身观,造成了学校体育课程被异化为生物观念下的对身体的规划和改造。这就是课程改革的二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但是阉割的教育观念依然成为了阻碍学校体育获得更好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原因。因此,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下,学校体育必须更新学校体育课程观念,从人本主义课程观念出发,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人本主义课程观念,进而为“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出更大的助推力。

2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要素的现实审视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取得的成绩是斐然的,但也要清醒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因此,对于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而言,发现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在教育学课程论来看,课程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四大基本要素构成。因此,为了更深入的发掘当下学校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将以课程论为理论支撑,以课程四要素为切入点对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审视

课程目标就是指课程本身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其在课程四大基本要素中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的起点,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更是课程实施的归宿。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从根本上将就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身体、行为态度等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最近的一次课程改革中,学校体育提出的“三个层次,五大领域”的课程新目标相较以往来说是一次跨越性的突破。然而,细看所谓的新课程目标都是预先设定好具体的课程目标,就价值取向来说是属于典型的行为性课程目标。

从理论研究来看,行为性课程目标是从成人的角度、社会的需求来为学生制定具体的目标的,这些目标具有强烈的强制性色彩,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从实践来看,学校体育课程的各阶段目标存在着只强调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侧重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测量而忽视学生的体育兴趣等情感方面的目标。而这又恰恰与习主席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教育目标所违背。

2.2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审视

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的首要要素。借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学校教育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同时还设立了三个层次,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但唯独没有规定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而是选择了以课程目标的内容标准来体现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这无疑于对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给予了很大的自由权。然而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来看,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事实现象,下面将就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2.1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竞技化

新课标虽然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我们依然习惯性地用竞技运动训练体系来替代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首先竞技运动训练体系是为了培养运动员的,所以在编排上比较关注训练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其次竞技运动训练体系通常是专业人员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结合成绩最优化的需求来进行的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因此具有较强的竞技化特点。这样的训练内容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明显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同时竞技化的课程内容是使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致使在学校体育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变成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简单模仿和运动训练,忽视了学生对体育情感和兴趣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2.2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脱离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的论断有力的说明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吁课程要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原因。然而,长久以来的旧观念使得我们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只关注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而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有意识地去生活化,使得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脱了学生生活。缺乏了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失去的兴趣,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大多都是机械的进行技术动作练习以完成考核的任务,考核结束后也不会说是运用此项目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可以说,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脱离生活是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根本原因。

2.2.3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不当

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课程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我国学校体育因为种种原因在课程内容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各学段的课程各自为政的事实造成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一体化。新课标虽然提出了三个层次、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来指导课程内容的编排,然而由于各阶段、各水平具体目标的内容上描述过多而不够具体,各阶段和各水平之间在目标内容的衔接也不够分明造成了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出现了衔接不当的现象。例如对不同版本的各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出现了明显的重复现象。如篮球项目,在中小学与大学都是以运球、传球和投篮等基本技术动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这也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的现实缩影。

2.3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审视

课程实施作为课程的重要形态,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实践,决定了课程的效果。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部分,是课程实施的具体反映。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在当前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竞技运动的专项训练方法,而这种技术训练的教学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同时目前教学实践过程中依然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有研究证实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有一定的欠缺。因为课程目标使得技术动作教学依然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的重点都放在了技能的学习和教授指导上去了,忽视了学生对技术动作认知的培养,使得教出来的学生会做技术动作而无法真正学会技术动作。

2.4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审视

体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体育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调研与文献资料的佐证,可以知道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不科学、评价内容的不合理使得在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实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评价的单一性。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对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2)体育课程评价主体错位。没有建立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诸多课程主体参与者的交互作用评价模式,使得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评价状态;(3)体育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单调。体育课程评价过多的倚重量化的结果,过多的强调共性的一般标准,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和参与过程的努力付出。这些问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发展。

3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

3.1 重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念

当前学校体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首先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生命本性,摒弃当下学校体育把人割裂开来的现象,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这是学校体育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基础前提;然后把学生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点和出发点,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视角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其体育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关注其人格养成和道德品质,审视和反思当下的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不足,重塑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念来,以此来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从根本上破除遗留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科学主义课程观念,建立起真正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念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使学校体育在学生健康发展上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让学校体育为“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助推力。

3.2 学校体育课程结构要素改革的对策

3.2.1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对策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在“统一性”“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建立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将学生发展为单向性的人。课程目标建立必须立足与时代的需求以及课程本身的属性,所以以后在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定上必须立足与大健康的时代背景和体育课程的本质,在注重行为性目标的同时也要关注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设定,而且还要注意目标设定的多元性和系统性以及加强各目标之间的整合性。

3.2.2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实践中存在的课程内容选择竞技化、脱离生活化以及衔接不当等现实问题,我们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和研究课程内容。然后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改造,使得学校体育内容与学生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吻合,最后在一体化的整体视角下,以运动项目的技能为切入点,构建学校体育各学段相互衔接且梯次递进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来破除当下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

3.2.3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发展对策

针对当下存在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加深教师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组织和激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学习和培训等具体方式来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群体的骨干作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2.4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所存在的事实问题,首先应该加大对课程评价的在评价这一第三方评价体系的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的评判当前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内容的价值;其次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包括学校体育的所有参与者、体育课程的环境和体育教材等一切与学校体育课程相关的所有事物的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接着还要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完善,并且要切实的保障课程评价是可以落到实处;最后我们必须也要提高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业务能力,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评价队伍。

[1]殷荣宾,季浏,蔡赓.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演变和诉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2):81-86.

[2]黄爱峰,王健.学校体育发展的10大问题省思[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5,38(2):95-100.

[3]杨文轩.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5):1-4.

[4]季浏.对我国20年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若干认识问题的澄清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21-30.

[5]毛振明.新中国70年的学校体育成就与新时代的发展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6):461-465.

[6]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HU Yanhong

(Sichuan Judicial and Police Officers Professional College, Deyang618000, Sichuan, China)

胡堰鸿(199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观念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坚持系统观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当观念成为艺术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