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分析
2021-11-21程炜杰
王 丽 程炜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两个文件,都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现阶段,作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多元主体融合的办学平台,职教集团已成为校企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其功能就是促进校企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以实现政校行企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
一、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内涵界定
(一)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
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是指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可以相互调配对方专家、使用对方场地和设备,进行人才培养、产品研发、项目科研等服务。实现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材与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及师资、人才的共培共育。基于职教集团的校企资源共享,是促进职业教育资源融合的过程,也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最终目的是要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产业人才的培养。
(二)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的内容
职教集团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间可以共享的资源因院校专业设置和行业不同而有所有同,但大致都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方面,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行业专家、院校师资、优秀学生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院校专业、教材、课程建设和校内外实训资源等,实训资源包括成员院校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室、校内计算机房语音室、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场地、设备、培训基地、设计室、产品展示区、研究所等;财力资源指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包括一切物资的货币形态和劳动报酬,职教集团内财力资源泛指可以引入的教育建设投资;信息资源包括国家政策、行业政策、人才信息等。
校企资源的充分共享可以使社会资源在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间充分流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教集团的作用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这也是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办学,共育人才的核心要务。当前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的一大问题是,集团单位对校企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认识不足。成员企业受传统校企合作的固有做法影响,忽视长远利益。国务院2019 年2 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完善企业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对产教融合型企业提出激励机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和优惠税收政策。响应政府号召,各省市职教集团纷纷成立,但校企同类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较慢,企业参与办学、投入资源较少。对如何深层次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进一步达成合作共识。
(二)资源共享的传播机制不健全
职教集团校企资源的开放、共享,可以为社会提供人员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产品研发等服务。现行职教集团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传播机制。
职教集团是政、校、行、企合作育人的平台,政府应对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起指导和监督作用。为此,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旨在推动职教集团发展校企合作。由于缺乏集团内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的统筹,很难形成集团内院校和企业的协同共生,难以形成校企资源深度共享的局面,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政策和服务项目。其次,职教集团资源信息化建设不足。校企资源信息化建设不足,主要表现为集团内资源不能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缺少一个能够整合行业专家、实训资源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为集团内职业院校和企业提供网络资源,从而为成员单位开展人员培训、实践教学和项目科研服务,促进人才培养,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职教集团内职业院校来说,各院校有自己独立的专业设置、优秀的师资和实训资源,却因为信息不对称,无法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资源配置的共享,也就无法发挥校企的职能优势,实现校企资源的深度融通的目的。
当前职教集团无法实现校企资源充分融合的重要原因是职教集团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资源的双向流动机制。职教集团虽有章程和发展规划,但未实施领导负责制,委派专人负责院校与企业间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的协调工作。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职责不明确,难以形成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教学体制,使得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健全的成员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资源流动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院校合作热情高涨,企业资源投入压力大。上述原因致使资源的单向流动多于双向流动,致使企业的参与意愿不高。
(三)职教集团资源共享模式简单
职教集团成员院校和企业拥有丰富的财物和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优化配置是其建立和良性运行的目的之一。然而由于集团成员单位校企资源共享模式简单,仍停留在浅表互动的层面。
1.合作领域狭窄。当前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主要局限于学生实习,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合作不多。学生的培养仍以学校为主。就学生实习而言,多数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一学期,时间较短,学生能获得的实习岗位有限,实习岗位技术含量有限,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对于实训教师,能实际参与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为数不多。即使有,因为时间调配问题,参与教学也有难度,效果不佳。院校由于缺乏实训师资,课程设置脱离企业实际岗位,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企业即刻上岗的要求。
2.合作方式有限。职业院校出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需要,渴望与企业合作,获得企业的鼎力支持。为此,职教集团也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框架。但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限,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仅给学校提供实训投备或提供兼职教师,短期的校内实训或者实验教学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兼职教师又经常由企业领导或者技术骨干担当,由于业务繁忙,导致兼职教师很难实际参与教学活动;在课程建设方面,企业只是提供简单的企业实践案例,或者简单校稿,导致课程和教材实操性、应用性不强;在专业设置方面,院校通过对就业学生调研的信息反馈往往滞后于企业需要。合作方式的单一导致校企双方资源共建共享有限,未能建立起人才共育机制,集团内行业专家、实训设备和实践基地等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3.共享模式创新不够。校企资源共享要求打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隔阂,使得优质资源得以汇集与融合,形成内容丰富、多样化的共享模式。秉承服务社会的理念,还要向行业和社会开放。而当前的校企资源共享,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一对一合作,受益范围小,投入形式也局限于设备、资金等,资源建设重复、浪费,企业成本压力大;信息交流也依然局限于开会、校企互访等传统模式。校企资源共享首先要资源信息共享,互认资质、职称,共建专家库、资源库、人才库、课程库。缺少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不符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不利于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了校企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四)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的动力不足
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合作单位的积极性、合作企业的成本压力以及合作单位利益点不统一等方面。
1.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首先,实际合作中,职教集团往往由牵头单位担任主要领导。目前,对职教集团的法人地位定位不清晰,运行机制不畅,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单位,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率。如果资源投入短期看不到收益,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的出台,虽明确提出了激励机制,但要求的培育条件较高。其次,校企资源共建共享除了师资共培、课程共建、教材共享外,重头戏在于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这更要求企业大量的资源投入,投入的实训资源,如果使用频率不高,成为沉没成本,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学校通过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企业投资了实训基地,旨在培养未来本企业所需人才,节省新员工培训费用。另外,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2.校企利益点难统一。就人才培养而言,成员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所设立,参加职教集团的主要是培育实训师资、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通过人才需求调研,进行课程开发和专业调整;而企业的参与则更侧重生产性需求,意图通过集团化办学储备一线劳动力和满足技术升级的高技能员工,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最大利润。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步,主要是因为资源共享的利益不统一导致的合作不畅。学校为满足企业要求提高就业率,迫切需要通过实习实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但缺乏真正有行业经验的实训师资,企业只能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技术含量低,学生热情度不高,简单的实习达不到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的要求。
校企资源的合作共享只有真正的实现学校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实践融会贯通,才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过度。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增加或声誉的提高,就难以实现资源提供方的回报预期。对企业而言,资源投入不但没有创造效益,还要承担安全责任和实习薪资,从而减弱了企业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机制的策略建议
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障碍因素众多,认识不足、传播机制缺失、共享模式简单、利益不均和成本压力大导致的积极性问题等,涉及到人、财、物、信息多方面。各种因素互为掣肘,严重影响校企资源的共建共享。克服这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办学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这也是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办学,共育人才的核心要务。克服传统偏见,从服务社会的高度继续推行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对职教集团资源共享、集团化办学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出台细则,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完善企业技能和研发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并给出激励机制和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企业重视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长远利益,参与办学,提高企业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其次,合作院校应不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在重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完善学历晋升渠道;集团内企业应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发挥主动性和奉献精神,提高资源共享、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传播机制
职教集团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由政府或主导院校牵头,网站开发部门协同学校实训中心,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所有信息上传网站,校企均可通过登录平台无障碍查看,课程和人才标准统一,可以在平台共建课程,校际间均可用于线上教学,如果合适,还可用于企业人员培训。这样共同培养的人才信息也是透明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也可以在平台发布。真正起到整合资源、共同育人的作用。推动职教集团校际、校企间人才需求信息、就业岗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资源共享。
(三)创新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模式
创新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实训教学、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广泛合作,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促进集团成员在教学、就业、师资、科研、文化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设置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衔接;结合企业研发项目和生产需要,制定毕业设计选题,实现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衔接;通过校企间互通研发成果和人才信息,实现职教集团内校企专家共享。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重视校企文化共享,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实现经营理念、办学理念、行为准则的互通,共同提升集团化办学的凝聚力。多方合力,共同培育双师型专家队伍和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职教集团发展智囊团、人才库。
(四)继续探索混合所有制治理结构,协调职教集团合作单位利益
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办学概念,多地开始探索将公有资本和其他所有制资本融合,建设混合所有制职教集团来克服“集而不团”的弊端。混合所有制职教集团以投资比例协调各方利益,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教集团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的活力。要继续探索混合所有制治理结构,合理设计股权比例、建立集团考核标准、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实现合作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整合利用集团内资源,实现集团内资源的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
职教集团作为校企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在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唯有重视职教集团在产教融合中的意义,建立健全职教集团资源共享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模式,探索产权清晰、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突破现存的资源共享障碍,真正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