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生保险平台SWOT分析
2021-11-21李汭泽
孙 逊 李汭泽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以大数据为依托,人工智能为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生保险平台应运而生,平台对开展保险业务的过程进行优化,专注于解决大学生在校保险投保过程效率低,理赔困难等主要问题。人工智能保险平台着力于打造适合大学生的智能保险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在投保、理赔、风控等环节的技术运用,打造更适合学生客户的保险险种,给予学生更便利的保险体验。此外,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的受众人群的“求异行为”,该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对用户需求定制服务,打造多层次服务体系。
一、优势分析
(一)产品场景化
目前,保险行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保险公司由传统的以销售产品为核心、服务供给无法覆盖客户需求的被动片面化覆盖服务模式,向以客户为核心,立足客户需求,平台主动跟踪、全程服务过渡。平台通过嵌入一个具体场景,融合场景、体验,投保人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该场景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损失,从而产生情感勾稽,提升了用户体验的同时,建立起客户对平台的友好信任关系,增加客户的黏性。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产品的碎片化特点,使得保险公司进一步立足客户需求,可以更好地提供精细化产品服务;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有利于保险公司选取标志性风控指标,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防控。
(二)保单设计个性化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项调研表明,50%的客户更喜欢量身定制的产品。加之学生这一群体新兴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保单设计个性化可以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依照自身偏好,个性化定制保险产品。与此同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单设计个性化的背后是收集深度客户信息,进行精准画像,培养未来潜在用户。借助平台的AI 属性,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助手等服务进一步针对自己的疑惑、需求寻求帮助,平台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备选项,从而挖掘潜在利润空间。
(三)理赔动态化
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平台克服了传统保险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传统保险的静态监管、事后核赔逐步向动态监控、及时核赔转变,原有节点概念逐步向线性管控、立体化管控转变,具有连贯性、及时性。具体来看,以学生意外伤害险为例,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已有信息收集、汇总、分类,针对场景化案件建立对应的理赔模型。当出现保险事故时,学生只需将可证明实际状况的有效单据凭证等上传到平台,平台后台理赔系统可根据上传信息,提取关键信息,自动识别是否符合理赔要求,若符合则直接划转对应金额。投保核赔更高效、便捷、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保险公司,该模式运营下,平台可以进行实时数据收集筛选、信息核查,从而及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防控,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后移,使得风险前置化,一定程度上,保险公司所需承担的风险水平也可以降低。
二、劣势分析
(一)客户粘性低
虽然平台因为“产品场景化,场景即保险”的服务模式本质上的转变,但目前是智能保险产品大多相似,特性不明显。虽然在形式上由传统的线下转到线上,平台可以积累多维度的海量客户信息,从而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时间维度下横向比对服务质量发生了质变,效率显著提升;但实质上纵向比对该类平台,无论是从产品设计,还是服务模式,并没有体现个性化。在这个争夺流量资源的时代,难以吸引客户投保的同时,原有客户也极易流失,具有潜在的被替代的风险。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保险时代,平台的便利性也意味着客户自由选择平台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客户粘性随之降低,难以形成忠实用户,平台间竞争加剧。
(二)数据质量差
保险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欺诈频发,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痛点所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平台对数据的获得、数据的清洗、数据的聚类分析使得保险欺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来源于客户的信息,保险公司无法保证其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再加上,保险公司精准画像需要海量多维度数据,现有平台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单一数据面难以支撑。通过与拥有信息流的相关机构合作,从而获得数据的成本又过高,存在行业壁垒,数据割裂。在现有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获取相对便利,但仍然存在难以获得原始数据,数据有效性无法保障,数据质量差,难清洗的问题。使得无论是从产品定价,精准营销,还是风控管理仍存在一定偏差。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个性化体验,提高用户画像的精准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保险行业需要全面布局,打破行业壁垒,从而多渠道获取数据,构建空间化数据网络,减少数据非立体化带来的个性化服务针对性不强,用户忠诚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三、机遇分析
(一)市场空间大
自2017 年以来我国一直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收入规模从2010 年以来不断扩大,到2020 年保费收入约4.53 万亿元,同比增长6.12%。2020 年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约为4.4%,相比2019 年的4.3%提高了0.1 个百分点;2020 年我国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约为3235.71 元,相比2019 年的3046.07 元增加了将近200 元,受疫情影响仍然实现了正增长。这表明我国拥有庞大的保险市场空间,且保险行业一直在稳步发展。但从人均来看,我国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上与保险业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相较美国420%的投保率,人均4.2 份保单,和日本高达650%的投保率,人均6.5 份,我国人均投保率较低。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意味着我国保险行业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再加上我国居民保险意识的逐步转变,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
对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智能保险平台来说,市场环境友好,有充分的成长空间。目前。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0 年智能保险市场规模从29.5 亿元扩大到43 亿元,增长率持续提高,预计2021 年增长率将超过40%。而随着保险的普及、覆盖面的扩大和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对保险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甚至消费体验的要求日益严峻化,平台相对于传统保险的相对同质化则更具有竞争力,而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平台对未来市场的占有率更强,再加之新冠疫情突发的催化,线上办公等带来的连锁效应,人们对线上产品的使用越发频繁和熟练,健康风险保障意识也普遍提高。有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保险服务领域数字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月活跃度达历史最大值4756.5 万人。平台潜在的可挖掘市场空间非常巨大,前景看好。
(二)金融科技赋能
传统保险行业存在痛点。首先,对于投保人来说,传统保险合同措辞难懂,专业性过强,营销不被信任,客户体验差;其次,产品创新有限,保险行业粗放式发展,中小保险公司难以生存;再者,传统核保核赔需要线下办理,依赖人工,在时间、空间上均有较大局限,效果差;最后,传统保险公司普遍缺乏数据,已有数据质量无法保证,局限了其产品设计及运营模式的创新。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保险业务的包括投保、定损、理赔、风控等各个环节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空限制,降低了风险水平,提升了服务质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传统保险的痛点问题。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保险领域的发展潜力已得到初步认证。人工智能在保险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承保定价与核保理赔:比如在承保定价的环节中,智能保险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对诸如人寿保险等的投保人进行精准画像,从而进行风险定价;而在核保理赔环节,财产保险中的极速理赔系统得到了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将为保险公司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并提高风险定价的能力。
《人工智能保险行业运用路线图(2018)》中指出人工智能保险行业在2018 年进入智能化时代,将在2020年迈过智能化时代的弱智能阶段进入中智能阶段,最终于2030 年进入强智能阶段。这意味着保险行业对金融科技的需求将从简单的数据处理、高效计算,转化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更高层次的应用,技术成果的深化运用使得用户服务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质量和用户体验。根据埃森哲研究部的数据预测在2035 年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对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高7.111 万亿美元,其中对金融业的推动作用排名第四,年增长率预计提升1.6%。在智能保险时代,金融科技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为保险行业赋能。
(三)相关政策利好
智能保险发展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离不开我国各项政策扶持的助推。在2019 年10 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鼓励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明确符合条件的健康保险理赔申请,可以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被保险人的数字化理赔材料进行审核;并且依据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可以与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等进行必要的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透露出支持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风控、核赔、数据共享的信号,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保险平台的发展。2020年8 月出台《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明确指出了财产保险公司转型战略。可以说,从趋势上看,政策不断利好,政策走向越来越完善和深入,使得平台发展拥有较好的宏观环境。
四、威胁分析
(一)存在产品竞争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迅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网络保险公司,我国目前涉足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70 余家,其中不乏有资质的保险巨头,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保险公司力图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造属于自己的综合智能保险平台。2010 年,人寿保险网络销售研究中心成立,类似的大型保险公司通过分建互联网销售部门,建立用户数据库,积累大量数据后,打造出更加切合用户实际的产品。相较而言,基于人工的学生保险平台险种较少,且重点着眼于线上运营,产品平台多元化以及产品营销渠道较为单一。
并且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上竞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成员,占据的市场份额多、比重大。而学生保险平台的服务人群集中于大学生,互联网保险公司鲜少涉足该领域人群。但由于目前学生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导致保费收入较低。相较于其他公司依靠高保费创造更多营收的思路,平台需要靠小额保费大量销售的方法发展,需要成长的时间,但也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所以目前对比保费收入与保单质量等指标,人工智能保险平台的自助投保产品在产品多元化、保费收益等方面与人寿、平安等大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距。
(二)司法环境亟需跟进
智能保险是互联网与保险的结合,平台出现的很多问题兼具保险和互联网二者问题。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合同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并由被保险人亲笔签名方可生效,使得线上保险业务的发展受限。互联网保险平台的便捷性表现在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保险业务,一旦互联网平台严格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执行,将会降低其最大优势,大量的平台用户会转移到传统保险行业,消费者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互联网保险的信任度降低。虽然2016 年的《电子签名法》出台,确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2019 年《电子签名法》的修正,进一步规范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但仍旧无法确定电子签名的可靠性。由此看来,虽然立法环境不断改善,但仍旧与当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节奏不符,相对有一定滞后,目前的司法环境仍未根治互联网保险行业的问题。
其次,虽然保险法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智能保险为新产物,且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创新频出的同时也意味着与过去的监管规则匹配度降低,带来不少新的问题,需要不断面对新情景下的适配法律。这种智能保险与保险法之间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法律环境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三)平台需要校方配合难度大
如今大学生购买保险多是通过学校统一购买保险产品,在指定的保险公司办理指定险种,略有强制性保险色彩,因此大学生在校保险投保率极高。据调查数据统计,大学生在学校办理的投保率接近为100%。而通过人工智能的学生保险平台办理保险,虽然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减少了大学生购买保险产品的外在驱动力,导致部分学生忘记投保或者拒绝投保。因此,大学生在校保险投保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导致大学生投保率下滑等现象发生。
平台与学校的配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与校方合作在保证投保率的前提下,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便利的投保体验和更多选择的空间。学校与保险平台的合作不仅关乎平台投保率,也关乎学校行政方面的合规问题,如何与学校达成合作,是平台发展面临的难题。
五、结论
通过利用SWOT 模型对平台进行分析,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平台应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保险市场精细化处理,设计更具场景化的新险种,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改进短板问题,提高客户黏性,培养客户忠实度。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浪潮,顺应国家政策,积极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