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辨型小论坛”的研究

2021-11-20朱闻华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地理

摘 要:地理是一门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质疑—思辨—求证”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辨型小论坛”作为学生表达自我观点、举证分析地理现象的平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文章将基于“思辨型小论坛”的概述,对其具体运用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辨型小论坛”;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9-0055-02

引  言

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到很困难,认为很多知识点难以理解。因此,有人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入“思辨型小论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辩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下面,笔者将基于“思辨型小论坛”的基本概述,对其具体运用路径进行探究。

一、“思辨型小论坛”的概述

思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其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

思辨性思维是理性研究、科学决策与学习创新的核心能力,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训练平台,使其在“质疑—求证—判断”学习模型的引导下,对地理学科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质疑;而后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及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求证基本现象,使学生从具体的地理现象探究中提升思辨性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辨性思维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大胆创新,进而在思辨中形成独特的地理认知。

思辨就是思考问题、辨析问题,而思辨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推理、判断、鉴别等方面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思辨型小论坛”这个平台将自我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及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而后通过论坛中的相互辨析形成更加清晰的逻辑思维结构,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辨型小论坛”的实践路径

(一)巧设问题,为开展“思辨型小论坛”做准备

开展“思辨型小论坛”的基础是学生存在疑惑,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情况将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呈现在“思辨型小论坛”上,以使学生在辨析中提升整体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让他们结合以前学习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的原理,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小论坛”上自由表达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发散思维,为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观点的差异及表述不规范的内容提出指导意见,或者通过设问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实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层层探究,提升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

思辨性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理性反思思维,也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及求证意识的重要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和证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決办法。思辨性思维培养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以质疑和求证两大要素为内容,使学生在反思和质疑中分析客观事实,并以客观事实和证据为基础,做出合理的论证和判断[2]。思辨思维本身是中性的,并不是对所有理论的推翻重建,而是以已经存在的观点为基础的思辨性思考过程,也是深度学习的过程。“质疑—求证—判断”学习模型强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让他们对已存在的观点进行理性探讨,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观点尚未得到论证之前不能马上接受或反对,这实际上就是延迟判断。要想形成思辨性思维,学生需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并进行检验和论证,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即学生不仅需要有质疑精神,还需要落实好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授“水循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如何才能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这一问题作为“思辨型小论坛”的辩论主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做一些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或验证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开展“思辨型小论坛”,不仅要让学生“思”,还要让学生“辨”。在高中地理“思辨型小论坛”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包括质疑课本、质疑标准、质疑教师、质疑同学、质疑自己,还要鼓励学生敢于与同学、教师、课本争议,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宝贵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学“天气系统”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常见天气,有的学生会回答阴天、雨天、多云等,而一些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学生会回答气旋、反气旋这样的地理专业名词。这时,课堂上就会出现一些质疑,有的学生认为气旋和反气旋不是天气。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质疑进行到底。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发现同学说得没有错,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并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思辨性思维的本质就是能提出适当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论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进而做出合理的、恰当的思维判断。在“思辨型小论坛”中,教师可以借助大量的图片及音频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并引导学生基于地理学原理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例如,基于地表形态立体模型(见图1)设计四个水平截面动态演示图,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同一条水平截面与地球表面相交曲线上的各点(A、B、C、D)海拔高度有何特点?(2)相邻两个水平截面的相对高度有何特点?(探究结论:A、B、C、D各点海拔110m,同线等高,即等高线)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不同地理环境下数值统计实际上就是等高距。由于学生的地理基础不同,在认知上存在差异,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分歧,教师应抓住这些契机来引导学生辩论,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辨型小论坛”能够使学生在问题探究—思辨—求证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辨析,进而有效提高整体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对他人观点的质疑,勇于突破思维局限,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

[参考文献]

张志雄.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辩论课堂的探索[J].热带地貌,2017,38(02):66-70.

杨志川,李子蓉.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248-250.

作者简介:朱闻华(1981.11-),女,江苏启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高中地理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