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例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护理
2021-11-21高敏
高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3)
艾滋病是由HIV 病毒引起,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主要攻击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 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1]。颅内肿瘤是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等,发病率约为(7 ~10)/10 万人[2],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肿瘤[3],国内鲜有医院报道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的护理方法,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3 例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具体护理措施,分享护理经验和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住院的3 例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 ~54 岁,均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 例开始抗病毒治疗,1 例未开始抗病毒治疗;2 例诊断为垂体腺瘤,予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例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其中1 例垂体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予腰大池引流术,3 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 例患者病情稳定。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3 例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主要表现在对手术、麻醉的恐惧,以及对手术可能加重自身的艾滋病病情的担心。科室护理小组选派资深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术前护理交谈沟通,倾听患者需求,详细讲解手术流程以及术前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做好各项检查、操作的解释工作,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注意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隐私权。交谈结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增加对疾病的直观认识。另外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并注意安全护理,嘱患者活动时动作要慢,最好有家属时刻陪护,注意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摔伤。
1.2.2 术后护理 (1)基础护理。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情况,术后6 h 可饮少量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普食。留置有尿管的患者手术当天清醒后,予定期夹闭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如无特殊病情变化,次日拔除尿管。对于术后疼痛患者,向患者耐心解释原因,对患者的疼痛性质、程度有正确的评估,按需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本组患者术中均放置静脉镇痛泵,术后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痛苦。(2)并发症护理。①卧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a 因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故需指导其行床上活动,可嘱家属协助被动活动下肢,或给予气压泵治疗,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4];b 避免压疮的护理:给予受压部位局部涂抹赛肤润,并协助患者活动下肢,在保证引流管高度及引流量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两侧翻身,两膝间垫翻身枕,每2 ~4 h 翻身1 次,直至患者可自主活动,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c 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一是若患者呛咳能力较差时,嘱患者多翻身,翻身后给予拍背,以促进痰液的引流;二是用0.9%氯化钠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清洁口腔,可有效避免细菌及真菌的滋生,避免口腔内微生物下行感染;三是嘱患者饮食安全,进食时注意避免发生呛咳、误吸。经上述护理后本组3 例患者均无发生深静脉血栓、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效果良好。②脑脊液漏的护理。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受到破坏,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合并感染、脑脊液漏等,本组3 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一例感染发生,有1 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以下精细化护理措施。a 病情解释:术前已充分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脑脊液漏,配合医生向患者讲解后续治疗和护理方法,嘱患者卧床休息,床头抬高。b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漏出的脑脊液的颜色、漏出量,并准确记录,叮嘱患者避免堵塞、污染鼻腔的动作,另外需注意避免使颅内压升高的动作,如大声咳嗽、便秘等,这些动作可能时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脊液漏。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及时准确记录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c 腰大池置管引流护理因引流管位于腰椎的特殊的位置,造成患者活动后可能引起引流管牵拉脱出、扭曲甚至堵塞,故护理时要注意观察管路位置、密切监测引流量,若患者体位有变化,应调整引流管及引流袋位置,以此来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的速度及引流量,建议引流量每分钟控制在2 ~4 滴,每天引流量控制在150 ~200 mL[5]。医护人员加强对引流管的管理和护理,协助医生更换伤口处敷料,定期更换外引流装置,更换敷料时医护配合,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脑脊液引流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颅内压的变化,避免颅内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头痛。d 拔管:待脑脊液漏症状消失、脑脊液清亮,化验结果正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时,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通常可先夹管1 ~2 d,过程中观察意识变化、瞳孔变化,如无异常表现,则可协助医生将引流管拔除,拔管后以纱布覆盖穿刺点,敷料包扎固定,防止脑脊液漏出。
1.2.3 心理护理 本组3 例患者均确诊为艾滋病。针对艾滋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严重心理负担、抑郁、焦虑等问题开展心理护理,对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予心理护理干预,将艾滋病知识及危害讲解给患者,告知患者艾滋病并不是无法治疗,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并发症是关键所在,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本组1 例患者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告知其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让患者充分理解树立信心;2 例患者已开始抗病毒治疗,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另外注意注重患者隐私,通过心理干预,弱化疾病概念,让患者融入集体当中,提高了患者的整体心理及身体依从性,本组3 例患者经积极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均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1.2.4 护理中的隔离措施 艾滋病患者血液及体液具有传染性,故需执行血液及体液接触隔离,同时因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机会性感染,故正确的隔离措施有助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可安排患者住单间病房,保持空气流通,严格执行科室日常消毒程序。医护人员对进行诊疗和护理活动时,严格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戴口罩、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给患者伤口及引流管换药时戴无菌手套;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谨慎,如抽血、吸痰时可穿一次性隔离衣,戴防护面屏,避免血液或体液飞溅造成交叉感染。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不得再次套上针头套,因为此过程很可能因操作不慎导致针刺伤。经以上护理措施本组3 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机会性感染,并且没有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效果显著。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破坏人体免疫力的慢性免疫缺陷疾病,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本组3 例患者均为性传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已进入发病期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恐惧,这源于对疾病缺乏认知,以及社会群体可能会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歧视心理所致,会给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放弃治疗或轻生[6]。因此对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我们对本组3 例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病情的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
艾滋病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免疫力低下时也颅内罹患各种肿瘤,包括颅内肿瘤,同时可能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7]。本组3 例患者均为颅内肿瘤,经前述护理后无一例发生机会性感染,但脑脊液漏作为术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又常常难以避免。本组1 例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漏,通过我们的专科护理,患者未发生脑脊液漏后的颅内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危害。
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多见,其病情的特殊性对临床诊疗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挑战性,临床护士和患者接触较多,给予个性化、精细化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组3 例患者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保护性隔离护理等措施均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表明我们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更大样本的研究,探讨针对艾滋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不同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