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西安旅游外宣文本日译现状及对策
2021-11-21马凤还
马凤还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旅游外宣文本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展现风貌的重要媒介之一,浓缩概括着旅游景点的核心信息、营造的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乃至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旅游外宣文本作为境外游客接触的第一手信息,其翻译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到访体验,也时刻反映着一个城市对外宣传工作的建设水平。2019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统一入境旅游宣介平台,提供多语种服务等内容来完善入境旅游环境、提升入境游客在华旅游的便利程度。随着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完成,各地也正持“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的文旅融合新概念,不断探索着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主体渐渐由国家变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要通过文本讲述自己独特的文化故事,描绘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场景以吸引不同层面的境外游客。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华夏文明与世界沟通的开端之地,是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也有青龙寺等象征中日文化交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在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背景下,西安也正加快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步伐。西安市于2020年制定了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计划于2022年完成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的目标,计划基本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文旅产业将成为西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西安将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西安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外宣译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 西安旅游资源外宣文本的日译现状
与团队入境游方式不同,现今最流行的“自由行”游客通常会在出发之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以进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路线的规划等。城市的旅游外宣网站无疑是向外国游客展示城市风貌、展现文化吸引力的最直接方式。经调查,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官方外宣网站中,均存在日语版本建设不完善或缺失的问题。其中,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主办的陕西文化旅游网,是集旅游目的地查询、评价、投诉等一体的陕西旅游门户网站,其日语版链接却是直接跳转到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文版网站中关于陕西省的介绍页中,信息的完善程度和时效性远不如陕西文化旅游网中文版,且中文版中的旅游攻略、VR虚拟旅游、活动信息等的获取功能在日文版中都无法实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官方网站译有英文版,其中有对于馆藏展品类型等基本信息的介绍和参观方式的引导,没有对应的日文版网站[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有英文版,无相应的日文版。经进一步调查,西安现有旅游外宣文本的日文版译文中,普遍存在着翻译文本相对简略、传达的信息不如中文外宣资料丰富全面等现象。旅游景点内部的指示牌、解说牌的公示语也普遍存在着缺少日文翻译或日文翻译不够准确等问题,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外国游客的游览体验,影响旅游目的地文化魅力的传播。
二 文化自信视角下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
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群体传达一个旅游景点文化信息的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环。自然景观的壮阔或秀美尚能通过视觉、听觉等身临其境的方式体会、但像兵马俑、大雁塔等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历史人文目的地则必须配合有网站、解说牌、解说词、指引牌等文本的翻译,才能使外国游客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意义。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应该以服务旅游者需求为导向,充当文化对外交流的使者,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翻译工作者也在探讨如何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转变翻译思想,优化翻译策略。日语的旅游景点宣传文本中使用短句和判断句较多,注重应用拟声拟态词等进行直观的场景描写以兼顾各层次游客的接受程度,且多用祈使句句型、劝诱语气等,较为关注“语后效果”,刺激旅游者的参观欲望。中文的旅游文本中用词凝练且较为华丽,在一些历史文化景点的介绍中四字成语甚至半文言句时有出现,注重遣词造句的意境和神韵,营造浓厚地文化氛围,同时也给译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汉日两种语言的旅游文本差异,是由两国不同的审美意识、思维逻辑和民族文化心理所导致的。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应该以服务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充当文化的使者,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十九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翻译工作者也在探讨如何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转变翻译思想,优化翻译策略。如何在保证外国游客接受程度的前提下,将中国的人文历史名胜蕴含的文化内涵跨文化阐释是译者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情况下如何采取对应的译法要求译者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但总体原则应该始终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
(一)准确恰当地使用直译法,强化中国文化符号
在中日文翻译实践中,因日本当用汉字的存在,很多中文旅游文本中的专有名词、文化典故、文化负载词等词汇可以直接使用对应的日文汉字来进行翻译[2]。直接使用日文汉字对一些专有名词进行直译有利于强化中国文化符号的概念,加深日本游客的印象,更能多方位塑造中国文化元素的氛围。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陕西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地,兵马俑的日语翻译直接使用日文汉字直译即可,不需缀以过多解释。日语中已有兵马一词,与中文意为士兵与战马泛指军队的意象相同,因此在兵马俑出土后,直译为“兵马俑”一词很容易被日本人理解和使用。但在专有词直译时,也需注意中日词汇汉字使用上的差别,使用便于日本人理解的地道日语[3]。例如秦始皇一词,在不少旅游外宣文本中存在被直接翻译为“秦始皇”的错误译法。“始皇帝”在广辞苑中即解释为秦朝的第一代皇帝,因此直接使用“始皇帝”一词来翻译更为准确。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兵马俑景区的指示牌公示语翻译中,有一处将秦俑馆用外来词翻译的情况,指示牌中的秦俑馆其实就是秦兵马俑博物馆的简称,此处用外来词来翻译陶俑显然是不合适且突兀的。在兵马俑这样的历史名胜地,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风格应致力于营造出自信、完整且郑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充分考虑译出语的文化取向。
(二)添加适当解释,兼顾受众接受度
运用日文汉字进行直译时,需要注意受众的理解度问题。也就是说,这些运用日语当用汉字直译的译文能否达到信息全部对等转换的目的,与日本游客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汉文掌握水平和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4]。因此,一些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中,可以适当的添加解释性词语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例如,要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就必须向游客解释曲水流觞这一文化背景。对于日本游客来说这一典故是不难理解的,曲水流觞这一饮酒作诗的形式在唐朝就已传入日本,作为三月初三在宫中或贵族府邸举行的风雅活动,被称为曲水之宴[5]。但是如将其直接意为曲水之宴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汉语字面上的美感和意境。因此可将其以直译加注释的方式,向日本游客传递汉字意境的同时兼顾含义的解释,保留原文的形象及其内涵。再例,兵马俑中跪射俑、立射俑、蹲射俑等不同陶俑的文物名称众多,如以动词短句描述解释性翻译则会造成名称翻译过于冗长,增加阅读难度也不容易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直译词汇后再添加短句描述其具体动作加以解释,更容易被日本人理解和接受。既保证了此类文物名称译文的简洁性、结构统一性,强化游客对这一系列士兵陶俑名称的印象,也可以兼顾译文的接受度。
三 西安旅游外宣翻译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坚持文化自信,保护并开发好历史遗存和富集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更深层次上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建设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现阶段西安市文旅工作的开展方向。在西安市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进程之中,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有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的长安学习这一历史文化渊源,古长安的政治制度、哲学、建筑等各个方面都对日本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西安是很多日本游客到访中国的首选目的地,日本游客对西安怀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之情。提升旅游外宣文本的日译范围和质量,无疑是吸引日本游客到访西安的最直接方式之一。针对西安旅游外宣文本的日译现状,为加快推进完善旅游资源外宣文本的日译工作,笔者拟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需要基于西安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制定旅游外宣日译规范和细则,使外宣文本的日译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同一景点、同一文物名称、同一专有名词如在不同场景下翻译得五花八门,不仅影响外国游客的旅游观感和体验,也会有损一个城市的外宣形象。2011年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陕西省《公共场所公示语译写规范:旅游》,旨在通过规定公示语译写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规范陕西省公示语英文译写[5]。编制这样的地方性翻译规范有助于规范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解决相关景点旅游信息翻译不统一的问题,并且可以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翻译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上服务地方。制定一个完整的、体现陕西特色的地方性旅游外宣文本日译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外宣文本的日译需有规则可循,有规范可依。
其次,需重视旅游景点外宣网站的日文版本建设,加快旅游外宣文本的日译工作脚步,将旅游外宣文本的日译工作纳入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予以规划和安排,加大扶持力度,以资助专项课题、成立旅游外宣文本日译工作组等方式落实翻译工作进程。作为西安市旅游名片的各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不仅需有日文版网站、导览,景区内的各处解说牌、告示牌等也需完善日语译文。日语版的译文要先实现导览和指示功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中国文化故事的输出,一个旅游景点的日语指示、解说需要完整、连续,不能时有时无,有指示、无解说。应建立健全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的管理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归属,外宣文本的翻译对外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各景点所有相关旅游外宣文本必须先评审再投入使用,确保翻译质量。
再次,应重视旅游外宣日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旅游文本的翻译与其他文本相比,涉及的文化面广、知识面广。旅游外宣文本服务的是一项跨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涉及将民族的历史、经济、饮食、风俗等方方面面都要翻译出去,这是一种跨文化、跨心理的翻译实践。其要求译者具有扎实的双语功底、对地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在跨文化信息处理上既要有读者意识,又要坚持文化自信,译出中国风格。因此,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市场需求,政府联合旅游行业和地方高校,培养和储备日译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最后,让旅游外宣工作主动走出去。为吸引中国游客,澳大利亚旅游局、瑞士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都在新浪微博开设有官方外宣账号,用中文直接向中国游客推介当地旅游资源。西安也可在日本游客常用的推特等社交网站上以日语开设外宣账号,直接面向日本大众介绍西安文旅资源,提供旅游线路建议,讲出西安历史人文故事[6]。
四 结语
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完备的旅游翻译产业链和优秀的外宣翻译成果。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入境旅游基本中断,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世界大门将重新开启,加快完善旅游外宣文本的日译工作,将会对西安的发展和中日两国交流有着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