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1-11-20朱丽洪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变化守恒、宏微结合、绿色应用、实验与探究、符号表征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在文章中,作者认真回顾了以往教学实践,主要以前四方面内容为例,就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9-0085-02

引  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具备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被纳入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教师应加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理论,深入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有效地渗透至初中化学知识讲解中,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变化守恒素养的落实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变化守恒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变化守恒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认真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的区别,尤其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判断其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从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1]。另一方面,质量守恒是化学变化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对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授课中,教师应为学生深入剖析质量守恒,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还应设计相关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如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后剩余的液体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减少了,是不是质量守恒定律,并进行相关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的理解。另外,为加强学生对质量守恒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师应注重收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知识分析与解答初中化学问题。如A 、B 、C 三种物质各20克,将它们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 (其中B 是催化剂),当A 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 为32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 与C 的质量比为多少?对这道题,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解答,并让学生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变化守恒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变化守恒素养的提升。

二、宏微结合素养的落实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从分子与原子角度研究物质构成与性质的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的宏微结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构建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联,使其更加牢固、深入地掌握化学知识。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从宏观角度讲解物质的性质,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认真总结各类物质制取方法及性质的区别,从整体上对化学物质进行把握。如教师给出以下现象,要求学生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海水晒盐、玻璃打碎、苹果腐烂、冰激凌融化等。另一方面,化学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构成,认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为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呈现化学物质的微观世界,帮助其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使其更好地分析与解答化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时,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生动、有趣地展示水分子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水分子的构成。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可清晰地观察到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教师还可以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特别是介绍石墨的结构是层状结构时,教师可以将两个大小相同的书本放在一起,摩擦一下。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层状结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容易被破坏的。金刚石是立体的网状结构,教师可展示一下类似的渔网兜,经过拉扯,渔网依然完好,以此让学生实际感知网状结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非常牢固的,不容易受到破坏,也让学生认识到即便是同一元素,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大不相同,如金刚石硬度较大,可用于裁玻璃;而石墨较软,有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宏微结合素养。

三、绿色应用素养的落实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又能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环境带来危害。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经过研究,人们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最大限度地控制化学反应中有害物质的应用与排放。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绿色应用素养的培养,向学生传递化学的绿色应用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绿色应用意识。一方面,结合具体授课内容,教师先为学生讲解绿色化学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指减少或消除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然后列举相关的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具体的化学问题,从绿色应用角度进行分析,解决化学反应及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有关绿色应用的化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以下观点是否正确: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理念;研制合成新药物,能为守护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显然,化石燃料在燃烧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于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在相同大小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放进红磷和白磷,并塞上橡皮塞,将其放入热水中,让学生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落实对学生绿色应用素养的有效培养。

四、实验与探究素养的落实

实验与探究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更加牢固、深刻地掌握化学物质性质,对提升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认识到实验与探究素养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素养。一方面,教师应夯实学生的实验基础。初中化学中涉及很多零散的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教师应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认真讲解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基础内容,包括实验器材的认识与组装、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等,如在收集气体时应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采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在收集危险性气体时,教师应注重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其在实验中深化理解,及时发现与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制订探究方案、分析探究过程、总结探究结论,使其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验证某混合气体(有H2、CO、CH4组成);要求学生自行组装实验器材,分析验证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对应的物质,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结合以往授课经验,寻找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深入、细致讲解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使学生在习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朱万菁.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0.

作者简介:朱丽洪(1978.8-),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