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与解决策略
2021-11-21朱红梅
朱红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建设交通分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一、前言
(一)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五年后获得大专文凭,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等行业的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仓储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国内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是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向学生传授所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专业技能部分主要由企业师傅带教来完成,理论知识部分主要由学校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校内实训的方式来完成。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可以成为解决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突破口。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必要性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对仓储、运输、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学习,尤其是仓储、配送、运输及信息处理这些环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牢固掌握操作技能。根据物流企业招聘信息发现,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强调从业的经验,而对知识的掌握要求较少,根据物流专业的这个特点,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实践能力就是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1]。然而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只能给学生传授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进行的认知实习,也只局限于负责人对企业规章制度、业务范围的介绍和对相关操作流程的演示,实践经验传授不够。要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一种方法是学校把物流企业的师傅请进课堂;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将学生的身份转为学徒,由企业师傅对学徒进行讲解、演示和操作。现代学徒制正是融理论、实践、经验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三、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
(一)企业参与热情有待提高
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通常以企业为主体,学校则是参与者和培训者。企业的主动积极参与是现代学徒制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我国通常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二)“双导师”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及物流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形成“双导师”制。这种教学模式对物流专业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夯实物流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物流专业教师也应充分了解合作企业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合作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但实际上,很多物流专业教师虽然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操作技能薄弱。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很多物流专业教师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没有物流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偏重讲授物流理论知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另一方面,企业师傅尽管物流实践经验丰富,但因其主要精力在企业工作中,没有时间进行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有效指导将会下降,造成学生实践学习成效未能达到期望值。
(三)企业生产过程与学校教学实施过程难以同步[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希望通过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的穿插交替,使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但现实情况却是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实践互相穿插难度很大。物流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业,工作时间忙闲不均,企业希望学校派学生进驻企业的时候,学校派不出学生,学校想派学生到企业的时候,企业却可能处于淡季。企业想方设法提供了一些学徒岗位给学生,但是一旦工学交替期满学生离开后,企业又要填补空缺岗位,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
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过程中,校企相互配合协作把学徒培养成了企业所需人才之后,企业能否留住学徒却仍是一个未知数[5]。培养过程中,有些学徒会陆续退出,即便留在了企业,有些学徒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便走人了。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是工作待遇上,在学徒培养期间,企业提供给学徒的薪酬较少,甚至不及同等时间下在外兼职的收入高,一定程度上使学徒不愿意继续留在企业;二是工作内容上,无论是从事电商分拣还是从事快递派送抑或是仓库中的流通加工,物流基础工作很多都是内容相对单调、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岗位,进入学徒岗位之前学生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与心理预期相差较大,有畏难、厌倦情绪而想中途退出;三是工作心态上,有些学徒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外部企业更高薪酬的吸引,而不惜中断之前与培养企业签订的服务协议,不仅使企业遭受损失,而且也间接影响了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
由此看来,尽管导致“学徒流失”和“学徒跳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契约精神的缺失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欠缺是导致学生不愿留在企业或者不愿意长期留在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5]。
四、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的解决策略
(一)加大推广政府助力学徒机制
以英国现代学徒制为例,英国政府向企业和职业院校出资购买学徒培训资源,尤其是对16-19 岁的青年人,政府完全承担培训成本,这大大促进了培训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6]。我国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基本都是由企业支付学徒工的薪酬,如果政府能够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积极性自然变高。上海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能够成功选择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一方面在于上海市教委支持一定的特聘师资费用,另一方面,企业愿意参与合作,能够承担学徒培养费用,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情怀,最终促进了合作项目。现代学徒制需要政府鼓励,校企深入对接来推动。
(二)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中指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因此,高职物流专业教师和物流企业师傅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协同育人。为增强自身实践操作水平,了解物流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管理理念,高职物流专业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提前到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定岗实践,以便为校企后续合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作为企业师傅,他们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主动地向富有教学经验的师傅或老师请教,真正实现与学徒的积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徒关系,从而提升学徒实践技能培训的效果。总之,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相互协作。
(三)建立灵活务实的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机制[7]
首先,校企应该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物流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特别是针对工学交替时期教学和实践,要体现出充分的灵活性,尽可能配合企业的需求。现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缺乏弹性,每一个学期上什么课程都是有严格的规定,针对参加学徒班的学生,可以制定专门的方案,如果实习考核合格可以获得附加学分,此附加学分可以任意替换由于参加企业学徒班而缺失的在校理论学习课程学分。
(四)加强学生契约精神教育,夯实学生职业道德基础
校企双方均应把“契约精神”教育纳入到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体系中,积极营造信守承诺的契约环境和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通过思政课程或者职业规划类的讲座来积极培育学徒的契约意识和信守承诺的行为能力。当然除此之外,学校和企业都要加强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些都将对学徒长期稳定留在企业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语
物流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同时也面临着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8]。我国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对此,希望政府加大推广助力学徒机制,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建立灵活务实的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契约精神教育,夯实学生职业道德基础,只有这样,物流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才能真正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