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校五年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研究

2021-11-21童结红

对外经贸 2021年6期
关键词:顶岗课程体系实训

童结红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一、前言

在相关专业教师分工合作、紧密配合、科学安排和不懈努力之下,历经一年时间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江苏省高校五年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出炉,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最新国家教育和劳动部门政策法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起点较高,必将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牢基础。

新版人才方案制定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 号)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苏联院〔2019〕12 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安排建议(试行)的通知》(苏联院教〔2020〕7 号)等文件的指示精神,积极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本次方案合理、科学,既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又能做到因材施教。

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更新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面向,依托江苏省雄厚产业优势,最终,江苏五年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外向型生产、服务类企业的外贸单证制作、报关、国际货运代理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报关、国际货运代理、单证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新方案特色和突破

(一)明确培养目标、细化职业面向

与原方案相比,新方案明确五年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细化职业面向,详细列举经过专业培养后学生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职业面向,并提出所有职业群或技术领域。方案制定过程中,各校专业教师紧扣江苏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大势,以广泛调研、仔细研判为原则,深入企业一线,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协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确定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衔接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操作性更强

新方案与教育部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标准高度衔接,提高五年高职本专业毕业生在素质、知识、能力的规格要求,高度衔接高职专业,有利于五年高职学生各方面素养进一步提升。如: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理想道德素养(爱党爱国、诚信守法等)、企业岗位素质(质量意识、奋斗意识、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格素养(身体、心理、运动素质等)、人文素养;知识素养方面要求具备思政、国际经贸、英文、法律法规、单证、商业文化等方面知识;能力方面首要的突出要求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方案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层层叠进,目标明确。此外考虑各学校实情、地方特色和学生兴趣,给与开设任选课程的自由,增加了方案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程体系设置标准化、凸显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

新方案明确课程体系,将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写进方案。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和文化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群)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等。有效解决了各校在同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目标要求的偏差,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标准化。

同时方案要求各校在执行新方案时,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训项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不得调整,有效解决各校开设课程自由度太大,指导性方案指导性不强的问题。

新方案规定总学时5050 学时左右,总学分为290分左右,并且对文化、专业课、选修课、素质拓展类占总学时的比例进行了具体规定。减少了各校在课程设置上的自由裁量权限,有利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标准化推进和实施。

(四)首次规定毕业标准

针对学生毕业,新方案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思想道德、课程成绩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学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方面。具体包括: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操行考核合格;完成各教学环节活动且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取得通用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相对应的基本学分;修满学校实施性方案所规定的学分。

(五)强化教育的道德和育人功能

新方案对接国家政策,重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增强学校育人功能。新方案中增加了文化和艺术等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思想。方案规定:“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要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 学时。”

方案加强学术道德规范、贯彻顶岗实习制度。方案规定:各校应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范围和指导要求,配备指导老师,严格加强学术道德规范。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各校应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共同商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习评价标准,共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

三、问题与反思

(一)课程标准的细化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科研与企业的接轨日益加深,教育内容应该加入企业最新的技术和最新要求,我们应按实用性原则设置课程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备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技能,才能真正符合社会需要。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或重组课程体系。新方案提高对课堂教学要求,细化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和目标要求,这些都是落实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性的重要环节和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关键是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落实和监管?

为促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方案同时规定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不过各分院(学校)在生源、师资、教学条件方面均不一致,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各学校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偏差和不到位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有效监管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核查和考虑的。

(二)顶岗实习和实训基地的问题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我们高职院校中,更是作为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制度设计。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已经纳入了学校整个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同时也为顶岗实习学生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不过,虽然有各种实习的理由和制度,但实际情况是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离职很普遍,怎么处理?在企业期间,企业全权管理学生,在企业的范围内,学校教师怎么按照方案规定“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共同商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习评价标准”,实习不到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无法得到保证。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有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对于校内的实训基地,普遍的情况是实训基地少、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知识更新慢,操作技能待提高,不能很好地起到教学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等同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起不到实训基地的作用,学校和教师无话语权,不能自主进行教学实训,只能接受单位安排生产。

四、结束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江苏省五年高职2020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新方案在制订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点、能力要素和职业素质,制定了全新的理论、实践、职业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新方案突破和解决了旧方案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特色和优点。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认真进行剖析,以期今后能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多努力和更大贡献,更好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顶岗课程体系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